我们为何只转神山,而不攀登?
神山卡瓦格博
●●●
《冈仁波齐》的热播,令“转山”再成焦点。面对历史悠久的神山,为何藏地的人们选择这种特殊的致敬方式,而非攀登?今天,醍醐君邀请一位藏族学生巴桑卓玛来分享她的观点,读完她的文字,你会明白,神山如何牵动着当地人的情感。
冈仁波齐
最近上映的《冈仁波齐》让我们近距离感受了藏地文化:11位藏民用一年时间,从芒康出发,磕2500公里的头,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
年迈的老人了却了朝圣的心愿,在神山脚下往生;同行人赞叹:在转山途中死去是一种多么大的福报!
同样是神山,现实的故事却残酷: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攀登卡瓦格博雪山(即梅里雪山),突如其来的雪崩,令17名登山队员全部遇难。
竖立在明永村的纪念碑
没有参与此次登山的小林尚礼在1996年带着新队友,再一次向雪山发起冲击。然而,澜沧江边的大桥上,100多位村民赶来阻止,保卫庇佑自己的神山。
1997年,国家颁布法令,鉴于卡瓦格博在藏民心中的地位,禁止攀登。
神山在藏族人心中,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为何我们把转山作为最隆重的祈福,却不愿去攀登呢?
我依稀还记得小时候的盛夏,繁星点点,散落在银河。我总是坐在顶楼的佛堂外面,好奇地听着老人讲着格萨尔王征战、莲花生大师兴教、朗达玛灭佛、六道轮回途中的无数故事。
老人们口中,在松赞干布时期,卡瓦格博曾是当地一头九头十八臂的煞神,无恶不作。藏传佛教的开创者莲花生大师将它降服,并令它和其余山神一同皈依佛法,还传以密法,协助建造桑耶寺,并给他们分工,令其各守一方,成为佛教的保护神。
从此,卡瓦格博山神改邪归正,皈依佛门,形象随之一变:一头二臂,银盔甲、白色披风,身跨白色骏马,一手持宝瓶,一手持长矛,英俊威武,风流倜傥地出现在寺庙的壁画和雕塑、供奉在神坛之上,也成了我从小的记忆。
卡瓦格博山神画像
老人是历史的见证者,又是远古传说的口述人;他们用质朴又充满人生哲理的故事教会我们纯洁、慈悲,也让我们心中的神山愈发雄伟。
藏族人的生活离不开信仰,转山是表示虔诚的一种方式,老人们相信徒步围着神山绕行可以洗清一生罪孽,可以祈愿健康与平安。
相反,登神山是禁忌,在我们看来,是对神的不尊重。有人问,难道你们不好奇峰顶的风光吗?在藏族的传说里,卡瓦格博峰顶有个极乐世界,那里是天神们聚会的地方:有一座绚丽的宫殿,屋顶是用金灿灿的黄金盖成,中间是绿油油的松耳石墙,底座由五光十色的花玛瑙筑就,梁柱上镶嵌着蓝宝石,四壁装饰着纯金和玛瑙。
雪山之神卡瓦格博,就在那里居住。
老人告诉我,人与神之间要有界限,不然就不会和谐,这也是藏民不去登顶的原因。
卡瓦格博雪山正面
卡瓦格博的峰型有如一座雄壮高耸的金字塔,云南一侧是卡瓦格博的正面,西藏则是背面,不管你从哪个角度看,它都那么高耸挺拔。
传说,卡瓦格博虽然看着顶部是尖尖的,但是真正到了上面是一块平地,像一座坛城,坛城上面放着一个宝瓶(奔巴)——人人都知道宗喀巴大师手里拿的正是那种宝瓶。
在很多老人看来,这宝瓶不能挪动才是不能攀登的最大理由,挪动了就会失去平衡,地动山摇,不堪设想。
神山怒了,就会给村民带来惩罚,干旱、洪水、颗粒无收的景象是河谷地带靠天吃饭的藏民最害怕发生的。因此,再想想那些为了征服而来的登山者,藏民们纷纷赶来阻止是否显得合乎情理了呢?
生活在神山脚下的雨崩村
每当谈起登山,老人们就会讲到,过去的百年里不断有登山队试图征服卡瓦格博,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或许正因为它没有被攀登,才保留下了那么多神秘感。
据说,如果转山的祈祷者内心虔诚、不伤害众生,卡瓦格博爷爷就会感动,天就会放晴、雪山会清晰可见,这个时候祈祷就越发显灵,卡瓦格博南面的明永瀑布会倾泻而下,为你洗涤灵魂、一路上不会被疾病缠绕。
在我们那边,家家户户流传的关于十世班禅大师朝拜圣山卡瓦格博时的神奇际遇的,很多人是亲眼所见。
那是1986年10月13日,十世班禅大师视察康区,来到德钦飞来寺(正对神山的一座观景台)煨桑台祭祀朝拜卡瓦格博。飞来寺已经多日阴雨,天空乌云密布,卡瓦格博也紧锁在云中不见踪影,一点也没有可能露面的迹象。
大师按仪规诵经、洒圣水,祈祷完毕,天空雨霁云开,卡瓦格博露出了神圣洁白的身姿,几分钟后,云雾重新合闭。
这样的故事不计其数,在外人看来是欺骗自己甚至是迷信,但在我们,则是坚信不疑。正因为这样,我们相信山有灵性,如果有人想要打破神界,破坏神灵或者自然,一定会受到它的报复。因为雪山带来的福祉,老一辈靠雪山生存,新一代也传承着这一理念,人-自然-神和谐共存的景象像是一种契约,代代相传。
人与神的分界,在我看来隐含着尊重与理解。藏民转山是为了祈福苍生、洗清罪念、来生得到解脱。转山不像表针,不能时时刻刻看到中心,有时在外转途中翻过几座山,很多时候视野里是看不到神山的,但信徒不厌恶这种距离,甚至是感激神山带给他们的启迪——“心有坛城,终将圆满”。在他们的眼里,神山的作用不是攀登和征服,而是修行和感悟。
转山路上的藏民
藏民对自己信仰的东西充满着浪漫的情怀和无限的想象,老人们认为登上布达拉宫便可在东南方向的五彩云层之中看到卡瓦格博的身影,可见其巅之高,其辉之远;就像这样,所有的宗教都会有传说,所有的宗教都有仪式感和符号,雪上、圣湖、佛像、煨桑、转山、朝拜,在这番仪式中,每一代新的生命都在符号互动中潜移默化地贯彻着某种观念和信仰,这是一种文化的沿袭。
为了维护自己的文化,让其得以延续,哪个民族会不竭尽全力呢?
藏民为游客近距离看冰川而修建的天桥
宗教不是时尚,宗教推崇的很多理念与我们当前的生活渐行渐远,人们越是浮躁,越是想要求得内心的平静,人们不愿改变过去安逸的生活状态,想要放慢节奏,把心放下。在我看来,禁止登顶,也是藏民对现世极力追求欲望的一种表态:不是所有的人都接受资本社会的洗礼/金钱的洗礼,总有一些人不随波逐流,只求灵魂深处的安定。
社会变化翻天覆地,每个人都希望在这个很丧的世界里,找到更好生活状态。你们可以来参观,我们甚至建起了天桥,以便让你近距离目睹神山的美;准备马匹,以便在你失去转山的意念的时候给你伸出援助之手;建起了民宿和客栈,张开怀抱迎接你。
但请您尊重神山,尊重我们的信仰!
点击“阅读原文”
发现来自喜马拉雅的礼物
回复“招聘”
查看醍醐开放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