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寒夜里的这盏灯,是每个人最温暖的家庭记忆
●●●
对光明和温暖的渴望,是深埋在人类心底的基因;每到燃灯节,就被唤醒。
燃灯节与600多年前的一位高僧相关。相传,公元1419年藏历10月25日,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圆寂,格鲁派的僧俗们为了纪念他,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燃灯节。
消息传出,很快引起人们的广泛共鸣,对这样一位为时代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不仅格鲁派,连其他教派的各大寺院、村寨都燃起祈愿的酥油灯,共同祝愿他能乘愿再来,渡化众生。
就像如今藏地寺院四处可见的宗喀巴大师像一样,这个纪念日也一代代被保留了下来;也因为燃灯这个特色,变得越发温暖,令人期待。
燃灯节也成为了一个特殊的节日,每每在热闹中透出安静。藏历的十月已是深冬,树木萧瑟、院墙清冷,但在那前后两天里,转八廓的人潮日夜不息,周围的道路水泄不通,人们用最隆重的方式,表达对大师的敬意,更表达对光明、温暖的渴望。
古城的每家每户几乎都自发地投入到这场节日中来。向每个窗口望去,都能看到成排成列的酥油灯,在摇曳。活泼好动的孩子们自然承担起点灯的工作,但仿佛已懂得了什么似的,连往日调皮爱动的孩子,也安静下来,静静地将盏盏酥油灯点亮,有时,还就此沉默了下来。
●●●
走在八廓上,脚步声、呼吸声、轻轻的祈祷声,不绝于耳,却又低沉、安静。人们一圈圈地围绕着大昭寺祈福,而恰恰是大昭寺的每个窗口里,透出最柔软的灯光。
窗里整片火苗明暗不定,不时闪耀出光辉,也照亮窗外人的心。人们三三两两,甚至举家来到这冬日的古寺前,虔心地向寺里的觉沃佛叩拜,祈求家人的平安幸福,事事顺遂。
走得累了,一家人随意坐在商铺门外的台阶上,歇口气,说起今年的好运气,明年的盼望……有了气力,便回到人流中,接着走。这一刻,整座城市的万千灯光仿若永恒,身边人的影子,也被照得格外亲切、难忘。
难怪有人说,燃灯节是最让人忆念起家人的节日。我们从后台的留言中,与你分享这些温暖的细节——
燃灯节的夜晚,父母带四岁的我去八廓街祈福。那天在八廓街转经的人特别多,或许是怕我在人群中走散,走着走着,父亲就把我举在头顶。依稀记得,当时头上戴着母亲买给我的发光皇冠,闪闪发亮,在人群中引人注目……
——Trinley
这是拉萨冬日最温暖的回忆。2015年,邀请老友帽子先生进藏采写冬季拉萨的故事。在温暖的节日和温暖的师长一起跟着人群围绕大昭寺转经。今冬与帽子先生重聚,在第四个不同的城市,初冬微寒,提起拉萨燃灯节,仍感觉温暖。
——Nancy Hu
记得五六岁的时候,在拉萨“甘丹昂曲”(现称:燃灯节)节日到来之前一星期左右,大人们带着我们到拉萨的各个肉市场去采购充了气的牛膀胱。在1959年前后,我记得的拉萨肉市场主要也就是夏萨苏、王队形卡夏冲、河坝林这几个地方。那充了气的牛膀胱买回来带到家,基本上两三天就晒干了。等膀胱干透了,我们在大人的指点或者帮助下,上下挖两个洞,再拴一根绳子做灯笼,这是最好玩的。
到了藏历10月24号下午,家里的大人们都忙着在房子的窗台、女儿墙上面摆放酥油灯。可灯里添的不是酥油而是清油——据说点清油灯是哀悼,哀悼强钦曲杰夏嘉益西(色拉寺法王)圆寂。
据史料记载:1408年,应明朝皇帝的一再邀请,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委派弟子、色拉寺缔造者强钦曲杰夏嘉益西赶赴内地,为明朝皇帝治病,并广播法露。皇帝甚喜,给予强钦曲杰夏嘉益西丰富供养,并封为帝师。1435年藏历10月24日,在这位帝师第二次应邀赴京返回西藏途中,在祖母卡地方圆寂。由于帝师的声望和功绩,汉藏蒙等各族信徒无比悲痛,各地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这一悼念仪式也就传到了今天,藏族人都把这天叫作“夕趣”。
全藏僧俗佛教信徒都会在这一天,念诵帝师名咒,在布达拉宫、拉萨三大寺及大小昭寺等拉萨市区的各寺院、民居屋顶女儿墙或窗台上点灯,各寺院还会在寺院阳台上诵经并吹大小号和唢呐。老百姓转经,晚餐吃“巴图”(以面疙瘩做的汤面),而孩子们晚上提着用牛膀胱做成的灯笼转八廓街,悼念这位伟大的帝师。
作为孩童,我们更加期待的是第二天,因为这一天“昂曲”(二十五日供灯),早上就会有哲蚌寺的僧人和拉萨雪居民点的朋友送来一份重新炼制的红糖,叫作“昂曲补让”。尽管今天看来不怎么地,可那时候感觉特别好吃。而且,因为这一天是宗喀巴大师的圆寂祭奠日,各项活动都比“夕趣”隆重,还可以在转八廓时看到换了冬装的噶厦政府僧俗官员。拿今天的话说,有一种服饰表演的感觉。当然,后来几年,甘丹昂曲的习俗活动基本维持没变,但是那场服饰表演自然就消失了。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拨乱反正,落实了各项政策。“甘丹昂曲”这一传统节日也得到了恢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过这一节日的习俗也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比如人们怕得糖尿病,就不那么期待“昂曲补让”了。
——德木·旺久多吉
从没在西藏过过燃灯节,只记得两年前去西藏的时候,看到几乎每个寺院都有专门供奉油灯的屋子。屋子小而昏暗,里面一排排整齐地排列着成百上千的酥油灯。外面正是寒风,走进屋子,温暖裹挟着酥油的味道,扑面而来。这是藏地独特的味道和温度。
——果然是bozi君
小时候,每年的这一天奶奶会在窗台和楼顶都点上酥油灯。每到这时,我会和朋友跑到最高的地方,俯瞰全县的美景。追逐大叫……还会不小心踢倒几盏路边的燃灯。那时并不知道燃灯节是宗喀巴大师的圆寂日,只是觉得这一天特别好玩。在那一天,爷爷紧牵着我的小手穿过拥挤的人群,教我往燃灯里倒酥油;教我见到尊贵的喇嘛要低头,让他摸顶;教我念六字真言,为自己的亲人祈福。
——痛仰
燃灯节,于小冬
油画,2014
燃灯节是我最喜欢的日子。小时候,每到这一天,下午就会很早放学,看着自己最爱的《数码宝贝》,妈妈准备着晚上要用的酥油灯、哈达。到了大概下午五点半,就动身和妈妈一起去强巴林寺,被扎曲河和昂曲河包围呈现出半岛形状的昌都城居民大部分依山而居,山的最顶端就是强巴林寺。
所以,当整个山体上的每户人家窗口都微微颤动着一排酥油灯,再看到山顶强巴林寺的威严辉煌——放在任何文明中,都是一场生动而又充满活力的仪式。
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这个,而是在燃灯节前后大概两周时间里,昌都地区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民俗。孩子们会有计划地从傍晚开始,一起去"化斋"。大概形式就是挨家挨户的上门,在门口大家一起大声喊:“哥哥姐姐给点酥油或者茶,祝福您家的酥油袋满满的,祝福您家的茶叶袋满满的,钱包满满的,要是做生意的生意兴隆,走到哪儿都有好运气。”(༼ཨ་ཀོ་ཨ་ཅེ་ཇ་རྡེལ་མར་རྡེལ་ཞིག་སྦྱིན་རོགས་བྱོས། ཇ་ཁུག་ཇ་ཡི་གང་བ་ཤོག། མར་ཁུག་མར་ཡི་གང་བ་ཤོག། དངུལ་ཁུག་དངུལ་ཡི་གང་བ་ཤོག། ཚོང་པ་ཡིན་ན་ཚོང་ལམ་ཡག་བར་ཤོག། ག་ན་སོང་ན་ལམ་འགྲོ་ཡོང་བ་ཤོག།༽)
大多是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去"化斋",按照习俗,被祝福的家庭是必须给点东西的;给的东西就五花八门了,主要是糌粑、米、零食、干肉,当然也少不了大家最喜欢的钱。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地方是:藏族的小孩从小就被家里人吓唬,说猫头鹰专门咬晚上不回家的小孩子的耳朵,再加上藏区浓厚宗教氛围,忌惮又喜欢的鬼怪传说,平时都十分害怕大晚上出门。但每次这个习俗期间,大家有的为了找乐子,有的觉得刺激,有的是出于义气,有的是想化点零花钱,都是会硬着头皮出去"化斋"。第二天到学校,就会互相分享前一天晚上去"化斋"时的趣事。
是的,有点类似于西方的万圣节,很有特色的习俗。我不知道这个习俗的历史,我问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所以我觉得我有必要深入的做些调查。因为这些,我对燃灯节有些独特的感情和回忆。我父亲从来不让我去,我也没有特别要求要去,但我总是觉得这很好玩。
——Uranus
因为在外上学,家里人会专门打来电话嘱咐要多念经——那天念经可以是平时的千万倍,为过世的人和万物祈祷。
——玉珍
眼泪是内心不能诉说的语言,我来了,即使不说话,你也明白了,这就是佛吧!
——佚名
从不过节。燃灯节那天,看街道热闹,忍不住好奇,往里走。临近午夜,八廓周围的小巷里,都已是祈福完毕、向外走着回家的人,脸上都是疲惫而满足的神情——或许因为走了许多圈,或许也因为身边人——八廓街上的人潮渐退去,更显得那些窗户里的酥油灯安静迷人,冬夜升腾的寒气因而泛出光晕。转了一圈,觉得不过瘾,又一圈,足足五六圈,才从广场大步离开,边往外走,边给至亲的家人群里留了段语音。有几天没报平安了。
——佚名
●●●
礼包分享祝福
燃灯的温暖,属于拉萨,也属于每个有情众生。在你启程返回家乡前,我们想与你分享一份能温暖全家的祝福。燃灯吉祥祈福礼包和冬日温暖润肤礼包,把拉萨城的祝福和温暖,带给家中每个人。
敬请在淘宝搜索店铺“醍醐”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发现多项双12限时特惠,获得来自喜马拉雅的祝福。
图片:于小冬先生作品、《西藏人文地理》杂志、Nancy Hu
注:部分文字有删改
点击“阅读原文”
寻找来自喜马拉雅的礼物
查看醍醐开放职位
醍醐艺术中心·拉萨
拉萨市仙足岛环岛南路 0891 6626599
醍醐艺术中心·上海
上海市徐汇区高安路30号(衡山路口) 021 63152563
醍醐古城店·拉萨
拉萨市大昭寺八廓街转经道东街13号 0891 6500134
醍醐衙门店·拉萨
拉萨市大昭寺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口 0891 683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