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来自喜马拉雅的
第 1371 份礼物
●●●
1938-1939年间,在凉山彝族聚居区进行摄影采访的庄学本
你可知道,近百年前,有一位25岁的摄影师离开繁华的大上海,踏上了西南无人涉足的“白地”?
从荒凉高寒的果洛草原,到余震不断的岷江峡谷……边地漂泊十年,这位摄影师拍摄了万余张极具民族志价值的藏边影像,填补了中国影像史上的诸多空白。他就是“中国影像人类学先驱”——庄学本。
在众多影像中,那一张张穿戴隆重、玲珑生动的女性形象格外引人注目,犹如一股春风,轻拂于荒野之中。这些照片不仅带给我们极美的视觉感受,而且也蕴含了丰沛的时代语境与宝贵的文化信息。
1934年,庄学本在理县与嘉绒藏族合影
图源《西行影纪》,详情请点击图片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百年前边地女性的世界,新春花开之际,醍醐特邀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影像人类学者朱靖江老师,为醍醐粉丝群的群友带来“荒野春风——庄学本影像中的边地女性”专题讲座。通过历史情境下的女性肖像、女性妆容服饰、社会地位等方面,一起走进神秘的西南天地,机会难得,欢迎大家踊跃报名参加!
●●●
她们的故事在此定格
1934年,年轻的庄学本刚在西藏入口吃了个闭门羹,黯然离开入藏行使团。四五月的成都,夜雨连绵,但是"念想着环境的困难,国事的绝望,愈觉得非努力奋斗不可。"进入西藏的计划落空,庄学本于是改道前往青海果洛,开启第一趟边地考察。嘉绒藏人索囊仁清(汉名杨青云)随之同行,不久他们就来到了索囊仁清的家乡——戎人部落。对于背着“不明物体”、在“小黑屋”里行事古怪的庄学本,当地人感到惊异又好奇,因此在最初的镜头下,戎人浑身透露着不自然;但当“丫头们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嘴脸印在纸上,都异常地兴奋,她们对于照相发生兴趣了。”镜头,拉近了庄学本与边陲民众的关系,盛装嘉绒女子生动的模样,也留在了相纸之上。2007年,由庄学本编撰的《羌戎考察记》再版,封面选用的“吹口弦的少女”照片,被认为是最美少女肖像之一。照片的主人公名叫杨德芳,经常出现在庄学本的镜头下。据学者考证,这位嘉绒少女就是与庄学本一道同行的索囊仁清的侄女。此时的杨德芳已接近90岁高龄,在四川米亚罗管账。当她看到《羌戎考察记》,高兴得一连买了几十本送人,还不忘了小小炫耀:“封面照片是我十三、四岁时照的。”庄学本的影像,定格住她最美好的模样。翌年,杨德芳带着这份青春的回忆,离开人世。不知道在生命尽头的她,是否还能想起那个为她照相的男人?02
阿赛
“乡音知己难再觅”
离开四川,入境青海,他们此行的终点果洛就在眼前。旧时果洛被视为“蛮地”,民风剽悍,以抢掠为俗,随行的索囊仁清也开始表现得犹豫不决。
但实际深入草原,并无多少想象中的险恶。一路上,庄学本与寺院活佛、部落首领互赠礼物,与牧民们交流民俗,逐渐形成了亲密的友好关系。曾有一个藏族同胞,跑了几十里路,只为将庄学本遗落的脚架送还。"相处甚久,就知其快乐有趣、古风盎然,反觉其精神高洁,可敬可亲,有自诋同胞为野番者,实属大谬。"23岁的阿赛是拉卜楞寺活佛的二姐,自幼生活在汉藏杂居地区,谙熟汉语。只身远嫁果洛后,已许久未和汉人打交道。得知庄学本在部落借居,阿赛立刻前往问候。血脉中的记忆重启,阿赛对着来自远方的陌生人,打开了话匣子。晨间,两人闲谈家世;午后庄学本则请求为之摄影,“土妇乃盛装来,穿獭皮裘,竟体蔽珊瑚珠,戴珊瑚冠,背后飘缎带上缀琥珀,珊瑚大者如拳,细者如珠,珠光宝气,灼灼射人,总其价值约在万金,华贵诚不亚于江南之贵妇人。”阿赛还为庄学本设置了红帐篷,专门做暗房洗照片,这是部落里的最高礼遇。当地人充满好奇地前来观看,虽然黑暗中伸手不见五指,但也不愿离去,企图在那一团黑色中看出些新鲜的东西。阿赛则在黑暗中唱起了歌,是悠扬的泗州小调,这让庄学本一时竟忘了身处草原,神思飞往天边外。逗留五日后,庄学本一行继续启程,告别了阿赛的部落。这段离别,也是庄学本笔下记录中,最为动情的一段:阿赛亲自牵马来送行,眼已含泪;当马儿行出再回望时,还能看到阿赛痴痴地立于帐外,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虽然阿赛已嫁至此地,养育二女,但她的思绪或许还会时不时飞回遥远的童年,随着庄学本的短暂停留、离去,又汹涌而起难以平复;又或许是因为当时部落遭遇军阀欺凌,不知前路如何,感叹惆怅。无论怎样,她个人的命运,早与这片草原紧密相连;庄学本为其拍摄的照片,成为了阿赛一生中,最为平和的瞬间。03
德钦汪姆
“再无可能的微笑”
庄学本之子庄文骏先生曾在采访里说到:“我在扫描父亲照片时,发现父亲给一个女土司拍下了十多张不同角度的照片。我当时很疑惑:父亲为什么为这个女土司拍了这么多?原来父亲在南下时,到达甘孜孔萨,见证了一场历史罕见的为爱情而进行的战争。”
果洛一行半年,庄学本带着考察的结果回到内地,一时声名鹊起。因此也得到了护送班禅归藏随行摄影师的身份。但班禅入藏不断被阻挠,庄学本只能在青海地区徘徊;1937年,战争爆发,心急如焚的庄学本行走在康北道上,却因上海沦陷归家无望,一时进退两难。11月份,庄学本抵达了甘孜,并认识了甘孜县孔萨家族最后一个女土司——德钦汪姆。30年代,这位年仅20多岁的女土司,对出现在甘孜境内的班禅行辕侍卫队长益西多吉一件钟情,拉开了自由婚姻的序幕,也因此引起了一场震动西南的战争。被卷在风暴中心的爱情,步步难行。德钦汪姆在婚礼前夕被软禁,之后逃至青海漂泊不定,在历经千辛万苦,迎来新中国成立的新局面时,德钦汪姆一病不起,最终离世。他与益西多吉的爱情,也最终被埋入无名的时光中。这位人生极具传奇色彩的女性,由庄学本的镜头记录下来,成为目前关于德钦汪姆的影像孤本。在这些照片中,德钦旺姆或与友人一起拍摄,或者马背上潇洒恣意。而在一张特写相片中,她没有过多地进行繁饰,素颜凝视着镜头以及镜头之后的庄学本,留下了她后半生再无可能的温柔无邪的笑容。庄学本的镜头,留下了那个年代最为珍贵的东西:人性的尊严。当我们凝视着那一张张生动的面孔,体会着她们的喜悦、忧愁或是含蓄,随之也飘向那个神秘奇幻的西南边境。那一张张面孔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只要凝视就会被感动,哪怕目光只是匆匆而过,你都无法不驻足停留。我们被触动的是内心的柔软之处而不仅仅是眼球。如果你对庄学本镜头下的女性感兴趣,欢迎本周日晚(2月27日)与我们一起,共同探索庄学本的西行十年路,感受来自荒野的沁人春风。
●●●
讲座嘉宾:朱靖江
朱靖江,男,北京人,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影视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出版《田野灵光》《民族志纪录片创作》《在野与守望》《墨染马蹄香》《故乡回望苍茫》等多部专著,主持“中国民族志电影史”“影像中的人类学”等多个国家级科研、教学项目,在《中国藏学》《世界民族》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拍摄《七圣庙》《冬牧场》《和光同尘》等多部民族志影片,参与创办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等学术活动。
由朱靖江老师撰写导论并推荐的书籍《西行影纪》,以足迹为线索、时间为脉络,配上大量的考察手稿和日记,整理地名、人名的背景注释,全面呈现一代摄影大师探访西部、报效国家的漂泊之旅,值得珍藏。
《西行影纪》(三本一套)
主编:马晓峰 庄钧
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
定价¥398
优惠价¥298.5
【相关阅读】
西藏贵族妇女影像志
裴庄欣:我与西藏的半个世纪
百年前,震动西方的藏区影像
点击卡片即可转至购买页
拉萨市仙足岛环岛南路 0891 6626599
醍醐艺术中心·上海
上海市莫干山路50号3-108 021 63152563
醍醐古城店·拉萨
拉萨市大昭寺八廓街转经道东街13号 0891 6500134
醍醐衙门店·拉萨
拉萨市大昭寺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口 0891 6831926
醍醐古树店·拉萨
拉萨市大昭寺八廓街旁拉让宁巴古院口 0891 6549551
吉本岗艺术中心
拉萨市小昭寺路与北京东路交叉口东北侧 0891-6670651
觉得不错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