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丛林校友: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重庆大学校友总会  联络服务每一位重大人






党的二十大代表王丛林是重庆大学校友,现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从1987年去往核动力院参加工作至今,30多年间,王丛林完整地经历了多个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为我国核动力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曾主动请缨,再驻科研一线,一驻就是十年;他是团队的“中枢大脑”,依托丰富的科研经验,在关键节点常能给出一针见血的解决方案,却笑称自己只是团队的“生活委员”;他又是带领核动力院走上“第四次创业”的排头兵,在数字化转型、核电、医用同位素等方面取得巨大进展。






“勇于不走寻常路,敢于闯入无人区”



去年9月,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新入职员工欢迎仪式上,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王丛林,反复对这些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强调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他提出: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要坚定不移再接再厉,更上层楼。在科研工作中不拘于常规,不局限于传统,勇于不走寻常路,敢于闯入无人区,切实解决“卡脖子”难题,引领前沿技术的发展,始终做前沿探索和科技创新领域卓越的引领者和开拓者。



实际工作中,做科研出身的他也带领团队总结创新出一套“极简管理法”,接口少、扁平化,无论大事小情都直接“上传”到他这个“中枢”;从基层员工开始,只要和项目有关的人,几乎都和他“打着交道”。因此,这样的议事会议,几乎写满了王丛林每天的时间表。他把他把全部的精力尽最大可能都贡献给了工作,贡献给了国家的重大工程。






默默奉献,助推我国核动力事业澎湃前行



核动力,是指利用可控核反应来获取能量,从而得到动力、热量和电能。核动力院始建于1965年,是中国唯一集核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试验、运行和小批量生产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科研基地,被称为“中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建立之初的使命就是设计、建造我国第一代核潜艇。2020年8月,在核动力院“第三次创业”收尾、“第四次创业”即将起航的特殊时间点上,王丛林被任命为院长;回顾核动力院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他感慨万千。


他回忆道:从最困难的时候到现在蓬勃发展的阶段,一路走来非常不易。第一次创业就是初创阶段,我们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建成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1970年底,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我是1987年到核动力院的,正好赶上第二次创业的转型时期,当时任务不多,非常困难,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了许多其他业务来解决生存问题。从第三次创业开始,我们开始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完成了秦山二期核电站,以及后续“华龙一号”的关键技术攻关。现在的第四阶段,我们目标就是“全域型谱,世界领先”,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前沿科技,不断推动核动力事业的发展。



“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机组。从2015年全球首堆在福建福清正式开工,到走向世界、出口海外,再到今年中核集团漳州二期核电项目获得核准,“华龙一号”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而王丛林说,“华龙一号”的关键核心技术——堆芯设计,就诞生在这里。


“华龙一号”采用的是核动力院自主研发设计的177堆芯,比目前国际通用的157堆芯更安全、更经济。177堆芯的概念产生在1997年,是当时的老院长带领一群年轻人在909基地的一栋二层小楼里开展封闭式研讨提出的。核电的设计和研发都是极其艰难和复杂的过程,中间要经历试验、验证、再试验、方案的优化完善等等,从方案的提出到“华龙一号”的成功商运,一共花了20多年的时间。



进入新时期,核动力院由于要完成从过去以实验为主,到以数字计算为主的研发模式转变;加之国家对实现双碳目标、能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紧迫,重大工程接连上马,要实现我国核动力领域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是其中关键一环。而这项工作又属于能力建设项目,事关全局,王丛林总是亲力亲为,依托自身丰富的科研经验,一针见血地给出解决措施和方案,助推我国核动力事业澎湃前行。





“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是勇气,更是决心



二十年弹指一挥,再十年又是过往。面向未来,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王丛林的带领下,核动力院也正在核电、医用同位素等领域持续发光发热,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国际前沿不断前行。



王丛林说:核电方面,多功能模块化小型堆“玲龙一号”目前已开工建设,除了可以发电,还可以城市供热、工业供汽、海水淡化,适用多种场景应用。另外,目前国际上主流的四代堆技术我们都有关注,比如铅铋快堆、超临界水堆、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钍基熔盐堆等等。此外,核医学领域我们也非常关注,因为我国医用同位素国产化急需实现规模性突破。今年8月,由我们牵头组建的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落地四川;溶液型医用同位素生产堆也即将开工建设,建成投产后,可使我国医用同位素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放射性药物、核医学和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话语间充满他对未来的期盼;可单独列出这任务清单中的每一项,对专攻团队来说已是工作的全部、是着眼国家未来发展和打造科技强国的重磅工程。作为牵头抓总的团队中枢,面对争分夺秒的科技攻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王丛林和团队正以昂扬的姿态整装待发。他寄语核动力事业的后来者: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后,王丛林被“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确保能源安全”深深鼓舞了,倍感振奋。他誓要坚决贯彻落实好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要求。他说:“我对核动力事业是有深厚感情的,老一辈人的'〇九精神',以及我们'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院训一直在被传承。希望新加入我国核事业的年轻人都能抱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成为祖国核事业的栋梁之才。沿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的方向,奋力谱写中国核动力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崭新篇章”。


校友简介


王丛林

中共二十大代表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1983-1987年在重庆大学冶金系金属材料专业本科学习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编辑:翊彤

    往期回顾     


重庆大学校友总会

联络  服务  发展  共赢

凝聚校友力量 构建校友之家

风华重大幸与君同  

青春昭华筑梦为弘

长按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入重大校友小程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