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友风采 | 罗成:工业设计为深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

· 重庆大学校友总会 联络服务每一位重大人 ·


罗成/ Luocheng



罗成,1968年7月出生,湖南长沙人,重庆大学87级机械工程一系校友、深圳校友会常务副会长、机械与运载分会会长。浪尖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国家首批高级工业设计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从事工业、美术设计近30年。自1999年创办浪尖设计集团以来,首倡并实践“D+M”全产业链设计创新服务,已为超过2000家国际知名品牌提供高端综合技术服务。曾先后获得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中国“金羊奖”十大设计师、广东十大青年设计师等荣誉,并被聘为重庆大学、深圳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院校的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


工业设计是制造业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深圳依靠产业链上下游的丰富优质资源和背靠珠三角制造业纵深带来的供应链优势,为工业设计行业的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完善和有力的支撑。作为一家在深圳创立的企业,浪尖近25年的发展历程中,立足深圳,跟随时代和产业的发展步伐,一步一步从设计机构转变为全产业链设计创新服务运营商,为中国特色的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之路贡献着浪尖方案。




 壹

“深圳速度”早已闻名全国,一座座地标建筑拔地而起,吸引着全国各地年轻人才,这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报选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专业


 在我小时候那个年代,小孩子都没什么玩具,我们经常就坐在地上玩泥巴,捏造各自心目中的汽车、飞机等模型。虽然弄得满身是泥,但也十分快乐。现在回想起来,其实玩泥巴就跟工业设计做原型是一个道理,都是把自己脑子里的创意做出来。


1987年,我考上重庆大学,在报选专业时,第一次知道有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这个专业,还要求报考学生会徒手画,也就是手绘。我从小就喜欢画画,这个专业正好能把自己的兴趣特长结合起来,所以父母也非常支持。同时,上世纪80年代,工人都有稳定的收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我心想毕业以后干工业肯定特别有前途。于是,最后选择了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在大学的四年里,我得到了系统性的理论学习,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萌发来深圳发展的想法


1991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福州一家军工厂从事汽车设计,并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荣立三等功。1993年,我成功应聘香港一家上市公司,主要是为国际家电品牌做OEM和ODM。公司内部使用的资料全部是英文,粤语又听不懂,身边同事们已经全部用电脑绘图了,而我还在用手绘。当时,我感到工作压力特别大,只能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天天加班琢磨设计作品。一年多以后,我升至研究与发展部设计主管,并在1995年主持了我国第一台31寸彩电的外观设计。在香港工作期间,我的设计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学到了很多宝贵的设计经验,并对于产业链的概念有了深刻认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香港很多产业慢慢向内地转移,越来越多工厂搬到了深圳。出于公司业务发展需要,我也开始经常深港两地跑,对深圳的了解也慢慢加深。当时,“深圳速度”早已闻名全国,一座座地标建筑拔地而起,吸引着全国各地年轻人才,这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作为一名工业设计从业者,我深知工业设计一定要和产业结合,不知不觉我萌发了要来深圳发展的想法。



 贰

我们迅速作出决定,放弃短期利益,不再接山寨产品的设计委托,转而将资金、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手板、模具和供应链上,先后创建了手板厂和模具厂,开启了浪尖全产业链设计创新之路。


附加服务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


1997年7月,我加入深圳市蜻蜓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担任主管设计师,负责产品设计。那时候深圳专门从事工业设计的公司非常少,尽管蜻蜓当时所有工作人员加起来不到20人,但在国内已经算是领先的工业设计公司了。在蜻蜓工作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参与了后来获深圳市工业设计市长杯的小福星汽车的设计,以及奥沃伽玛刀等一系列产品的设计,并主持了迈迪特公司(后为西门子收购)的超导磁共振、永磁磁共振等项目。正当公司准备扩大规模发展时,未曾想1998年遭遇金融危机,次年公司被迫关闭,我的职业生涯再次面临选择。


我其实不是一个创业型人才,蜻蜓关闭后我的第一想法还是再找一个大公司,但当时的经济环境不好,想要找到理想的工作也不容易。受到深圳浓厚的创业氛围影响,1999年5月,我与合伙人陈汉良在华强北联合创建了深圳市浪尖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浪尖设计有限公司的前身),并任董事长、首席设计师。


和很多创业公司一样,浪尖的起步阶段也很不容易。我们靠5万元起家,在华强北租了个28平方米的办公室,只有两台电脑和两个员工,没有客户。那时国内的企业对产品设计还非常陌生,为了跑业务,大热天里我常常背着背包一路步行,从华强北走到罗湖,再到车公庙、梅林,这种状态大概持续了近一年。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浪尖接到的第一单生意是一份5000元的磁带录音机设计图,当时客户要求为他们的随身听产品出一张设计图纸,这就是他们全部想要的,是一单很小的生意。最终,除了客户需要的设计图,我们还给客户写了一个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的报告,在报告中还建议这个产品今后怎么发展,按现在的说法这就是一份企划案。我们的附加服务给客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然后为我们介绍了很多生意,更重要的是他们把我们公司引进到一个行业的圈子里了。就这样,浪尖的业务开始慢慢有了起色。



▲1999年5月,罗成(前排中)与合伙人陈汉良(前排右一)在华强北联合创建了深圳市浪尖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有限公司。


开启全产业链设计创新之路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华强北经过多年的发展,从“电子一条街”变为“综合性城市商圈”,成为全球电子产业制造中心和世界最大的电子元器件集散中心。华强北最辉煌的时候平均每日人流量达到50万人次,电子市场占全国市场容量的50%,年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孕育了腾讯、神舟、同洲电子等知名企业,同时也催生了大量仿制的“山寨”手机。可以说,作为全球电子产业制造中心的华强北也是深圳初期工业设计的启蒙地和发源地。


作为在华强北创立的企业,我们经历了华强北的辉煌。那个时候,很多山寨手机老板拿着几万、十几万元的现金排着队在公司等候设计方案,然后如获至宝地连夜安排供应链和壳料生产,产品上市就能坐享丰厚收益。赚快钱的感觉很容易让人陶醉和上瘾,不仅很多投资者,甚至不少工业设计师和设计机构也迷失其中,难以自拔。


但我们很快就冷静下来,理性思考后认为没有标准和品牌体系的约束,这种短期获益的状况不会长期持续下去。所以,浪尖迅速做出决定,放弃短期利益,不再接山寨产品的设计委托,转而将资金、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手板、模具和供应链上,先后创建了手板厂和模具厂,开启了浪尖全产业链设计创新之路。


▲ 2000年8月,罗成亲自担任产品设计师,从事包括通信数码、家电、专业设备、医疗器械、文具礼品等在内多个领域的产品设计。




 叁

国家对工业设计的重视和在政策上的引导与支持,让深圳以及国内一些城市涌现出一批工业设计园区,加速产业集聚,助推“中国制造”开始向“中国设计”转变。


着手产业链布局并创办模具厂


我把浪尖的发展经历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和中国的时代背景、产业发展等息息相关。从上世纪90年末,中国经济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以仿制和引进为主的“无设计”状态中,开始认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并转向自主品牌的创立和壮大。尤其是家电制造业的繁荣,记录了那个阶段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和变迁。


在浪尖创立之初我们就提出“平衡的设计理念”,系统性地思考“人、事、理”三者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后来又提出以“合理高效的解决方案”、“产业链竞争的共赢模式”、“平台设计的强大优势”、“换位思考的共生设计”四大方法,带领团队在当时深圳设计创新最活跃的家电、音频、数码等产品领域进行深耕,用设计为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制造业众多品牌提供价值服务。在服务与被服务的过程中,浪尖的团队不断成长,同时深刻理解了制造业客户的多维需求,洞悉了从OEM向ODM和OBM转型的趋势。于是我们主动思考、探索,并着手产业链布局,于2002年创办了汇鼎模具。几百人的模具厂,至今仍以80%以上的国际业务、年均递增超过20%的速度占据着精密模具领域的中高端市场,为浪尖的产业用户提供优质配套服务。


布局全国迅速发展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本土制造业企业为了与有着优良设计、技术和品质的外国产品竞争,开始将工业设计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与战略中,纷纷设立设计中心,或将工业设计从原来的企业技术中心独立出来。与此同时,国家对工业设计的重视和在政策上的引导与支持,让深圳、无锡等国内城市涌现出一批工业设计园区,加速产业集聚,助推“中国制造”开始向“中国设计”转变。


在这个背景下,浪尖的设计服务也从以电子类产品为主,迈向交通、医疗、文旅等众多领域,覆盖衣、食、住、行、游、娱、购等应用场景,并开始了全国布局。在2007年至2015年期间,我们先后在香港、东莞、宁波、成都、郑州、义乌、上海、苏州等地成立了浪尖设计机构,依托当地资源禀赋,深耕区域产业发展,迅速成长为当地具有影响力的设计品牌。在此期间,定位于产品研发和供应链服务的浪尖科技,定位于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浪尖学院,定位于文创和IP衍生品开发的浪尖文化等先后创立,浪尖集团以产业链的延伸和服务领域的拓展,为下一阶段的平台化、国际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首倡并实践“D+M”全产业链设计创新服务


随着设计互联与设计文化蓬勃发展,我们迎来了数字化技术驱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生态重构的重要历史时期,工业设计成为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此时,中国已经从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国转变为最大的消费国,工业设计的重心从产品转向消费者,强调产品的服务属性和用户体验,强调品牌价值的传递,强调工业设计的智能化和软硬件结合。尤其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领域,移动化场景的社区、旅游、医疗服务正在兴起,相关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充分体现了大数据与设计的结合。


对此,浪尖一方面积极整合国际资源,继续深挖设计价值的创造。另一方面,浪尖积极践行早在2010年就提出的“D+”全产业链设计创新服务模式,在各地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我们分别于2015年、2017年和2018年在重庆、深圳、武汉等地创建了D+M智造工场、D+M智造体验馆和D+M工业设计小镇,构建了2B、2C、2B2C的多维工业设计产业生态。我们通过D+M平台和工业服务业生态区的构建,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全球优质资源联动的强大助力。由此,浪尖的定位从设计机构转变为全产业链设计创新服务运营商。


▲ 2002年11月,汇鼎塑胶模具实业有限公司成立,探索设计实现产业化的新路径。




 肆

“深圳设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创新驱动的重要引擎。


“深圳设计”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制造业水平是综合国力的充分体现;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都是发展的“压舱石”,更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以创新为标志的当下,工业设计以第一性原理构建的创新方法论和全产业链创新服务体系,越来越成为赋能制造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深圳的工业设计行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从模仿到创新、从代工到自主品牌的发展历程,如今已经成为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设计之都。作为全国第一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设计之都”,深圳是最早开始重视和大力支持工业设计发展的城市。2012年,深圳市政府出台全国首个工业设计专项扶持政策《关于加快工业设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包含提升工业设计业创新能力、推动工业设计业高端化发展、提高工业设计业国际化水平、构建工业设计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工业设计高端人才培养、扩大“深圳设计”品牌影响、优化工业设计业发展环境等方面措施,这无疑对行业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有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行业才能快速发展壮大。据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至2022年,10年间深圳市工业设计服务收入增长了12倍,拉动下游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全市拥有各类工业设计机构的数量增长了5.5倍,达到22000余家;工业设计专业公司数量增长了2.8倍,现有1400余家,其中近50%获得国家、省、市各级高新科技企业认定。如今,深圳早已从当初的“世界工厂”,迈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深圳设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创新驱动的重要引擎。


继续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2022年6月6日,深圳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将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细分领域,推动20个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重点培育发展8大未来产业。在我看来,“20+8”产业政策着眼深圳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发展,这也是深圳工业设计的发展方向,需要更进一步发挥工业设计的独特优势,强化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


对于浪尖而言,未来除了继续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更需要夯实基础、练好内功,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住深圳赋予工业设计发展的使命和契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更多浪尖方案。同时,浪尖不仅是浪尖人的浪尖,还是行业的浪尖,社会的浪尖。市场和政策环境造就了今天的浪尖,我们因此有更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深圳的工业设计推向国际化、全球化发展。



编辑 | 江凯齐

图文来源|深圳市工业展览馆公众号、深圳晚报


    往期回顾     


重庆大学校友总会

联络  服务  发展  共赢

凝聚校友之力 构建校友之家

风华重大幸与君同  青春昭华筑梦为弘

设置“星标引导”,第一时间接收更多校友资讯

长按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入重大校友小程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