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袁爷爷,一路走好!”今日,长沙市民夹道送别袁隆平

长沙晚报 2022-04-09

今日的长沙街头

悲痛、肃穆

一声声“袁老走好!”

让人听了心碎不已

人们的脸上

都布满了泪痕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长沙逝世

享年91岁



下午16时许

灵车自医院地下通道驶出

经芙蓉路驶向殡仪馆

长沙市民自发夹道送别

齐喊“袁爷爷,一路走好”



16点50分

载着袁隆平灵柩的车队

驶进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紧接着

灵车开往长沙明阳山殡仪馆

灵车走后

人群久久不愿散去



在中国乃至全世界

袁隆平院士都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伟大科学家

他的离去

留给人们无尽的悲痛和思念


01

这句“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

他守护了近70年


“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院士毕生的追求和梦想。


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是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


不久后遇上困难时期,成千上万的人受到饥饿威胁。尝过饥饿刻骨滋味的袁隆平有了一个心愿:“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并从此开始了他的科学实践。


袁隆平先从旱粮作物起步,搞无性杂交。但优势不可能遗传,研究来研究去,收效甚微。从1964年始,他转向研究杂交水稻。


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世界性大课题。经过反复学习和思索,袁隆平开创性地提出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因为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冷言冷语扑面而来,但袁隆平既不争也不辩,选择用事实说话。


通过矢志不移地搞科学试验,1966年,袁隆平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


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随后,杂交水稻从湖南向全国各地推广,产量比常规稻提高了20%。


1990年袁隆平与助手在海南三亚试验田(右一为罗孝和)。


1981年,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人,获得了建国以来颁发的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巨人成功并未让袁隆平止步,他进而提出了杂交水稻由三系法向两系法、一系法发展的战略构想。


1987年,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由袁隆平担任这一项目的负责人,组织全国协作攻关。1995年8月,袁隆平郑重宣布:我国两系杂交水稻难点突破,技术配套已经成熟,试验示范获得成功,可逐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运用。产量比同期的三系杂交稻每公顷增产750公斤至1500公斤。


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曾向世界发问:“谁来养活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农业部于1996年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此后,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走形态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成功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不断刷新亩产产量。该计划的五期目标已经全部完成,分别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1100公斤,正向亩产1200公斤冲刺。


去年11月,由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其中,晚稻品种为第三代杂交水稻。袁隆平说:“3000斤意味着离‘禾下乘凉梦’更近了一步。”


作为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袁隆平常常说起自己的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2017年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创新团队。


如今,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成员分布在杂交水稻的育种、制种、栽培和管理等多个环节,为实现这两个梦努力奋斗,“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成为共识。亩产水稻产量的数据变化,在普通农民那里早就真实可感,随之带来的富足生活也已随处可见。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持续领跑世界,不仅给中国更为全世界带来了福音。


02

他曾勉励青年学子:

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在参加湖南农业大学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时,袁隆平曾发表题为《做躬行实践 厚积薄发的新时代青年》的讲话:

  同学们,你们正值如花的年龄,也正是充满梦想的时候,但是停留于做梦是不够的,我希望你们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我讲我一直有两个梦: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这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也寄希望与你们共勉来共同实现这两个梦想。


  经常有人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其实谈不上什么秘诀,我的体会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这八个字。


  首先,知识就是力量,是创新的基础,同学们不但要打好基础,还要开阔视野,掌握最新发展动态。


  第二点,汗水指的是要能吃苦,任何一个科研成果都来自于深入细致的实干和苦干。


  第三,要有灵感,灵感就是思想火花,是知识、经验、思索和追求综合在一起升华的产物,同学们要做“有心人”,随时注意捕捉思想的火花。


  第四是机遇,偶然的东西带给我们的可能是灵感和机遇,你们要学会用哲学的思维看问题,透过偶然性的表面现象,找出隐藏在其背后的必然性。我认为坚持做到这几点,才能突破障碍实现梦想。


  同学们,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你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未来赋予了你们强农兴农的责任,我相信你们必定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并将不会辜负时代的担当。


03

这些留言,让人泪目!


他的逝世

让无数热爱他的人万分悲痛

但他的精神、他的事业、他的遗志

有无数拼搏的中国人

去继承、去发扬、去光大



2004年《感动中国》
给袁隆平的颁奖词曾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送别袁隆平院士!一路走好!
来源丨综合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部、网友评论等编辑丨彭雨纯值班主任丨黄慧莹

袁老,走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