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破碎的自然”之三解—— 第22届米兰国际三年展掠影

苏丹 四面空间 2024-04-21

点击关注四面空间


米兰三年展设计博物馆 是米兰的文化地标,位于森皮奥内公园的西侧,这个场所对于米兰在二十世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庞蒂(Ponty)、基里科(Chirico)、弗兰克·盖里(Frank Owen Gehry)、安德鲁·布兰兹(Andrea Branzi)、亚历山德罗·门迪尼(Alessandro Mendidi)、马可·扎努索(Marco Zanuso)、马里奥.贝里尼(Mario Bellini)、乔·科伦坡(Joe Colombo)、原研哉(Kenya Hara)、以及今年刚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的矶崎新(Arata Isozaki )等大师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印记。米兰设计界的精英在情感上依恋这个地方,一楼的咖啡厅是这个特殊族群聚集之地,每一次在这里逗留都会遇到许多特别的人。这里也是令人迷恋和瞻仰之地,每一年都有大人物在此展示自己对意大利设计历史的梳理成果。从2007年开始,我就不断地来此“朝拜”,这里的展览不仅深刻而且富有诗意,许多展览令人难以忘怀。

米兰三年展设计博物馆外观 ▲

设计精英云集的米兰三年展设计博物馆咖啡厅▲

2019年,我本人非常有幸再次以策展人身份参与第22届意大利米兰装饰艺术和当代建筑国际三年展(以下简称米兰国际三年展),并且是作为总策展人协调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三家院校共同组织中国国家馆。上一届我曾作为联合策展人,与米兰新美术学院、多莫斯设计学院共同策划展览“21世纪人类圈:一个移动的演进的学校”。

米兰国际三年展 创立于1923年的蒙扎,并于1933年迁往米兰,主要致力于探讨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国际设计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全球范围内的设计盛会,也是国际展览局备案的国际重要展览活动,由意大利米兰三年展基金会组织筹办。

米兰三年展设计博物馆排队等候入场的观众▲


2019年2月28日第22届米兰国际三年展官方开幕式现场,意大利总统塞尔吉奥·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入场▲

第22届米兰国际三年展 的总主题为“破碎的自然——设计为人类生存”(Broken Nature: Design Takes on Human Survival),展览板块分为国家馆和主题馆,本届展览共有22个国家设立国家馆。展期自2019年3月1日至9月1日,长达半年。本届三年展试图通过设计联动人类当下之所长,以应对人类与生存环境的关系的问题。通过展示全球不同国家采取的措施和重要研究机构正在进行的探索,向世界展示设计如何提供解决我们时代问题的新思路。

第22届米兰国际三年展主题“破碎的自然——设计为人类生存”(Broken Nature: Design Takes on Human Survival)▲

优秀展览的命题往往从现象出发,或提出一个本质问题以寻求答案。所以从总体的内容方面需要客观罗列诸多的事实,并展示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展览不追求最终答案,而是通过对问题眼花缭乱的回应进一步强调问题。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展览就是人类智识阶层一次一次吹响的集结号,那些处于各种边缘状态的艺术家、人文学者,实验状态中的建筑师、设计师、科学家,以及研究机构总是最踊跃的参与者。本届展览亦是如此,各板块内容的涉及远远超出了我们对“设计的定义”牵扯到的范围。世界各地的各种机构和组织所从事的生物学研究、科学遥感、化学实验在设计意识的奋勇掘进之下,和人类日常生活形成了贯通。这种贯通非但不是伤害,反而是一种学科之间的弥合。

第22届米兰国际三年展主题与参展机构介绍墙▲

总体上来说,本届三年展表现出了这个品牌所具有的先锋性和影响未来的雄心。而在展览理念和文本关系的设计上,还是有许多令人深受启发之处。它依然是设计界的珠峰之巅,认真品味后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对于整个设计界来说,这样的高地必不可少。因为唯有从美学的趣味中挣脱出来,果敢地面对人类社会的大命题,设计这个事物才有可能成为一项伟大的事业。

概括起来,2019年第22届米兰国际三年展各个展区回应命题的方式大致有如下三种:

1.  之一为“应对”



应对目标就是问题所在,而问题的曝光和揭露是首要的。然后就是通过展示正在进行的研究和社会行动,表现不同领域、不同国家采取的措施。体现正向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反映能力和智慧。国家馆比较热衷于这种方式,以此表现一个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应对危机的能力。这种展览方式的逻辑清晰,问题导向由宏观到具体,措施手段针对性强,最终结局圆满。



澳大利亚国家馆 的展览内容来自悉尼科技大学(UTS)创作的“Teatro Della Terra Alienata”,该设计是对近年来发生在大堡礁的大规模珊瑚白化事件做出的回应。2018年,澳大利亚政府决定将大堡礁,这一地球上最大生物体的保护工作外包给大堡礁基金会(Great Barrier Reef Foundation),这是一家由大型矿业和保险公司、银行以及航空公司提供支持的慈善机构。策展人认为目前对大堡礁的保护是由技术官僚策动的,他们所谓的监控和自然景观修复手段掩盖了大堡礁所面临的真正问题,即全球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和无限制的增长需求,以及当地经济对采矿、水力和集约化农业的影响。展览将这些技术集中起来,描绘成一个意在分散注意力的剧场,提醒人们关注这一问题,放弃现有的矿物开采技术和基础设施,将大堡礁从资本主义掠夺性的领域中分离出来。

Australia Pavilion “Teatro Della Terra Alienata”▲

俄罗斯国家馆 的主题为“莫斯科河的时代”,以莫斯科河的时代变迁为内容,探索人类与河流的关系这一古老命题。展览以简洁明快但又不失设计感的呈现方式将莫斯科河从1919年至未来2119的故事娓娓道来,展现了不同时期人们对于河流的不同认识。从大坝闸门锁住自然流量改变而来的主航道,到现在后工业时代,人们为了修复同河流的关系,构建的全新“双赢”模式。在寻找恢复性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收集了许多关于如何以尊重的态度来对待河流的想法,这些想法同展览的另一部分——对于河流潜在未来的描述一起,构成了展览的主要内容。展览的另一大特色在于其展陈的设计手法,即完全采用环保性的纸质材料,以突显对环境的尊重。

Russian Pavilion “The Moscow River Age”▲

2. 之二为“修复”



许多展览内容为修复被破坏自然的个案研究,展示了修复工作面对的环境复杂性因素和有效方法。个案的展示和宏观的策略相得益彰,表现了当下人类的觉悟和业已进行的努力。“修复”内容对主题的回应也是正向的,顺应逻辑推理,属于正能量的传播。



奥地利国家馆 聚焦我们这个时代最紧迫,却最容易被忽视的环境问题之一:水域氮污染问题。展览以多媒体嵌入的方式展示了来自维也纳著名设计工作室EOOS开发的革命性尿液分离马桶系统。该设计可用于修复日常生活中的氮循环系统,从而建立沿海水域的生态互动,将污水处理系统和农业生产结合在一起,为全球氮污染问题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

Austria Pavilion “Nitrogen Separation Toilet”▲

3. 之三为“破译”



本次展览也有许多板块似乎并未理会命题的指引,而是我行我素,专注于某些研究领域。如生物学、材料学的研究,生物学领域的观测和表达。这种心无旁骛的科学研究更像是在展示研究的过程,而不是汇报行动的成果,似乎有跑题的嫌疑。但我认为这种方式更像是一种当代设计的展览,发现胜于总结。因为历史的看去,总结大多是片面的、武断的。这种沉溺于发现的方式也是对“破碎自然”的一种回应,即破译自然的密码。而破译自然的密码才是洞穿自然表象的关键,因此我以为这种科学研究是响应主题的一种高级形式。



在主题展的开端部分,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提供的“变化的图像”展项尤为引人注目。作品以可视化的方式将世界级的环境问题如洪水、冰川融化等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出来,让人们近距离感受到这些离日常生活如此遥远的环境是如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不停演变,以此唤醒人们对环境问题的紧张感。

The Changing Images▲

“伟大的动物乐团”是主题展的特色展项之一,由巴黎当代艺术基金会委托,音乐家和生物声学家Bernie Krause连同英国工作室United Visual Artists(UVA)共同完成创作。通过一个巨大的声音、影像装置,还原动物王国的极致魅力。使参观者沉浸在大自然的无限声场当中,享受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盛宴。

The Great Animal Orchestra▲

特别展项“植物王国”带领观众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植物。该展项由植物神经学家Stefano Mancuso策划。植物存在于地球的时间远远长于人类,它们在给我们带来各种资源的同时也可以指导我们规避各种灾难,它们拥有比人类更加强大的环境适应性,同时庞大的物种构成决定了其独有的内在自组织性,尊重并审视这些特性将为人类带来全新的视野。

The Country of plant▲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媒体艺术与科学实验室(MIT Media Lab)的Neri Oxman教授带领她的团队展示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该团队致力于探索数字设计、制造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并构建这些技术在人与环境之间的弥合作用。此次参展的作品以黑色素这种生命王国中最为常见且久远的物质为对象,重新理解其作为颜色产生的基础色素的作用,探索通过对过程和环境进行控制以产生新颜色和结构分布变化的可能性。

Melanin▲




中国馆  /

中国馆面积约200平米,是本届三年展中面积最大的国家馆。主题为“设计中的环境意识”,三家院校分别从自然、社会(社区)、以及个人的层面对主题作出阐释。


第22届米兰国际三年展中国馆“设计中的环境意识”(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in Design)海报▲

第22届米兰国际三年展中国馆现场▲

清华大学展区主题为“我们从哪里来?——中国家庭流变”(Where are We From,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Chinese Family),重点关注个体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引导人们重塑家庭。现代主义和家庭的式微,其根源是对人的抽象。住宅的商品化和消费意识,以及人对公共生活需求的增长,都是造成家庭和社会关系走向板结的环境因素。围绕着在意识形态之热潮冷落之后,如何构建人类未来的居所,即如何营造一个个属于每一个个体本我意识存在与身体颐养的“家”之问题,清华大学组织了七件作品参展。

第22届米兰国际三年展中国馆清华展区观众▲

二十世纪为人类历史进程带来的发展变革从规模和深度上均史无前例,仅数十年来,中国家庭面貌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表现在不同时期的家庭结构、人物面貌、住宅陈设等方方面面,而这些变化又通过家庭影集、录像等方式得以被记录和保存。作为特邀参展艺术家,李海兵的影像作品呈现了家庭文化的社会学底色,是展区中唯一的具象图像,为叙事铺陈了浓郁的历史文化背景。

族群——《我的亲人和朋友》 My Relatives and Friends

作者:李海兵▲

周艳阳的作品通过个体在北京这样一个超级大都市中寻找暂居之地,由此展示这一过程中所发现的潜在信息网络。这个信息网络是自组织的、低等的神经系统,但正是依据它的存在,那些在都市中流动的个体或家庭才得以找到暂时的居所。同时通过这些展示的信息,我们能看到人的流动和家的建设之间潜在的危机,如同流动的沙漠和绿洲的关系一样。伴随着不断移动所产生的快感、新奇,个体的灵魂也在流亡,高级形式的安居是不存在的。

寻居——《千禧年代住宅》  Millennium Residence

作者:周艳阳,汪于琪,司于衣▲

向帆的作品展示了十几年来她对中国社会家族发展历史形态的研究成果。家族和家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寻访中国古老的民居,这种证据俯拾皆是。个体的家庭是家族大树上的一只果实,它结在具体的枝杈上,家族的每一个分支都曾经是个体家庭在社会漂移中的重要载体。而主干和支干的关系体现了时间中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变化。“家族树”抽样采集了从隋唐到明代三个帝王家族和一个普通家族的大数据资料,在技术上采用当今最为先进的RT算法,最终视觉化了几个家族的家谱图像。它为每一个个体“我从哪里来?”的追问提供了解答的线索。

个体与家族——《家的形状》 The Shapes of a Family

作者:向帆,朱舜山▲

徐卫国和他的团队朝着另一个方向假设,然后利用传统的空间计划和当代的计算机技术,对都市人类关于“家”的物理形态的极限进行研究。“极限住宅”是一种策略,体现了设计的价值,但是它折射出来的却是人类生存环境灰暗的未来。这也促使我们对设计这个事物进行重新打量,设计也许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但只有能力是不够的,人类生存还需要智慧。

《极限住宅》 Extreme Residence

作者:徐卫国▲

人对空间的适应与控制通常会借助到一些工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与行为诉求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也会直接反应到人对于工具性能的具体要求之中。老年人是每一棵家族树最新分枝上的主丫,也是该分枝的开拓者与精神核心,他们在空间行为的参与过程中对于工具的依赖尤甚,并表现出更多细节性的诉求。赵超和他的团队设计的作品是一款已经投放市场的老年智能助力起身座椅,通过多种功能模块的开发,全方位适应并照顾到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生理心理诉求。

独立的家具——《智能辅助椅》 Smart Assistive Chair

作者:赵超▲

居家环境的场所精神建立在具体而又综合的物质基础之上,气息也是重要的因素。家居的个人化以及适度的社会属性,会形成每一个家居空间氛围与气息的复杂化。气息是敏感的、恒久的,它是情感的重要依据。同时气息不完全是抽象的,在许多时候它也是非常物质化的,这种物质化的表象是文化性的具体显现。徐迎庆和他的团队在此展示了他们国际领先水准的气味识别技术,这是让未来家居空间灵动的可能之一。

体味识别——《闻所》 TriNose

作者:徐迎庆,路奇,彭宇,高家思▲

世间所有的生物中只有人类才会把“生”与“死”做如此巧妙的解释,这种构想也必然投射到现实的空间中,或者为装饰、或者为装置。“家”和“冢”字形相近,只是一个为阳宅、一个是阴宅。我做的这个小盒子,试图将二者在空间关联方面的对称性转变为嵌套性,让它收纳生命中永恒的东西,从牙齿到毛发,从灰烬到声音。这个小盒子的内在空间构造也是一个阳宅的缩影,是记忆的居所。它外在的形式既像一只摆渡之舟,又像一个发音的喇叭。摆渡之舟司职空间之间的沟通,喇叭担当灵魂对话的工具。

《家中的家》 Home in HOME

作者:苏丹,张荐,华雍▲

在社区研究的层面,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展区提出了主题“【乒乓】:城乡社区营造——为我们共同的未来”(Ping Pang: Urban\Rural Community Building for Our Common Future)。并以“设计丰收(Design Harvests)”和“NICE2035”为案例,探讨如何充分利用设计和设计思维,实现城乡动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同时,以艺术装置作品“乒乓”来诠释本次展览主题。包括一张由阴阳太极图案演化而来的乒乓球台;一对表面装饰3D上海地图和手作芝麻薄饼,分别代表“城”和“乡”的乒乓球拍,以及两蒸笼乒乓球组成。意指从城市文明走向城乡交互是人类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的切实举措,而这一过程以及社群的营造需要像打乒乓一样,通过对话和交互,实现动态的平衡。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展区▲

NICE2035项目▲

设计丰收项目▲

作品《乒乓》

作者:娄永琪、Aldo Cibic、周洪涛,赵华森▲

回归到自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以“进退之间的设计:以上海崇明生态岛为基础的考察”(Design between the forward and backward: The case of Chongming eco-island, Shanghai)为主题,探讨设计在索取资源和反哺自然之间的平衡作用。在“生态优先”的发展原则下,设计能否既提供环境持续的活力,又使人内心获得长久的安宁?并通过“自然之进退——鸟类保护”、“人之进退——民宿营造”、“传统之进退——非遗传承”、“产业之进退——2021年中国花博会”四部分作品来阐释主题。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展区作品《百鸟林》(A Forest of Birds)

作者:章莉莉▲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展区作品《自然的守护》(Guardian of Nature)

作者:董春欣▲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展区作品《望乡》(Looking Homeward)

作者:程雪松,杨璐▲

中国馆的策展理念是我近二十年以来的思考结果,我身处于一个边缘性的学科——环艺专业,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相关学科以及形形色色的改造环境的人群。我意识到环境的复杂性,也发现环境问题的出现正是由于我们对环境理解的片面所致。我一直想重新界定当下的环境概念,因为我发现环境就是一个变色龙,时间和文化传统对它影响非常巨大。因此环境既总体又具体,既抽象又形象。它的属性中含括了自然的、社会的和人的因素,不仅此消彼长,而且纠缠不息。2013年和Michelangelo Pistoletto在Biella的会晤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从他的作品中我得到了重要的启发。他把环境的复杂性和各因素之间的纠缠性用一个图形做了精彩的阐释,令我茅塞顿开。

Michelangelo Pistoletto 与 The Third Paradise 符号▲

因此清华、同济、上大三个参展机构分别担当“人”、“社会”、“自然”的阐释工作,体现出我们对环境概念在当下的理解。当我们蛊惑设计所具有的神奇作用的时候,必须要认识到环境意识的重要性。唯有它的存在和内化,方能是我们放弃偏执,并采取多层次的行动去处理面对的危局。

总策展人苏丹教授在中国馆▲

2019年3月1日,第22届米兰国际三年展中国馆正式开馆后,得到了各界好评。“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勇于探索”是我们听到的来自观众最多的评价,十分令人欣慰。毕竟用国际化的设计语言来讲述中国的多样性故事,引发人们对环境的思考是我策划中国馆的初衷。我也非常认可意大利著名建筑师,米兰新美术学院和多莫斯设计学院科技总监Italo Rota教授对中国馆的评价,他说:“GREAT HUMILITY, GREAT HUMANITY, A UNIVERSAL MESSAGE ON WHICH REFLECT(极致的谦逊,极致的人性,展览反映出了一种普世的信息).


2019/3/28 完稿于清华园





四面空间艺术中心

清华大学环境建设艺术咨询研究所


长按关注四面空间

一面自我  |  二面周遭

三面历史  |  四面未来


往期文章

礼堂、食堂、宿舍和水房 ——《我的大学系列》之四

在拥挤中的社会里呼吸当代艺术

“专业的教室” 和 “不专业的走廊”——我的大学系列之三

学士空间——我的大学系列之二

上下废墟,艺术家在行动

雪峰上一道黑色的闪电

绿皮车厢长征路——我的大学系列之一

锦绣山河&鲤属故人

何为盛宴

电影中的当代图像美学——贾樟柯电影中的当代艺术诊断(之二)

苏丹:我的学生拍电影

酒窖里的那3000双眼睛——意大利酒庄之旅(之二)

味觉的形式——意大利酒庄之旅(之一)

宫庙有声·玄之又玄——声音艺术装置《响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