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方依旧而群体已去

苏丹 四面空间 2024-04-21

↑ 点击关注四面空间


5月14日“服务器艺术”媒体平台组织了关于北方艺术群体历史回顾的对话,在业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我想这也是一个必然,因为在今天,北方虽然还在,但是那样的群体已去。因此这次对话通过该群体几位主要人物对那段激情澎湃的历史回顾,和对重要时间节点上重要事件及理念形成轨迹客观的陈述,给我们再现了东北曾经的先锋性,曾经的精英群体,曾经的骄傲和曾经的轰轰烈烈。

北方艺术群体是中国“85美术运动”中极为重要的一股力量,他们在一个历史转折点上对中国的现当代艺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具有地域性文化色彩的主张。并且这些主张具备极强的历史意识和理性的逻辑,他们试图从地理环境、地缘政治以及地域文化传统的交集中,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支撑和理念上的确认,从而在寻找、肯定自我的前提下明确未来。

 

1985年“北方艺术群体”在黑龙江省美术馆内召开学术讨论会,前排左起:刘彦、舒群、王广义 

1987年,“北方艺术群体双年展“期间,王广义与高名潞、舒群、刘彦、周彦等成员与摄制组合影


任戬、舒群、王广义几位在世界观和艺术史学观上具有某种共性,他们不仅喜欢阅读、思考,同时兼顾实践。用自己的作品呈现观念的形态。他们从北方极地所封存的人类原始行为模式,和现代主义人文思想的启示下获得某种灵感和信念,从而形成共识,结成联盟。刘彦则是一个在艺术实践方面的闯入者和行动者,物理学的底色或许是成就他能更聚精会神于把握视觉艺术中精微平衡的内在原因。

而我自己只是一个这场运动的旁观者和擦肩而过者,因为在东北完成学业的机缘使得我在很早就与“北方艺术群体”的几位核心成员有过接触。1984年8月下旬,当我乘坐绿皮火车从黄土高坡来到黑土地上求学的时候,一出火车站所见到的第一位大学老师就是王广义。那张如苦行僧一般莽莽苍苍的面孔和东北清凛的空间气息,构成了我对这块土地上场所精神的初步认知。当时、这种朦胧的环境意象竟使自己不寒而栗,加重了“北方”这个概念施加于我的精神压力。


北方艺术群体会刊《GOD》样稿 

同一性语态系列 舒群

“777”标徽设计 舒群,1984



在之后在学习的过程中,王广义老师是我们的美术课程的助教,但是我们更好奇于他在课程之外的绘画创作与学术研究。当时懵懵懂懂的我们已经隐隐约约听说,他的艺术创作方面已经在国内实验艺术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同时也知道了,当时他们在搞一个神神秘秘的艺术群体的学术组织。北方艺术群体的会议沙龙经常在和我们隔一条马路的黑龙江省文联举办,个别时候也会扩展到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的美术教研室。在这个特立独行的群体中,艺术家们的作品和他们的外在形象,在当时看上去都那么特别,王广义像个圣徒,任戬像个披头士摇滚乐手,舒群则像一个灵光四射的精灵。他们这个群体无论在着装、样貌、谈吐等各个方面,都有一种无法掩饰的精神气质。

和舒群的相识是我毕业留校后的第一个冬天,北方漫长的黑夜给我们提供了彻夜长谈的良机。从尼采到李哲厚,从未来主义到达达……舒群的宽阔前额和明亮的双眸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同黑夜里闪耀的星辰和沉实的大陆。与任戬的相识要稍微晚一些,但他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他是那种始终充满好奇心与朝气的艺术家,一直坚持思考和创作平行操持。在他的视野里不仅有历史、哲学、艺术,还有科学。任戬和我的缘分还有另一层致密的关系,那就是他出色的公子任日。这位年轻的艺术家秉持了其父的优秀品质,作品独特,思想深邃,在艺术和科学乃至生物科学之间搭建了一条轻盈飘逸的桥梁,尚属年轻的他举重若轻般跨越了学科的鸿沟。最令我感动的是某年教师节里,父子俩先后发来信息告知我任日成为第一位进入MIT媒体实验室的中国艺术家,并对我一直以来对其创作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相比之下刘彦是这一次对话前刚刚谋面,但他的气质同样令我着迷,这是一位典型的东北莽汉,一直在道路自信的状态下艰苦的耕耘。


舒群、任戬、王广义在武汉,1990 


可以说北方艺术群体的基因是强大的,它的观念和表达远远超越了那个时代,令人疑惑,更令人钦佩。这其中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他们之间既志同道合又有某种互补性。体现出哲学思考和艺术创作的协动,也敏锐地洞察到现代主义的困境进而奋力做出飞跃现代主义泥泞的文化姿态。

这次对话虽源于《黑白之城》中的书写,实际上是对中国现当代艺术历史书写的千呼万唤之回应,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自觉所驱使。“北方艺术群体”是值得回顾的,这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早期道路上的一次集体性探索,立意高远践行果断,体现出北方气质中的偏执和激烈,如同冰上腾空而起的烈焰,不只是生命中的燃烧过程,还具有某种来自远古的神秘主义集体行为的图式。

最后再谈一下王广义老师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影响,王广义老师在做北方艺术群体的处置和创作的时期,正是他从浙江美院毕业之后,分配至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美术教研室教学的期间。但当时的建筑系的美术教学是基础性的,秉承着古典艺术的基本法则,在训练宗旨方面以写实为主,涉及素描、速写、水彩、水粉技法。主导美术教学的老师是黄佳教授,50年代初中央美院毕业的。

 

黄佳像,王宁绘


因此王老师的艺术创作和当时的教学任务,基本上没有任何关联。但同学们对王老师和他的北方艺术群体通过当时的一些报纸刊物也略有耳闻,大家好奇心很浓,个别同学甚至还会跑到美术教研室或王广义老师的画室里面去和他聊天,当然了,没有任何现代艺术理论储备的同学自然是被王老师的谈吐搞得一头雾水。


苏丹与王广义 


然而听不懂没关系,老师的作用和背景有关。时代和舆论已经把王老师的背影呈现给了建筑系的同学们,因此在那一个阶段通过美术报通过一些杂志和电影了解到,我们了解到中国美术界正在酝酿的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于是蠢蠢欲动的建筑系同学们就自发组织了一场现代绘画展览,于是乱七八糟令人费解的图像狂欢出现了,这次活动似乎是造了古典主义土木楼的一次反,引发了阵阵骚动。这个展览是在土木楼的西翼一楼的乒乓球室里进行的,在这个以抽象表达为主的展览上学生们玩得很嗨,但是引起的争议不小。因为当时参与该展览的学生以建筑系八四级和建筑系八五级学生为主,由于八四级受王广义老师潜在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参展作品抽象表达为主,而八五级的同学则仍然以具象描绘为主。展览期间有不少外系的同学闯入展厅观摩此展览,一次旁观者窃窃私语之时恰恰被我听到,内容如下:甲:“看来八四级和八五级同学水平不在一个档次啊!”,闻听此言后建筑系84级学生周某故作深沉地摇了摇头说:“我觉得具象无法表达我内心的感受!”

到了大三的时候,我们的美术课程已经结束,开始完完全全地进入到建筑设计的专业学习中,而这个时期中国建筑界也在发生着大变革、大批判。建筑设计的思潮已从80年代初期的现代主义追更转向了后现代主义,这是一种表面上怀旧,实际上是开放和进步延续的一场运动。而此时我们听说王广义老师正在做工作调动,他要去珠海,当听到这种消息的时候同学们心中还是有深深的留恋并伴随着有所失落。大家觉得一个特立独行的老师要离开我们了,离开我们这个平庸的群体。从此建筑系的走廊又将恢复到一种庸常状态之中。

记得在1987年夏天的一个上午,身着黑色圆领衫儿,穿着短裤的王老师突然出现在我们的教室里,于是惊喜交加的大家围坐在他身边问东问西,王老师又是对我们高谈阔论了一些我们无法理解的概念。临走的时候王老师猛然抬头,长久注视着张贴在黑板上方的那一张已经有点褪色的毛泽东肖像的印刷品,然后和大家说:“我要把这张画像带走了啊!”,接下来他起身、站在桌子上小心翼翼地把那张满目慈祥的伟人画像揭了下来,然后小心翼翼卷起扬长而去。几个月之后,第一届中国现代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掀起了无数的风波。比如肖鲁的开枪,黄永砯的洗衣机搅拌艺术史,还有张念的孵蛋行为等等。那也是因为出差的缘故,我恰好在北京见证了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当我步入美术馆登上二楼,走进二楼主厅的时候,我看到了那几张悬挂在墙上的,被打了工整网格的毛泽东的油画系列画像……

历史真实的情况是北方艺术群体在哈尔滨蛰伏了四年左右的时间之后,其主干人员逐一地离开了那座寒带的城市去了温带和热带。他们这场运动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意义深远,在哈尔滨期间只是连续不断地举办了各种研讨会和横向的学术交流,甚至并没有做过一次像样的展览,但是这些研讨会的确很重要,它们是思想梳理和沉淀的过程,也是形成创作基因的艰苦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文化假说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辩驳以及与文学界的紧密互动能够自洽的基本逻辑。这个过程很像是在孤独的实验室里边所进行的生物实验,终于在那些瓶瓶罐罐里面培养出了强悍的生命体,然后他们带着这些新的物种走向了温暖和潮湿的环境,让他们的成果去放肆地传播。

这次对话非常的有意义和价值,在此番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对话中,北方艺术群体的几位发起人通过理性表达,互相提示,互相启发,为我们展现出更多的历史场景和关键性的只言片语。这些碎片是未来拼图历史的重要线索,会永远释放出诱人的光芒。


苏丹 2023年5月16日于北京


舶来的土木楼,王宁绘


欢迎哈建工的校友猜猜绘画中的10位人物分别是谁~





四面空间艺术中心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建设艺术咨询研究所


特别鸣谢


南洋迪克整装家居



长按关注四面空间
一面自我  |  二面周遭
三面历史  |  四面未来





更多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010-62798806

官方邮箱:cicasudan@126.com

微博:苏丹_TsinghuaUniversity

抖音:四面空间(1818422922)




   往期文章精选↓关注四面空间→阅读更多原创


非遗的价值与非遗的品牌大地的皮相黑白之外的灰——读苏丹的《黑白之城》断裂:历史中的未来主义●京城建筑的帽子戏法——光华路旧事之十三大江东去——《我的大学系列》番外篇终结章艺系的传家宝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8只悬臂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