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返乡报告:小城镇“异样”的营销生意经
国庆放假前,编辑部的几位小伙伴们突然犯病了。
“呀!国庆节没热点追可咋办?”
“是奥,追不到热点只能自己造了,要不……写写我们的家乡,那些关于营销的故事。”
“小城市有啥好营销的嘛,那叫卖货吧。”
“没错,那就写写小城市的……卖货之道呗。”
这时,某位刚睡醒的小编终于忍不住爆发了:“国庆有说让你们写稿了吗,看来你们真的有病,职!业!病!”
然并卵,几位如花似玉的小编还是开撸了。
小城的生意经
by 阿宁 湿热南方三线小城的甜食爱好者
启程回家的前一天,收到二姨夫的一条短信,询问是否可以把身份证号码给他。
“干嘛呀?”
“你二姨想给你买张机票好早点回家,别坐火车了。”
我有点吃惊,看来二姨近年应该挣了不少。
二姨以前是开麻将馆的。
麻将馆设施很简陋,就在居民楼平房里,摆上四、五桌,旁边搁一饮水机。
做这种生意是不能挂招牌的,那时没有自动麻将机,隔音也要好,怕投诉。普通人不知道这有个麻将馆,有牌瘾的想摸一轮,走,熟人直接带过去。
有人来打麻将,二姨不收钱,免费提供场所、桌子和麻将。但是,每一桌每摸一轮,赢了的那个人要给二姨抽成,三七或二八。
有玩得大的,玩一宿,二姨能挣着不少。
后来打击黄赌毒,麻将馆总是遭到突袭检查,为了避风头,二姨停了这档生意。
按理说这种生意是不缺客源的,成本也低,稍稍改造后当成休闲娱乐场所,是没什么问题的。但二姨铁了心似的不再做这个。
微信兴起后,我被我妈拉进了一个家族群,里面三大姑七大姨都有,平常不怎么联系的,现在逢年过节都要在里面一来一回地相互问好。
“哎,你知道吗,你二姨又开始做生意啦。”我妈和我说。
我当然知道。我没敢说我的朋友圈早已屏蔽二姨,因为她开始频繁刷屏。二姨可能不知道这叫微商,但她坚信这比以前的麻将馆生意还要能挣大钱。
二姨最先卖的东西是湖南黑茶。据民间传说,黑茶是一种埋在地下经过发酵而形成的黑色茶叶,它的功效非常好,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调理肠胃炎、防辐射等。
这种茶被某家保健品公司炒了热度后,迅速在朋友圈流传开来。
二姨拿着实体产品开始在小区进行推广,还会在马路边、地下通道等地方,搭一个小桌子,宣传产品。
她认识了很多同行。所以,当黑茶的热度下去后,她很快又开始了第二档微商买卖。她开始卖金融理财产品。她帮一个平台做推广,据她说这家公司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在百度上打有广告,每年有周年庆典,看起来很正经。
乍一听,有那么点P2P的意思,很像个正经互联网金融公司。
二姨的朋友圈其实很“正能量”,内容无外乎分两种:一是介绍国家政策,跟着走就对了;二是介绍老年人理财知识,比如怎样学习金融知识,怎样使用信用卡,打造信用体系等。
她自己也很相信这一套,“珍惜信用,改变人生”,“有了信用,就拥有财富;有了财富,钱才能生钱”。
每次聚餐,她都能给大家背得溜溜的。
中秋节晚上聚餐,二姨说,我现在同时在进行另一个代理,松花粉,中药,直销的你不要担心,这个特别好。
可我妈不是很上心,因为她最近迷上了另一样东西,就是我一直拦着,不让她买。
晚饭过后,她就要坐上一趟公交车,去到文理学院那边,体验一款按摩椅。
据店家介绍,这款按摩椅能释放一种电解质进行治疗高血压,体验过后你会发现不用吃药,血压也会下降。
我妈刚好有高血压。
我妈和小区里的众多老姐妹成为朋友后,建了一个微信群,平时一起唠嗑,一起打牌,一起抱团旅游。其中有一位偶然接到了这个按摩椅的宣传单,就一起去体验了一把。
没想到成为了我妈晚饭过后雷打不动的节目。
“哎你别说,我听了店家的讲座,然后我每晚还去试了,我还不吃药了这几天,我发现好像有点用。”
“那是忽悠你的,心理作用你懂吗。”我说。
“就文理学院那个教授,还买了俩呢,一万多一个呢。”
“人家教授都买了。”
我:……(扶额)
每晚例行体验过按摩椅后,她都要经过阿兰姐开的夜宵店。
阿兰姐是我妈的同村姐妹,两人是老朋友了,当年一起从村里走出来,现在阿兰姐房子都买了几套了,孙女都有了,我妈经常拿这事感慨。
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后,掀起了“下海经商”的热潮,很多人靠倒腾紧缺商品先“富”起来,一时间,个体户成了很受青睐的行当。
经商很成功的,健力宝、海尔、万科等等,成了大家都知道的有名企业。
但更多的是像阿兰姐这样的小百姓,开一家门店,或做批发商,也一样富起来了,比那些当了一辈子公务员的要挣得更多。
阿兰姐是卖甜汤起家的。在学校附近开一个小店,就叫“阿兰姐糖水”,一个炉子,桌上摆好几个小锅,玉米甜汤,紫薯甜汤……2元钱一大碗,每天放学店里都挤满了学生。(注:“糖水”是方言叫法)
后来开始做餐饮,老式快餐店,荤素几个菜搭配,外带的往往比在店里吃的人还多。从早做到晚,方便了很多进城打工的人。
快餐店慢慢没落,被一个个叫得上名号的大排档所替代。阿兰姐转去做专门的早餐店,卖馄饨、米粉和粥。当时我妈出主意让她盘一个市场最中心的位置,虽然贵,但位置显眼,人流量大。
(家乡还保留着农村的一个习俗“圩日赶圩”,就是大家在“圩日”这个日子都到市场来逛街买东西)
阿兰姐靠这个早餐店开始发家了,赶上圩日,可达日进千元的程度,银行里开始有了存款,便开始买房。
再后来也就是现在,城市频繁整顿,只保留小吃街做夜市,便开始转到小吃街卖宵夜,炒田螺,炒鸭肠,牛杂粉等等。晚上8、9点出来摆摊,夜里2点多才收摊。
阿兰姐生意做久了,已经不挂招牌,不打广告,不搞宣传单了。大家口口相传,“去阿兰姐那里吃个宵夜吧!”
我也抓起电话“喂,妈,帮我从阿兰姐那儿带份炒田螺呗!”
“不要辣!”
老司机看广告牌
by 阿关 刚刚迈入二线城市的偏远区土著
“你知道不?咱这儿也是二线城市啦!”从火车站来接我回家的二舅一边开车一边和坐在副驾的我闲聊。
今年新出的中国城市排行榜,家乡刚刚跨进了二线城市的门槛,不偏不倚的挂在尾巴上。在我们这种离市区还有30公里的偏远区也成了谈资。
火车站周围人流拥挤,淅淅沥沥的小雨和并不那么守规矩的车辆更是加剧了拥堵,二舅是个老司机,依旧深陷其中,他骂骂咧咧急踩刹车,躲过了斜冲来的一辆别克,停在了一副巨大的户外广告牌下。
“期待,超越期待”醒目的楼盘广告瞬间吸引了注意。不远处盖了一半的钢筋水泥正是广告里的“绿洲香岛”,目前还在加紧施工。
而随着车辆启动开回大路,沿途经过的公交站点陆续出现了更多楼盘广告。静水花园、滨江新城,恒大绿洲……蓝绿为主色调的户外广告牌都蒙上了一层灰,雨天里更是脏兮兮的。
“真够土的。”我撇嘴。
“可不脏吗?就这种广告牌啊,一年换不得两回。”二舅打了个急转弯,拐上了辅路。经过的地铁站还在修建,明晃晃写着“广告位招租”。
“说起来这边地铁啥时候能修好啊?”我兴冲冲问他。
“咋着也得三年,嚷嚷了五年要修地铁,现在不是才动工?三年能修好不错了,指不定地下挖出什么呢。”
这是个老梗。我们这片地下别的没有,就是文物特别多。当年市中心的 42 36467 42 15288 0 0 3534 0 0:00:10 0:00:04 0:00:06 3543黄金地段被开发商高价买下要盖购物中心,地基都没打完,倒是先挖出个古墓来。
文物局的过来一看,好家伙,风水宝地。再往下一探,一座两千多年前的天子大墓就重见天日了。开发计划彻底泡汤,原本盖购物中心的地盘迅速立起来一座原址博物馆。而这个故事也成了段子,整个家乡人尽皆知。
“你在北京还能少坐地铁?非稀罕这玩意。”赶上红绿灯,二舅也有闲心陪我多扯两句:“要我说也是瞎搞,现在就广告招租,能招出个屁?”
“才不是呢,像这种地铁公交站边上的户外广告可是火得很。很受电影、食物还有各种吃喝玩乐购相关的快消品欢迎。而且颜色鲜亮,这样才能视觉吸引力最大化,性价比也高。”我赶忙趁机秀一波三板斧的广告学,还多半是北京实测体验来的。
“可拉倒吧。吃的都是看招牌听口碑,广告打给谁看呢?”二舅不以为然。
我这才恍然意识到:我家周围的餐馆基本上都是熟牌子,名头全靠口口相传。但凡新店开业,进去吃一顿至少能碰上三波熟人。20公里内连个KFC都没有,最火的饮料店还是高仿鲜果时间的“鲜饮时间”。
“还有电影。这种东西也就是你们年轻人看个热闹。一年到头得数节假日最赚钱。你们这些外头上学、工作的孩子都回来了,闹哄哄才去影院看。平时摆大街上我们才不会注意。”
这话也没错,家里老爸爱看港片,老妈喜欢喜剧电影,可除非我怂恿,这二位鲜少能产生进影院消费的冲动。
差不多八月底,他俩电话里告诉我因为片子太流行,专门去影院看了战狼2。那会儿我一边惊讶我家晚了一个多月的所谓流行,一边才意识到原来这部电影已经这么火了。
可二舅倒是不该,他从来自诩文艺青年,朋友圈里极爱发个影评,基本上新片都看过。不去电影院,他又从哪儿看的?
“你怎么这么落伍!电视机啊。”二舅递了个看傻子般的眼神。据他说,早从去年底,他家就赶着风潮换了一波电视机机顶盒,不交闭路费了,全靠网络收看。省下的钱拿去冲了个视频网站会员,天天逮着最新影视剧追。
真没想到,我们这种地方的电视机会员已经做的这么发达了,在北京我甚至连个电视都没有。
“舅你等会儿,那你白夜追凶看到第几集了?”“27集啊,就哥俩跑东北……”“打住打住,剧透了啊!”得,充了网站会员的我也就追到25集,他可倒好,电视端福利,比我还多看两集。
为了证明自己的先进广告理论,掰回一局,我不服气地跟二舅掰扯:“那不说类型,就说这广告的更换频率也不合理。一年换两次,当然注意不到。”
“常打常卖,还就这广告有点作用。”二舅意味深长。
听他讲,就这种公交站楼盘广告还是近两年兴起的。“之前搞新农村建设,周边村子的平房都被拆迁了,政府说要统一盖高楼。
眼瞅过去三年,村里的老人死了好几户了,说赔的房子地基都没打呢,倒是促进咱这儿房地产热了一波。我家的房子还是拿拆迁款新买的呢。”
这我倒听家里讲了,他新买的房子就在恒大绿洲。这套房子现在还卖着,广告自然不用换。
我面子有些挂不住,掰扯着鲜艳色彩的广告理论学力证自己的“专业”。二舅也给我找补:“有的有的,路上除了房产广告,培训班广告颜色都红得很。我正准备给你弟报个英语班,十年计划也该搞起来了。你假期有空去给他讲讲作文啊,每次都写得逻辑不通,你有经验赶紧教教他。或者你说我给他再报个作文培训班。我记得市里那个什么彩虹教育好像搞得挺火,满大街广告……”
“报!报!为孩子的学习花钱,多贵都得花!”我连忙顺着台阶下,顺便替五年级的小屁孩默哀三秒。
“那是。你在北京也别总省着。瞅你这衣服破洞毛边的,牛仔裤都洗发白了,倒是买点质量好的啊。”说到花钱,矛头秒转向了我。
没敢告诉他这身衣服秋天刚买的新款,件件都小一千。毕竟我嘴里的流行在我妈看来都是瞎穿,更别提我舅了,定是捞不着什么好词儿。
正好高速路口挂着巨幅广告画,远远瞧着一派鲜艳的红。我慌忙转移话题:“诶红色广告,是不是就是你说的那个什么教育?”我指着前头,兴冲冲问二舅。
车越开越近,老司机二舅眯着那双2.5的眼睛瞅了瞅,摇了摇头:“什么广告啊,那是喜迎十九大。”
卖货
by 苏苏 来自四线煤炭之乡的母胎贵族
因为几包螺蛳粉,我把中秋节过成了中秋“劫”。
事情是这样的:放假前几天,家里人打电话说:“千万别买月饼哈,买点儿你喜欢的东西就成。”
“嗷嗷,那我看着办吧,我去问问北京有什么好吃的特产”表面上,我是这么敷衍过去的,但实际上,这可是我工作后第一次回家啊,怎么能不送点儿惊艳的东西呢?是的,必须要惊艳!
于是,当大家都大包小包拎着特产回来的时候,我的两手空空如也,什么也没带。
两天后,快递儿到了,趁着大家都在,我赶忙冲进厨房,煮起了螺蛳粉。
理想中,大家的表情应该是这样的:
可,撕开包装的那一刻,就有亲戚开始“抗议”了,“这是什么味儿,好臭啊”、“螺蛳不是河里的东西吗,你确定是北京特产?”
“确实不是北京特产,但,是我在北京吃过的最好吃的特产啊。”众目睽睽之下,我开始了第一波螺蛳粉试吃教程,连汤都不剩的那种。
也就在这时,螺蛳粉的蝴蝶效应开始发作了。由于对这种美食丝毫提不起兴趣,他们开始了向其他方向进攻。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啊?”
“我啊,就是写东西呗,给做生意的人一些不成熟的小建议。”
“奥奥,那不错哦,听起来能赚不少吧。”
“怎么会呢,我们啊,就是看着别人卖货,不赚钱的。”
“原来是写卖货的啊,那双11是你们写的吗?”
“呃……同行写的吧,这个……我也不大清楚,呵呵呵呵”(结尾有点尬,好在答案我是准备过的)
下面的问题就有点儿……
“北京有那么多人,找个对象应该不难吧。”
“一个女孩子家家的,可千万别写人家负面消息啊,小心他们报复你。”
“你们跑活动要见很多明星吧,能帮我要张签名么?”
水深火热的时候,我妈又出来温柔一刀:“唉,这孩子啊,应该是住地下室住傻了吧,买个吃的都买不好。”
这句话基本上决定了,接下来的几天,我都要在外边闲逛,然后扫货。
刚出门的那一刻,就被OV(oppo和vivo的简称)的气势秒杀了,三四线城市的下沉策略真不是盖的,我所在的四线城市已经随处可见OV的身影。
他们最常见的营销手段是地推,一大波身穿蓝绿色OV工作服的工作人员正在向你袭来,并且折扣力度惊人,往往比官网上的价格还要低很多。
至于宣传文案嘛,比你想象中的还要直白,价格就是最大的卖点,喇叭里循环往复的是2399、2799等略带挑衅的低价底线。
OV家的充气娃娃也是格外敬业,尽管国庆几天天气都不是很好,这十几位娃娃还是坚守着OV地标的重任,摇头晃脑,撩你进门。
而这次双节的优惠除了低价外,还有一些“丰厚”的礼品,比如,充电宝、夏凉被、电热毯、床垫、榨汁机等等。
在这点上,这座小城十几年都没有变过,只是送礼的幅度略有调整。
OV一直有着迷之定位,价格没有小米、魅族美丽,口碑不如苹果、华为良心,但它就是凭借着无孔不入的攻城略地战打出了一片天地。
甚至连我妈都知道,这两款神器一个很耐用,“充电五分钟,通电两小时”,而另一个,“能用2000万柔光照亮你的美。”
刚修缮完毕的人民广场也被汽车包围了,价格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巧的是,这么“大件”的商品也没能避开买就送的套路,而且送的东西和汽车本身竟然毫无关系。
即使是我们这里规模较大的商场,也依然坚守着凭购物小票抽奖送礼的传统,我记得,我以前经常抽到几瓶酸奶。
看到这些,脑子突然冒出来某位营销大神说过的一句话:有一大批消费者,他们占便宜的欲望,大于追求品质的欲望。
所以,我们的所谓的营销是做给谁看的呢?
这时,朋友的一个电话闪过来。
“你到了吗?”
“到了啊,正在广场这儿。”
“好吧,那你等等我呗。我正在药店,这边国庆节搞活动,每买两块钱药,送一颗鸡蛋,领完鸡蛋后,我得送到我姐店里。要不,你过去等我?”
朋友的表姐是位名副其实的女强人,经营着几家影楼,在当地小有名气。不过,刚进门的那一刻却让我吃了一惊。
这……也太乱了吧,屋子里密密麻麻的都是人,地上到处是礼花碎屑,还不时传来放礼炮、吹口哨的声音。
“姐,这是在搞活动啊?”
“是啊,国庆前一周就开始了,陆陆续续的来了好多人。我先不和你说了哈,你先坐着看会儿电视,我得出去一趟。”朋友表姐还是那副光鲜的样子,不过看起来似乎有些疲惫。
后来才知道,今年的活动是,9月30号到10月4号期间,提前交9.9元就可以预定名额,然后5号和6号就可以来店里领奖品。
还有一种活动是专门针对儿童的,在指定时间分享活动消息到朋友圈,并且微信支付50元,就可以享受二折优惠,而且是拍一套送一套。
“你猜,这几天赚了多少?”朋友突然从背后冒出来,冷不丁的问了一句。
“不清楚,有一点我不明白,大家真的会为了这些几十块钱的小礼品,花几百块拍照吗?”
“当然会,告诉你吧,这7天一共赚了13万,这成绩还算是一般的。”朋友很认真的说道,“前年,我们还搞过一个活动,先让你交50块买个优惠卡,然后指定时间补齐余款就可以参加砸金蛋活动,其实礼品也一般吧,从筷子到微波炉,什么都有。”
“你知道吗,先掏50,是为了让大家有个缓冲,至少让别人有了要拍照的想法。然后,在怂恿他们补齐余款,一般大家都会补齐的。”朋友继续说道。
“这些都是你姐想出来的啊?”
“不是,是专门搞营销的老师出的主意。每年,他们都会从外地请老师来帮忙,别说,这些老师还挺有本事,半个月就能搞到十几万的单子。以前还有个活动来着,就是八个人拉一个群,一人交50,就可以开始抽奖,中奖者免费送一套写真。其实吧,这写真就值三四百块钱,店里一点也没亏,不过,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占了大便宜。”
说到这里,朋友突然若有所思的说了句,“是贪婪,营销,说到底还是瞄准了人的欲望。”
“那这些照片的质量呢,有没有收到顾客的反馈?”比起销售额,我更想知道如此高产的影楼,能保证质量吗。
“一般,从摄影师到化妆师,雇的都是最便宜的,员工的提成也很少。说实话,我觉得还是套路多一点,真正的水平并没有多大提升,这样下去很危险的。你记得xxxx吗,现在已经超过咱们这儿最牛的那家影楼了。”
“口碑好吧。”
“没错,就是口碑。讲真,大家的眼睛真的越来越亮了。”
“算了,不说这些破事儿了,你还记得xx商场吗?”朋友指了指对面一栋有些年纪的商场。
“记得啊,几年前不是着火了吗,就是在中秋的时候,还烧的挺厉害的,好像是因为工作人员的失误引起的火灾吧”
“你再看看。”
我再次抬头看了眼眼前的商场,从装修到名字,竟然和以前一模一样。实际上,这种死而复生的奇迹,在这座小城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因为我们的选择有限,所以,即使再大的失误也有被原谅的可能。
但在选择越来越多元的今天,这种占山为王的姿态还能再强势下去么?
恐怕……也不好说了,毕竟,大家也越来越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