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人一校坚守31年,改变无数山区孩子命运!

唐唐 唐唐频道 2021-09-12


哪怕学校里只有一个学生,我也要坚持教下去!

——完么仁增



大山里的教育难题


在青海省循化县的白庄镇内,有一个被群山环绕的来塘村,这里的海拔有将近2800米,村子周围总是云雾缭绕。

因此,来塘村的学校,又被叫做“云端学校”,也是村子里唯一的学校。


由于山路崎岖,险峻颠簸,三十多年前,来塘村只有一条路能够通往山外。

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几十户村民,收入来源少,基本只能靠天吃饭,是当地典型的低收入贫困村。

那时的来塘学校,还是用土木结构的羊棚改造的,夏天漏雨冬天漏风,由于山上气候寒冷,一年四季都要烧煤取暖。

因为条件艰苦,交通不便,派来的老师最多只能坚持一个月,学校动不动就因为老师的离开而停课,最长的一次,甚至停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直到1990年,一个叫完么仁增的老师到这里任教,才彻底打破这种僵局。



村子里唯一的教师


1990年4月,在初中老师李加的介绍下,一直在家待业的完么仁增,到来塘学校任教,成为了这里唯一的老师。

刚一到学校,完么仁增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藏族汉子,只会说藏语和普通话,来塘村却是一个撒拉族聚集的村子,平时说的都是撒拉语。

完么仁增跟学生完全没办法交流,谁也听不懂谁说的话,就更别提教学了。


但完么仁增并没有打退堂鼓,而是开始苦练撒拉语,学习撒拉族的习俗,到后来,甚至连村子里的一些年轻人,都没有他撒拉语说的好!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以及学会普通话,完么仁增在上课的时候,都是先用普通话讲一遍,再用撒拉语解释。

这一做法让当地村民大为感动,他们看出完么仁增是真心为孩子们着想,很快就接受了他。


当时学校里一共有32名学生,一到三年级都有,完么仁增只能身兼数职,既教语文,又教数学,还得教体育、美术、思想品德等所有小学生应该学习的课程。

他总是用粉笔将黑板分为两半,一半一个年级,教完一个年级再教另一个年级,教完这科,再教那科。

没想到这一教,就是31年。



教学路上困难重重


完么仁增的家乡,在距离来塘村只有8公里的牙木村。

虽然听上去很近,甚至站在完么仁增家的门口,就能看到来塘学校的房顶,但其实这两个村子,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山头上,山路崎岖难行,走起来要一个多小时。


没有教师宿舍,完么仁增只能每天7点从家出发,翻山越岭步行到学校。

因为回家不易,他出门时都会背上自己一天的口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中午饭就是开水泡馍。

为了节省在路上的时间,完么仁增还自己开辟出了一条捷径,用村民的话来说,那是一条“专属于老师的路”。

这条路,他整整走了12年,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从未迟到过。


直到2002年,上山的路变成了硬化路,完么仁增才借钱买了一辆摩托车,骑着它来回奔波。

但,山路弯弯绕绕,到处是沟壑和陡坡,再加上天气多变,常有大雾,能见度低,在山里骑摩托车,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在一次骑车上课的路上,完么仁增不慎摔倒了,小腿受了很严重的伤,因为怕耽误孩子们的课程,他一直忍痛坚守在讲台上。


在此后的十几年里,完么仁增小腿上的旧伤不断复发,皮肤总是泛着大面积的淤青。

医生多次建议手术治疗,但都被他拒绝了,因为住院做手术需要恢复很长时间,就没办法给学生们上课了。

完么仁增总是念叨着:

“不能耽误了孩子。”



坚守至今只为托起孩子的梦想


2013年,因为条件艰苦,来塘村开始实施整村搬迁,大部分村民搬出了原址,孩子们也随着大人去了搬迁点附近上学。

村里只剩下十一二户,依托当地草场资源生产生活的家庭,来塘学校的学生,也只剩下了八九个。

曾经有人劝完么仁增,让他回牙木村的学校任教,但是被完么仁增拒绝了:

“我要是走了,孩子们怎么办,万一来了老师又觉得这里偏远不干了的话会耽误孩子们的课程,我和孩子们、家长们都有了很深的感情,我不想走。哪怕学校里只有一个学生,我也要坚持教下去!”


说实话,这么多年过去,完么仁增已经和当地的村民亲如一家,每到逢年过节,他们都会相互邀请对方到家中做客。

完么仁增也把学校里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几天不见心里就会特别难受。

所以,哪怕妻子常年卧病在床,他也要每天坚持来给孩子们上课。

提起家人,完么仁增既感动,又愧疚:


“我的坚持离不开家人的支持,这么多年我对他们亏欠太多。“



但完么仁增,从来都没有后悔过。

这31年来,完么仁增已经教出了200多名学生,为来塘村培养出了7名大学生。他最初一批学生有的已经为人父母,他们的孩子,又成为了完么仁增的学生。

教育初心不改,薪火代代相传!

每当提起自己的学生,完么仁增总是笑得合不拢嘴,眼中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完么仁增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来塘村的家长能够重视教育,孩子们能够热爱教育,自己能够培养出更多的知识分子,将来走出大山为国家和家乡做更多的贡献。

他对学生们的爱与奉献,对教育事业的坚守与执着,也深深地影响了女儿卓玛吉。大学毕业以后,卓玛吉继承了父亲的志愿,也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

立志要把知识的火种,在大山深处传递下去。


如今,完么仁增已经58岁了,很快就要到退休的年纪。

每当提到此事,他都会有些感伤,并且表示,只要村民们需要,只要自己还干的动,他愿意继续干下去!

这31年来,完么仁增风雨无阻的坚守在教育岗位上,从未离开,也从未间断。

平凡不坠凌云志,三尺讲台尽担当!

他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大山里的教育事业!


而像完么仁增一样的人,还有很多。

他们怀揣育人梦想,躬耕三尺讲台,坚守教育事业,为孩子们播撒希望的种子,用青春托起孩子们的梦想!

烛光虽小,但能照亮一方世界;烛火虽弱,却能燃起一片希望!

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那就是人民教师!


他们因爱而美丽,因责任而伟大,因坚守而让大家永远铭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让我们在教师节之际,向每一位无私奉献的辛勤园丁,致以我们崇高的敬意,跟他们说一声:

老师,您辛苦了!


点个“在看”点个“赞”,
祝所有老师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