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广:旅游业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几个新任务
旅游规划、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工程、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等
“八项甲级”文旅规划建设运营全程服务商
5月27日-28日,2021第七届中国文旅产业巅峰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大会以“变局·创新·共赢”为主题,由中国旅游研究院、全联旅游业商会指导,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华侨城旅游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联办,上海诚唐文化产业集团、山东枣庄山亭翼龙文旅公司协办,北京巅峰美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办。
大会齐聚政学研商资五界领袖人物和实力先锋,联动央视直播及行业权威媒体中国旅游新闻客户端进行全程直播,在“线下”“云上”同步开展一年一度的文旅产业第一盛会。
以下为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副院长李仲广在第七届中国文旅产业巅峰大会的精彩演讲,演讲主题为《旅游业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几个新任务》,原文如下:
很高兴在全国旅游市场正在全面恢复,新格局正在逐渐形成的时候,参加第七届中国文旅产业巅峰大会。我们在会场外和刚才开场时看到了对行业来说非常景气的风向标的内容,感到非常亲切,也非常感动,整个会议对文旅产业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我们作为战略合作伙伴,见证巅峰智业20年和第七届文旅峰会。根据大会变局、创新、共赢的主题和会议安排,我介绍一下我们研究的一些认识和产业发展任务。
一、旅游业迎来全面复苏的转折点。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指示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旅游市场工作。
第一季度国内市场全面复苏,旅游经济景气回升。旅游经济运行好于预期,复苏向上的基本面更加稳固。中国旅游研究院自主研发并运行了50个季度的旅游经济景气指数(CTA--TEP),在四个季度的深度萧条后重新冲出100点的荣枯线,同比和环比分别上升了36.8和20.4个百分点,达到105.72点,步入景气区间。2021年劳动节假期,城乡居民出游意愿强烈,消费热情高涨,出游人数、旅游收入分别超过和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32.3亿元,同比增长138.1%,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0%。
当前的旅游发展态势符合文旅融合、创新发展这一判断。例如中国旅游研究院的五一报告显示,城乡居民出游意愿强烈,消费热情高涨,出游人数、旅游收入快速增长。红色旅游作为旅游市场的亮点,提供更多的红色旅游体验。加速复苏中远程旅游市场,常态回归跨省游市场。强劲复苏团队旅游和跨省旅游,明显扩张居民出游半径、停留时长、目的地游憩半径。把和家人一起自驾出游作为旅游的标配。全面释放返乡探亲、观光出游、休闲度假等旅游需求。乡村游和都市休闲游作为旅游消费的主要去向,三四线城市下沉市场活跃,小镇青年、农村居民也成为出游新势力。参与文化活动成为多数居民出游的自觉。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历史文化街区等公共文化场馆成为居民重要休闲空间,电影院、展览、话剧等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休闲和旅游消费需求。游客满意度保持高位。游客满意度处于“满意”高位水平,游客对目的地基础服务设施非常看重。相比景观质量、价格高低、人文风情、距离远近、气候舒适,当地基础服务设施起到决定性作用。丰富旅游市场供给。智慧旅游应用更加普及性、场景化和平权化,科技赋能助力旅游治理和旅游服务水平提升。从区域看,东部沿海城市、南方城市群和中西部枢纽城市,头部旅游景区、主题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商业休闲街领跑假日旅游市场,中西部旅游市场热度攀升。
二、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要求坚持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现代旅游业发源于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我国的现代旅游业也经过若干阶段,曾经的“弱小散差”基本面得到根本改变。当前,我国旅游竞争力大幅提升,主要任务是补短板,特别是接待服务方面的指标。在更高水平建设现代旅游业体系和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持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我们的研究显示,产业交流平台对旅游市场主体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能力与企业的规模呈正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旅游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能力存在正相关性。企业间的合作和创新平台可帮助企业通过更新知识获得开发新产品和服务的途径。产业集聚为处于不利地位的中小型旅游企业提供了实现创新性经营的机会。因此,我们要组织更多的产业大会,形成不同利益主体共同合作的旅游创新支撑体系,促进旅游集团、品牌饭店、主题公园等大企业带动,建立高质量融合创新网络,壮大企业家队伍,鼓励文旅业态中小企业发展。当然,我们要鼓励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高质量融合创新的聚集、孵化、合作的政产研平台。
三、发展新格局要求文化和旅游战线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重塑我国旅游业,谋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社会文明提升工程,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现代旅游业体系等。
明确新发展阶段旅游业面临的新形势。当前的新形势主要有:国家加快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旅游业大有可为。旅游业对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旅游消费是综合性消费和最终消费,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国内消费需求,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在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如何启动内需至关重要。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旅游消费增长潜力很大。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中国梦,人民对美好旅游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旅游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新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不仅城镇居民每年出游频次在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也成为旅游大军的一份子,旅游发展的成果进一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初步实现了人人享有旅游权利、有得玩、玩得起的新局面。大众旅游新时代,小康旅游新阶段,需要旅游业界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更高品质的服务。科技创新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科技形成新优势,为旅游业发展赋予了全新动能。传统旅游企业要向数字化发展,线上企业和数字化平台要向内容创造和消费场景转型,线上线下互动,共同促进智慧旅游发展。智慧旅游为核心的现代旅游体系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游客的安全感和获得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文化强国建设要求进一步提高旅游业战略摆位,融入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当中。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生产两条底线。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以人的流动为基础,当前形势下尤其要抓好疫情防控,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谋划新发展阶段旅游发展的新举措。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把握“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目标、思路和重点任务。重点构建和完善包括现代旅游业体系在内的“一个工程”、“七大体系”。抓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创新旅游产品结构,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旅游业在坚持旅游为民、实施旅游带动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对旅游业提出新要求。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不是被动形成的,而是以更高开放水平为前提的,鼓励更多的中远程旅游。抓“旅游+”、“+旅游”,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发展大众旅游,释放潜在需求,扩大消费新需求。发展智慧旅游,以新要素、新动能推动旅游创新发展,培育旅游新业态,建设现代旅游业体系。抓旅游安全和市场监管,要发展有效市场同时也要建设有为政府。
勇做新发展阶段的新担当。旅游业新发展格局的主要内容。构建旅游新格局,关键是培育新主体,培育更加广泛的消费基础,建设面向未来的市场主体。面向大众旅游新格局,遂行智慧旅游新使命。广大旅游市场主体要坚持文化引领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促进和提升社会文明,做文化自信的实践者。以满足人民美好文化和旅游生活为目标方向,服务消费市场,做大众旅游的促进者。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做智慧旅游的示范者。
做好文化和旅游十四五规划。“十四五”规划纲中,“旅游”是高频词汇,要就“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设专门章节,并在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促进消费、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等章节,都对发展旅游作出了部署。通过“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可以看出,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彰显、旅游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日益深入。
以更加成熟的全球视野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我们看百年党史,作为走向世界的一个大党,已经有了从“中国何去何从”到“世界何去何从”的全球观。中国问题的转变是中国的这个三大利益,就是主权利益、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现在这个发展利益对于我们来说尤其重要,我们现在从这个革命到改革的这个创新的这个过程,我们现在我们有生产力,我们有这个足够的生产力,只要我们能够解放生产力这个发展的潜力,就不折腾,通过我们这个生产关系把它完整的或者说充分的释放出来,我们就能够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把这个时和势。党史里讲到,美好生活在深圳探索的指标,是非常明确的,这几个指标探索出来之后,那就是一个新的天地。这个发展利益,其实也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非常明显的一个核心利益。
2021年旅游工作的新格局和主旋律建议为:统筹发展与安全,抓好防疫抗疫工作依然是旅游战线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千方百计释放国内旅游需求,一手抓市场下沉,一手抓消费升级,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旅游经济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全力推进产业升级,以智慧旅游为抓手,有效管理旅游需求,积极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建设现代旅游业体系;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完善旅游发展环境,增加优质产品供给;加强“互联网+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在前期规划和区域试点的基础上,推动长城、长征、大运河、黄河文化公园建设,多措并举,促进和提升社会文明工程。
四、把文化和旅游事业纳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加强战略思考和顶层设计。
文化和旅游融合是旅游功能的回归,其实回到四五十年前,旅游业也是这个功能,只不过四五十年发展做了一个回归,这个回归是一个哲学螺旋式上升的回归。这时候我们建设旅游业,党和国家交办的任务,使我们面临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比如说目前我们报党和国家采纳的意见和建议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中央领导对文旅的批示指示,现在非常多,在2020年我们看到正式的批示有数十项。这些批示里面包括共享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形成中华民族的共同意识,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另外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今年2、3月份的两会提案,涉及到文旅的有意识形态管理,推进网络的演播,加强文旅最高奖的品牌管理,发挥民间文化的作用,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和考古遗址公园,加强革命文物保护,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加强传统文化,特别是古籍的保护利用,加强非遗建设,发展智慧旅游和红色旅游,整治旅游市场乱象,推进大中华区文旅融合,建设国际旅游交流平台,比如说一带一路的旅游联盟。
目前我们看到文化和旅游部、中宣部在开展致敬国家丰碑--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包括文明、绿色、市场秩序等等这些。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前我们说的“有事原则”,以前有人说中央国家管不管一个领域,管不管一个方面,就看你这个领域有没有事。现在有事原则也在形成。
这些都说明旅游发展的思路已经在改变,落后的模式特别是乱象不再有存在的空间。我们国家强调旅游的学习教育功能,无论是原来文化和旅游的灵魂身体论,还是头重脚轻论等,现在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和说明。
旅游更加回归本来的样子,在非市场非消费这方面强调的更多一些,根本原因在于旅游社会观念的改变,旅游成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发展的主要内容。产业力量在改变。问题和短板在改变。我们的专业也在改变。这时候我们首先要基于旅游工作的历史演化,到目前这个阶段,既要有专业的情怀,也要有商业逻辑,更要有国家视野。
这就要求我们要锚定文化强国、五位一体的美丽中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总体目标,创造历史价值。具体要做到推动旅游工作如何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三个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中国梦和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深化并促进人们对中国梦的理解,从认识自觉到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证明中华文明蔓延不断的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发展脉络,推进对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认识。特别是对中华文化的基因,中华文化的认同,这方面要发挥我们的功能。
在港澳台工作方面,比如说要加强文旅交流,壮大爱国爱党的力量,加强青少年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促进心灵的契合。目前的根与魂、两岸携手、海外弘扬文化旅游、港澳青年的游学和台湾青少年的中华文化传承,这方面都是我们文旅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目前各个重大的发展战略,我们要求文旅不仅是落实而且是要做到研究国家重大政策研究的方面来。所以我们要做好文艺工作座谈会,旅游工作会议这些内容。
五、加强旅游专业化:旅游专业建设和旅行家队伍培养。
参考文化、文物、统计等领域专业化的师爷制,我们要加强旅游专业化知识的梳理和人才的建设。解决出精品,攀“高峰”的瓶颈问题和根本问题,需要落实国家的、民族的、传统的要求,以及原创的、一流的、知名的标准。
事实上,我们已经创造了丰富的旅游专业知识,不必猴子摘桃似的丢掉宝贵的积累,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旅游专业知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要达到这些要求,归根结底是人才难得,要千方百计培养专业人才。
现代旅游业是经济的,文化的,科技的,但更是旅游的。国家领导人给了我们行业很大支持,但要把基础放在专业的旅游人身上。近年来,我们旅游研究确实也反思了国家主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等思潮,旅游产业反思单纯依靠资本、科技、市场等的推动作用。
各方力量当然可以多多益善,但更要在行业群体上的精益求精。须知我们可能是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企业家,但更是旅行家,要多一点实实在在的专业知识和内容创造。专业化的知识不哗众取宠,不怕风吹雨打,既可以是冷寂板凳的磨炼,也可以是经世致用的力量。
因此要鼓励专业队伍潜心目的地规划,线路设计,行程设计。加大“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力度,加大优秀成果的宣传推广力度,加强正面引导,宣传先进典型事迹。通过各类旅游活动,组织典型成果展示,接受人民、大众检验,提高成果质量。
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包括名家,名角,知名旅行家等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形成人才梯队,例如规划人才,设计人才,讲解人才,领队人才,经理人才,创作人才,服务人才,研究人才,战略人才。以新编职业大典为契机,做好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包括旅游中心的负责人。
加强旅行社、景区、研究等当中的中直单位建设。全国重点文艺院团评估定级分类依据、指标体系,旅行社,旅游规划,旅游景区和度假区,中国旅游发展基金,全国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所联盟等。做好意识形态、学科建设、评价体系、科研诚信、人才培养等基础工作。
六、做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我们的产业精神是什么?
常常接到一些任务,要求提供产业那些一线无私奉献、事业生动感人的精气神材料。这既有专业追求,也有国家情怀和人类价值等。歌手和歌唱家不同,演员和艺术家不同。
我们提倡旅游报国,要从莫谈国事,到无双国士。诚然各行各业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都想混口饭吃而已。要做好监管和规范,列出“百不宜”等清单,但是最终要看正能量能否起中流砥柱引领作用,能否志存高远,能否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能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需要的是当代的行业榜样、国家栋梁之材,即使“榜样的力量”似乎可望不可及,但是要与时代同频共振,伟大的作品、人物一定是来自于此。
我们的产品要表达祖国,赞美时代。例如桂林不仅有漓江山水,还有湘江战役。3月23日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也提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等工作。
我们的产品要推动中央国家领导和各级领导观看、报批制度。要贯彻旅游为民要求,实施惠民工程,春雨工程,阳光工程,圆梦工程。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旅游需求,旅游发展需求。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促进边境、西部旅游服务提档升级。增大旅游志愿者。实施帮扶计划。推动旅游专业下乡、进村,开展村村旅游发展计划。
七、在国家战略中找位置,在文明演化中找方向:旅游业何去何从?
无论是文化和旅游融合,还是正在开启的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规划的全面建设现代化征程,对旅游产业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处理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现代旅游业建设中,形成当代旅游理论,探索中国特色旅游道路。
当前大家都在描绘旅游业现在的样子,探索前景的路子,触摸未来的脉搏,找寻一条创新的道路。关键是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关系,关心天下大事,加强个人本事,完善行业节事。
读《时间简史》《极简天文学》《未来简史》等,旅行在意识的历史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智能时代,从电话、手机、电脑、网络,网页,QQ,博客,空间,微博……我们这一代人正经历“传统-现代-后现代”快速转换的魔幻历程。甚至全球劳动力市场也被数字化瓦解,包括教育市场等。
那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名言,以及旅游发生学、旅游理论模型等许多内容可能已经失效。尽管我不相信旅游体验、认知方式会被文化、教育、科技、AI、云大脑、意识技术等替代,但会发生哪些改变?
从游客方面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累计已有千亿人次的游客,除了带来消费收入和综合带动作用,还应测量和发挥其他方面更大的作用。新冠疫情使出入境旅游业基本停摆,有的国际旅游被完全冲击,这种极限情况使我们认识的,不是旅游的非必需品性质,而是旅游的认知性质!短视频、直播等数字化大大抵消的传统的影响,甚至强化产业的功能。旅游的传统功能被的替代是趋势!非原创的理论和实践非常容易被覆盖。
从旅游业来看,将进化成为什么?人类文明再生产后,“云大脑”一直存在。现在城市大脑、企业云大脑只不过加速度越来越快了。第二,人类空间移动,原来是苦差,旅行经济学模型显示越少越好。旅游则要使之变成美差,越多越好。第三,交通的历史曲线很可能是抛物线,不仅有极限,而且最终可能下降。中国三小时交通网络规划、一小时全球交通网络规划等的交通意义更大一些。旅行在推动历史特别是资本主义、地理大发现、科学大发现之后,传统的旅行,从战争扩张、科学发现到商业、交流,那些方式将越来越不重要并且会被新形式代替。第四,人类当前被困在工业时代的时间制度的笼子里,形成独特的节假日旅游市场现象,这毕竟是历史的阶段性现象。第五,世界是平的,人生的意义在于边际贡献。
本文的分析表明,现代旅游业的演化,从中介(面向团队),到超级中介(面向个人),下一步将从市场营销的科特勒范式更多转向生产领域的萨伊定律,通过专业生产切实落实供给侧改革,旅游业必须创造价值和贡献人类文明。过去100多年,全球现代旅游业创造了迪士尼、途易、JTB等令人瞩目的成就;过去40多年,中国现代旅游业创造了旅游集团20强、鼓浪屿号邮轮等历史性成就。在纵向回顾和横向比较中,我们尤其感到需要进一步弘扬专研精神、奉献精神、报国精神。
我们行业有八千万从业者,大家的劳动有更大的价值可挖掘。那就是服务人的本身,服务人的现代化。沿着这个方向,旅游将与哲学、科学、艺术一道共同促进个人、集体、国家和人类的未来追求。现代旅游业轰轰烈烈的一百多年历史,人类初步形成了旅游文明已经生根发芽,清晰可见,茁壮成长。现代旅游业更加重要的国家使命和更加美好的未来前景,让我们拭目以待,让我们共同努力,更让我们共享作为文旅人的荣光!
谢谢!
#往期推荐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2001 年,公司秉承“智造美丽中国·缔造美好生活”的使命,是中国旅游规划行业的头部企业、文旅产业创新引领者,开创了 “规划设计、落地建设、产品打造、运营管理”四位一体全链服务战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落地解决方案。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并在上海、深圳、成都、西安等地设有分公司。公司资质全面,业务覆盖全国,完成3000余项高品质项目,累计运管景区百余家,打造了多彩贵州、大美青海、清新福建等一批知名旅游目的地和云上草原等网红景区,落地了连平、浮梁、会昌等OEPC项目,创新推出了太湖文博园《天仙配新传》等一系列爆款光影剧,荣获“中国旅游知名品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