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拍摄结束后,不管多晚都坚持看素材|【42时】魏高专访
魏高是摄影师薛明的徒弟,在参加完【42时】纪录片导演制作班第一季后分别参与同班学员的三个项目,他和师傅一样,身体里有坚定的职业感。我们和魏高聊了聊关于他的学习和纪录片创作感受。
燕子:可否介绍下你目前的的纪录片项目?
魏高:我现在在拍的是一部媒体纪录片,名字叫《百年中国制造》,是关于聚焦中国工业化发展史、中国制造业成长的一部纪录片,也是建国70周年的一个献礼片,我担任其中一集的摄影师。
拍摄中
燕子:这几年做纪录片摄影的收获是什么?
魏高:记得我第一次掌机时,见啥都想拍,也很兴奋,压力也很大。兴奋的是我终于掌上摄影机了,压力大是因为对于构图、曝光和焦点的控制心里还没底。后来我就经常出去“扫街”,去拍、去练,到现在我掌机的时候考虑最多的已经不是技术了,而是人物关系和情感的表达。
就像这次我们导演说的一样,每一个故事包的拍摄都要争取比上一次进步一点点,不要跨大步子。
魏高
燕子:为什么参加【42时】纪录片导演制作班第一季课程?
魏高:我记得当时我断断续续的在拍摄一些商业项目,感觉自己在专业方面需要提升,虽然之前一直在看书自学,但在拍摄现场不知道如何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这也是我最大的苦恼。
我看到薛老师转发了一篇“42时纪录片”开班的消息,当时真的很兴奋,因为之前看到的班都是关于剧情片的,对于纪录片从业者来说,大家遇到的问题也很多,正好这个班的讲师都是纪录片一线的大咖们,于是就抱着要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报了名。
薛明课堂(第一季)
这对于我或我们身边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平常的事,就跟我们平时经常听讲座、看展览这些都是一样的,只要是好的“内容”、有学习的机会,我们都会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参加42时纪录片课程也是必然的。
课堂讨论(第一季)
燕子:【42时】第一季期间,拍片子遇到了哪些困惑?对哪位老师的课印象深刻以及如何和同学、老师建立联系之类的?
魏高:一次学习,有好老师、好有氛围。我来解决我的困惑,同时听听老师们在现场是如何拍摄的。很庆幸这次学习超出了我的预期,老师和同学都有联系,可能跟范俭老师和薛明老师联系的多一点,同学方面好几个都一直联系,不仅相互学习、推荐影片和图书,还一起合作拍摄了纪录片。
魏高拍摄工作
燕子:有什么纪录片可以向大家推荐学习?
魏高:我个人更喜欢《千锤百炼》和《十年-吾儿勿忘》,推荐给大家。
我很喜欢千锤百炼的摄影,我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在看剧情电影,而不是纪录片。镜头语言交代人物特别的清晰,拍的风格我也很喜欢。《十年-吾儿勿忘》的摄影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特别喜欢那种沉稳的画面讲故事。同时这两部片子的音乐也特别的好!
梁为超课堂(第一季)
燕子:第一季课程结束后,听说你跟很多同学都有合作?
魏高:的确是这样,7天的学习还收获了友谊。我跟同学们相处的都很好,班上想做导演的同学偏多,正好我就想干摄影,一拍即合。后来在张斌、芊芊、罗中的三个项目中,我担任了摄影工作,正好把在课堂上学到的“干货”用上了。
要学习制片人的能说会道(第一季)
我们在每天拍摄结束后,不管多晚,都坚持看素材。张斌是导演,每天晚上看着素材和我聊着每一个镜头,并梳理故事结构,坚持写创作笔记。这不正是我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吗?这种大家在一起的氛围我很喜欢,虽然拍的是一个媒体纪录片,但让我享受到创作的乐趣。
课堂讨论 (第一季)
燕子:【42时】第三季4月22日就要开课,有什么经验和想法想跟新的学员分享?
魏高:“要在你的人生里,干一件你真正觉得不后悔的事”是一个导演送给我话。既然已经选择了你喜欢的事,那就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干下去。当然,在自我学习和获取知识的途径上,要舍得给自己投入和投资,哪怕是买一本书,买一颗镜头,听一节课,我想早晚都会有收获的。
关于【42时】纪录片导演制作班
我们邀请纪录片行业内顶尖从业者将其创作心得整理成一套系列课程——【42时】纪录片导演制作班。在纪录片职业化、专业化、艺术化、产业化的道路上,帮助更多的从业者。
7天42小时,成为更职业的纪录片人。(第三季报名详情)👇
【42时】纪录片导演制作班 第三季
添加“课程助手”微信报名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电话 / 微信:18801468255
(在线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