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 京城史上七大谜事
jzhpress 悦读
京城史上七大谜事
微信号:jzhpress
-
历史悠久的古都北京,曾经是封建统一国家的北方军事重镇和交通贸易枢纽。八百多年前,北方强悍民族金人在这里建立了金中都,从此,北京开始成为中国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统辖全国的政治中心。之后又经历了元明清三朝,朝代更替,而皇都北京城也在上演着诸多不为人知的谜事、怪事。
JZHPRESS,悦读九州
1.紫禁城谜中谜
紫禁城中有许多奇特的事,如房间是9999间半,为何如此?外看房子,里面是石头墩子的空心房,作何之用?在故宫御花园内的石路上,有图案九百余幅,都是什么?在紫禁城内为何没有路灯呢?规模宏大的紫禁城,居住千余人,可竟然没有一个厕所,那么宫中的帝后、大臣妃子、太监们如何方便呢?
房间9999间半,紫禁城为什么不建成1万间整数呢?据说,玉皇大帝才可以享用1万间整数,作为天子的皇帝,绝不能与玉皇大帝并驾齐驱,于是只好修建成9999间半。这个所谓“半间”,指的是文渊阁楼下西头只能容纳一个楼梯的那间小屋。实际上,这间小屋之所以造得特别小,是出于布局上美观的考虑。
空心房里堆石头。紫禁城内共有四排这样的房子,从外面看是房子,可里面全是砌成的石头墩子,这实际上是建筑家们精心设计的一道道防火墙。
御花园花石子路,是御花园内的路面装饰品,是为皇家观花赏景时铺设的艺术品。花石子路上的图案共有九百多幅,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花鸟鱼虫图,如“十二属相图”等;二是博古图,包括琴棋书画、七珍八宝、古玩铜器等;三是吉祥图,如“喜鹊报春”等;四是历史人物故事,如三国故事等,五是民间传说、诙谐故事,如“渔樵耕读”等。
(御花园花石子路上的图案)
紫禁城内院院相套,大小相连,然而偌大的紫禁城,却有300年之久的时期不设有一盏路灯。是紫禁城设计者、建造者的疏漏吗?当然不是。明初建成的紫禁城,城内道路皆有路灯,暮燃晨熄,路路通明。1621年,明熹宗朱由校继位,太监魏忠贤总览了朝廷大权,一时势焰滔天。魏忠贤及其爪牙,策划阴谋迫害忠良,经常深夜出入紫禁城,他们做贼心虚,便以“慎重火烛”为借口,奏准尽废紫禁城内路灯。自此,明代一直未再设路灯。清代因袭明制,紫禁城内仍不设路灯。
人们游览紫禁城,会发现宫中没有厕所,现在的公厕,都是为了方便游客后来修建的。那么在过去,皇宫内居住千余人,大小便怎么办呢?原来在当时,所有的人都使用便盆和马桶。便盆和马桶都嵌有盖,内装草灰。秽物便出,便被草灰沾裹,加盖倒入粪车,小便则倒入马桶。并且秽物随时处理,所以宫中没有异臭之味。宫中的便盆、马桶是分等级的。宫女、太监的便盆是粗瓷的,而皇帝、皇后及嫔妃的便盆则是造型奇特而又极为舒适的“官房”。
2.皇家爱用“紫”字之谜
北京故宫称“紫禁城”,帝王住的宫廷称“紫廷”、“紫宫”、“紫极”,帝都的道路称“紫陌”,皇帝的诏书称“紫诰”。皇家为什么偏爱“紫”字呢?
原来“紫”字指的是紫微星垣。天上垣星有三垣:紫薇垣、大微垣、天市垣。紫薇垣位居中央,大微垣和天市垣陪设两旁。
古时候,人们认为天皇住在天宫里,天宫自然在中央,所以紫薇星垣以居于中央的位置,成了故人心中天宫之所在,因此,天宫又叫紫薇宫。人间的皇帝,自称“天子”,“太平天子居当中,清慎官员四海分”,于是人们就以紫微星垣代称皇帝了。这样一来,皇帝便与“紫”字节下了不解之缘。
3.皇帝尚“九”之谜
古代帝王特别崇尚“九”,帝王之位称“九五”,帝王称“九五之尊”。于是“九”多用于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青铜器有“九鼎”,皇帝周围有九卿。魏晋时的门阀制度,朝廷命官设“九品正中”。明代京师设置九门,紫禁城房间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天安门城楼,面阔就见,进深九间……皇帝何以崇尚“九”呢?
《诗•小雅•天保》云:“如山如皋,如阙如陵,如川之才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为祝寿之辞,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因诗名“天保”,连用九个“如”字,因此“天保九如”为祝寿之语。
所以清代皇帝的寿筵及春节大宴食品,娱乐节目及臣僚们庆祝“圣寿”的贡品等,也以九计,含有敬祝万寿无疆的意思。久而久之,“九”这数字,被皇帝帝独占了,而一般百姓,甚至达官贵族,凡起居饮食器物等,都不能以九计了。
4.陈圆圆免杀之谜
闯王李自成率大军攻占北京城。抓获了吴三挂的爱妾陈圆圆,李自成决定将这个号称集色、艺、才于一身的陈圆圆勒死。但陈圆圆却凭着一张巧嘴,免遭杀身之祸。陈圆圆究竟说了些什么呢?
(清代1830年苏芳田绘陈圆圆像)
据传陈圆圆听到李自成“勒死”的命令后后,非常平静地看了看李自成,慢慢地站起身,转身向门外走去。李自成感到十分纳闷,忙又令其回来,问其原因。陈圆圆转过身,也不下跪,回答道:“早就听说大王的威名,以为是位纵横天下、叱咤风云的大英雄,想不到大王竟畏惧一个弱女子选”
“我怕你?”陈圆圆不理李自成的话,自顾自地说:“我本出身良家,堕入烟花实属身不由己,所经一切也绝非我本意。大王仗剑起义。不是要解民于倒悬,救天下之无辜吗?我就是无辜之人,但你却赐我死,你不是畏惧小女子又作何解释呢?”李自成被陈圆圆的一席话给问住了。陈圆圆见李自成不语,便又说道:“为大王计,若杀小女子实属不智。”
李自成忙问道:“为何不智?”陈圆圆说:“我看宫中情形。大王有撤出京城的打算,不知是打算全师平安撤走,还是被迫袭而奔走呢?”“想平安撤走,又当如何?”“大王,我听说吴总兵为先锋,正向京师逼近。我蝼蚁之命,大王杀了我。对大王无丝毫益处。留下我而不杀,我感念大王不杀之德,当尽心竭力,使吴总兵滞留京师,不再追袭,大王可保实力,全师而撤,巩固西京,尔后东山再起……”
这些话触动了李自成,他颇感陈圆圆的话不无道理,便点了点头,遂下令不杀陈圆圆,留下好好看管。当然,李自成的农民军政权的命运并未因不杀陈圆圆而有根本改变,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5.乾隆长寿之谜
历史上,皇帝多短命。但乾隆皇帝却是一个长寿皇帝,活到89岁。这是什么缘由呢?
(乾隆画像)
有人对此做了些考究,认为乾隆所以长寿,除去饮食起居条件优越,喜好习武强身外,还有一条就是一生酷爱书法,把所吟所赋凝于笔端,当做健身之法,这是他长寿的原因之一。
乾隆自幼酷爱书法,周围有许多大学士作老师,严格训导。继位后乾隆仍孜孜不倦,刻苦学习,每到一处都提笔留诗。从皇宫到酒楼,从行宫到古刹,几乎随处都可见乾隆的墨迹。据史载:“高宗万几之暇,唯事丹铭,御制诗五集,至十万余首。”所以有人说,乾隆诗词遍天下。
6.和珅发迹之谜
和珅,本无大才,但凭伶俐口齿,为乾隆皇帝所赏识重用,从此官员亨通,青云直上。那么,和珅是如何发迹的呢?
(和珅画像)
和珅最初在皇宫的銮仪卫当差时,有一次,乾隆乘舆出宫,在舆中看阅一份四川省的奏章,奏章里写着农民造反,事态严重,大有不可收拾之势。乾隆看到这里,气恼地说:“虎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其意是,虎从槛里面跑出来了,收藏在匣子里的珍贵美玉和龟甲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
周围的官员不懂其意,都不敢冒昧回答。但和珅凭着他的好记性,马上想到这两句出自《论语》,同时也领悟出乾隆皇帝的意思,便从容地说:“皇上的意思是说,守土的地方官员是不能推卸责任的。”
乾隆听到外面有人答话,又正和自己的本意,便探头满意地向和珅说道:“回答得好。”
当天回到宫中,乾隆立刻召见和珅,问道:“你读过《论语》吗?”和珅答:“读过了。”接着,乾隆又问了他的年龄、家世。和珅无不镇静自诺,对答如流。乾隆甚为高兴,当即提升和珅为总管仪仗,从此,和珅时来运转,官运亨通,青云直上。
前后仅十年功夫,和珅靠揣度乾隆心思,处处迎合乾隆,由一个校尉发迹,跃居到相当于宰相的高位。
7.袁世凯猝死之谜
袁世凯一生很“得志”,步步高升,并且很少得病。一次元宵,三个姨太一起找他之后,袁便开始精神不振,卧病与床。袁世凯之女袁静雪撰文披露乃父猝死之谜。
(袁世凯和子女在一起)
文章说,袁世凯很少患病,精神和体力一向很好。摄政王载沣在罢他职的时候,说他“现患足疾,步行为艰”,命令他“回籍养疴”。这不过是要除掉他的借口罢了。其实他腿上只有很轻微的风寒病,并不是真有什么不能走路的大毛病。
1916年的元宵节,他正在吃元宵,忽然三个姨太太一起找他,为了妃、嫔的名称和他争。他长叹了一口气,说了一番话后,便起身回办公室去了,从这以后,他就吃不下东西,精神不振,慢慢地就恹恹成病。
有的人说,他是被姨太太气病的。其实,他因“洪宪称帝”遭到国人的普遍反对,内外遭受夹攻,精神上压力很大。这才是他致病的主要原因。
他致死的病症,是膀胱结石症,最初的症状是小便困难。这个时候,如果住院导尿或开刀,是不会有生命危险的。但是,他一向坚信中医,从不肯找西医来诊视。
后来,经他本人同意,由大哥亲自去请法国医生贝希叶来府诊治。贝希叶大夫说,这个病需要住院动手术取出结石,但是他不肯到医院去,于是就决定先行导尿。但是导出来的是血水。到了黄昏,他可能意识到自己病情的危险了,所以就叫人把段祺瑞和徐世昌找了来,把大总统印交付给徐世昌,并且对他两人说:“总统应该是黎宋卿的。我就是好了,也准备回彰德啦。”
交代完此事,他才渐渐昏迷不醒。到了第二天,也就是1916年6月6日凌晨6时,就去世了,终年58岁。
JZHPRESS,悦读九州
本文选摘自《细说北京往事》,九州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展示北京迷人的风情画卷,凸现北京辉煌的人文风姿!本书呈现的是北京建都八百都年来,上至皇宫下至民间底层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无奇不有的民间传说,各具特色的社会习俗等,细说113则皇都北京之“谜事”“秘事”“怪事”“婚事”“丧事”“幸事”“憾事”和“耻事”,精心选配珍贵老照片等插图90余幅,无一不令人兴味盎然。本书可读,可藏!
作者简介:
该书的编者,青年作家树军,多年来致力于纪实文学创作,出版了许多颇受读者喜爱的纪实文学作品。为编写《细说北京往事》一书,他几乎跑遍了北京的各大图书馆,收集整理了数百万字的资料,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使本书脱稿,实现了他“使更我人们了解北京的历史和文化,更加热受北京的今天,为弘扬民族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的诺言。
JZHPRESS,悦读九州
九州出版社-读书会 微信号:jzh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