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 钱学森:从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对联接着说
JZHPRESS 悦读
从思维学的角度来研究
微信号:jzhpress
(钱学森)
我近日在想,既然文学创作中要运用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那我国几千年古老的文学作品不就是三种思维的结晶吗?那我们为什么不从中国的赋、诗、词、曲及杂文小品中学习探讨思维学呢?它们是最丰富的泉源呀。
最容易的是对联,这在旧中国是文人思维的基本功。它也最容易分析入手。例如,最熟知的有:
五月黄梅天
三星白兰地
这最简单,只是字与字对。复杂一点是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对联:
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毛泽东)
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周恩来)
这就不只是字与字对,而且有巧妙的涵义。
更深一点是清代名儒纪晓岚被一江船上武夫难倒的故事。这武夫乘的船有帆,纪晓岚的船无帆用橹。武夫出联为:“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这里利用“橹速”与“鲁肃”谐音,“帆快”与“樊哙”谐音,说文不如武。纪晓岚一时无对,被困数日,闷闷不乐。直到数日后抵福州主持院试大典,听到乐声才顿悟到,下联应是:
八音齐奏,笛清怎比萧和
这里“笛清”与“狄青”谐音,“萧和”与“萧何”谐音,说武不如文。这对联就不止于形式,字与字对,而且通过谐音运用典故,达到对阵。
这种文例极为丰富,长联发展到昆明大观楼长联,每联九十字。更有邓小平旧居长联,每联二百五十字!真洋洋大观,是一宝库,也是我国文人的心血。
从思维学角度看,对联的过程是:出联的上联是给出一个结构,请应联的下联人按此给定结构去找零件,字、词填入这个结构,思维就在于搜索思想库找材料。这就是对联答对联的思维学——搜索入结构。
我自己体会,所谓形象(直感)思维则是与上述答对联相反的:有材料,但无结构。思维的任务是找形象,即结构。相反,不也相成吗?我们总结中国极为丰富的对联文学,不能为研究形象(直感)思维做贡献吗?知道形象(直感)思维是从零碎材料找结构不就是一个开端吗?从思维学的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是值得的。
JZHPRESS,悦读九州
本文选摘自《钱学森讲谈录》,九州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钱学森关于哲学、科学、教育、思维、美学、音乐、建筑等方面的精彩文章,充分展现了一位科学巨人广播的知识和深厚的人文艺术修养,而且由于作者以系统论将多种学科融会贯通,因此能够以全新的视角和观点来看待哲学、艺术和科学,从而得出独到而精辟的结论。
作者简介:
钱学森,浙江杭州人,生于上海。他是世界著名火箭专家,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和“火箭之王”。
九州出版社-读书会 微信号:jzh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