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勇:如何才能成为一名藏书家? | 悦读
【愿每次阅读都是一次探险,充满惊喜和刺激】
一些年来,各地评选过很多藏书状元。这些藏书状元,已经不是普通的藏书家,是藏书家中的大家,而这些状元们有个共同点:就是家里书很多很多。由此看来,具有一定的数量,是藏书家首先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条件。
可是,拥有书籍数量的多与少,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对于从事不同工作的人来说,往往会有不同的判断标准。比如,像我一样从事中国古代文史研究的人,家里的书,比一般人多一些,是很正常的,也是很普通、很普遍的。
但这只是我们这种人用以混饭的家伙,就像清洁工用的抹布,修理工身上的钳子、扳手,农民家里的锄头,还有镰刀,我们却不能把这些清洁工、修理工和农民分别称作抹布收藏家,钳子、扳手收藏家,锄头和镰刀的收藏家。因此,我和我的绝大多数同仁,并不能够称得上“藏书家”的名号。
仅仅书多,不一定算得上藏书家,那么,换一个角度看,拥有珍稀版本的人,是不是就都是藏书家了呢?这也很难说。因为上辈遗留,或是其他什么偶然的原因,有人会得到一些非常罕见的书籍,但仅仅一本两本,这恐怕也算不上是藏书家。
我认为偶然具有很少量的孤本秘籍,不应该算作藏书家,其实质性的着眼点,不仅仅是数量太少,而是因其数量之少尚无法构成一个像样的“系列”。在我看来,成系列,才应该是藏书家与普通书籍持有者之间最本质的区别。
听我这么一说,很多人肯定要问:韦力先生是当今中国最大的藏书家,那么,他的藏书,又是什么系列?
我的回答是:各种形式、各个时期的古籍版本,就是他最大的系列,他的藏书系列,首先是依据古书制作的时间和形式来组织的。韦力先生连宋版书都拥有非常丰富的系列了,其他各个时期的刻本、活字本、写本、稿本、抄本、石印本,林林总总,更构成多种不同的“子系列”。
我们大多数普通人,当然没有那么好的条件,把宋版书作为一个系列来收藏,但藏书和所有收藏一样,其趣味在于自得其乐,有什么条件,就藏什么书,而且收藏更深一层的乐趣,在于你对自己藏书的品味和鉴赏,不是其市场价值的高低。
正是因为这种乐趣,更多地是寄寓在对藏书的品味和鉴赏之中,而这种品味和鉴赏,与普通研究用书、工作用书、日常家居用书等等实用性书籍不同的是,更加侧重某一部书籍、某一种书籍、某一大类别书籍其本身的特征,要想细致周详地认识这些特征,就需要将其放置在所从属的整体系列中加以对比。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才要把藏书的系列,作为一项核心要素,来衡量一个人的藏书是否达到了藏书家的标准。
这样看待藏书和藏书家的问题,有些朋友不一定能够很好地理解,但我们要是对比一下收藏活动中最为普及的邮票收藏,就会看到,像样的集邮家,其藏品通常都会有各自不同的主题,也就是各种不同的系列。书籍的收藏,道理和集邮相同。
若是以藏书是否形成系列作为实质性要素来做评判,我们也就没有必要拘泥于所收藏书籍的年代早晚、贵贱差异。像韦力先生那样收藏宋元版书固然是很高端的藏书家,但收藏明清刻本、石印本、铅印本,乃至现代的电脑排印本,同样也可以做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关键是要投入心力,按照自己的心思来设定专题,构建独具特色的系列。
举例来说,要是以书籍的内容作区分来设置藏书主题的话,像北京城,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所在地,也就是所谓“首都”,为此,关注北京城的人很多,生活在北京城中的人,尤其如此。
对于这些人来说,有关“老北京”的书,就是很好的一个收藏主题。这是一个很大的主题,从长远看,也可以尽量收齐有关这一主题的所有书籍。但相关的书籍数量太多,短时期内,很难做到。
比较现实的办法,是在这一大范围之内,先选择一个更小的类别做起。比如,北京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介绍北京城各方面情况的书籍,书中的内容,随时都在成为历史,所以完全可以从当下出版的书籍开始,来收藏这一主题。
当然,要是想让自己的藏书更具有历史意味,也可以从改革开放前、“文革”前或是1949年以前开始收集,甚至可以专门收藏民国肇建以前与此相关的书籍。
◆ ◆ ◆
本文选摘自:《蒐书记》
辛德勇 著
九州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
内容简介:
辛德勇教授不仅是史学界颇有成就的学者,因读书而爱好收藏书籍,看本书收录的文章,可以分享他买书、藏书、读书的经历和体会。
这里面既有买书藏书的经验之谈,又有关于图书尤其是古籍的知识介绍,甚至是独家秘笈。这些文章曾深受读书人、爱书人的好评,首次结集成专书。
相关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读书会,成为会员,参与我们不定期举行的免费福利赠送活动;另,您也将会在每个节气日在所填写的邮箱中收到我们送出的《读·享 | 九州》电子杂志。
九州出版社读书会
ID:jzhpress
书香九州,智慧长留。
谢谢您的关注!
Copyright ©2017年
九州出版社读享团
Email:jzhpress@126.com
个人微信号:jiuzhou911,暗号:寂寞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