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过四十的智慧

你有想过,当你的年纪到了四十岁会是什么样子吗?

周质平先生曾为此撰写过一文,记得开头是这样的:“人过四十以后,别是一番心境:四十以前,总觉得来日方长,可为的事正多,退休俸、养老金从不在脑际掠过;四十以后,心境上由‘来日方长’,渐渐地转到了‘去日苦多’。”

人到中年,对人生总会发出些思考与感叹,那么如果是你,想的是什么,叹的又是什么呢?下文是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相关回答,望诸位读完皆有所得。


问:我是一个身体上闲不下来的人。一旦我闲下来,就会觉得时间漫长,无所适从。那么我该如何去打发自己的时间呢?


克:我们大部分人都为感官价值所困,我们周围的世界被组织着去增加和维系这些价值理念。


我们在其中越陷越深,就这样缺乏思考地慢慢老去,被外部的活动弄得筋疲力尽,心灵却怠惰而贫瘠。外部那些嘈杂的活动不久必将走向终结,于是我们便意识到了生命的孤独与贫乏。


为了不去面对这种痛苦和恐惧,有些人便继续不停地活跃在社会、组织化的宗教、政治、商业等领域,为自己的忙忙碌碌及喧闹寻找着正当的理由。


对于那些无法继续外部活动的人们来说,则会出现垂垂老矣时该干些什么才好的问题。他们无法突然就变得内心活跃起来,他们不知道那意味着什么,他们的整个生活都抗拒着心灵的活跃。他们怎样才能够实现内心的觉察呢?


在过了一定年纪之后,让我们不妨说大约是在四十岁或四十五岁吧,或者还要年轻一些时,在你变得过于老迈之前,便遁世消隐,这将是个明智之举。


假如你的退隐,并非仅仅是为了享受感官所累积的果实,而是为了寻找自我,为了展开深刻的思索和感受,为了修行,为了发现实相,那么将会发生怎样的情形呢?或许你可以把一直行走在那条感官、世俗之路上的人类给拯救出来,同时还能去除掉他们的残忍、诡诈和悲伤。


因此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群人,他们摆脱了世俗及其认同和要求,于是也就具有了指引和教诲的能力。由于不受世俗的羁绊,他们将不会有任何权威,任何重要性,所以也就不会被拖进它的愚昧和灾难中去。


一个依然受制于权威与地位的人,是无法去指引和教导他人的。一个活在权威中的人,会去认同自己的地位、自己的重要性、自己的工作,结果也就被层层束缚住了。


要想认识真理的自由,就必须不受经验的制约。如果出现了这样一群人,那么他们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崭新的文明。


对于一个即将迈入老年的人来说,开始去质疑自己那空虚的生活,说明他至少已经有所觉醒了。


某天,有一对夫妇前来看望我。两人就职于一家获利颇丰的工厂,他们都是老年人了。谈话期间,考虑到他们年事已高,我自然而然建议说他们应当退休了,然后去思考人生,去过一种崭新的生活。结果两人面露惊讶之色,问道:“什么?”


你们或许会哈哈大笑,然而我担心,我们中大多数人其实跟那两位老人是一样的。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思考和探寻是沿着某种教条或信仰的窠臼在展开,遵循陈规,被认为是虔诚的、理性的举动。


只有实现了自我认知,才能开始正确的思考。对理念、事实的认知,只是无知的延伸,并不能带来正确的思考。


但倘若你开始去认识自己,无论你是两鬓斑白的老者还是生机盎然的年轻人,你便将发现那伟大的、不朽的珍宝。


不过若想有所发现,则需要你展开坚持不懈的觉察,需要你去进行调整、适应和应用——觉察你的每一个想法与感受——如此一来,你就能发现生命的财富了。


选摘自《在关系中认识自我》 

克里希那穆提 著





克里希那穆提,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美国《时代周刊》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五大圣者之一”。他一生致力于引导人们认识自我,用自性的光明照亮自己,解放自己。

克里希那穆提



只有当我们通过彻悟的觉知以及正确的行动开始剥去一层层自我保护的抵制时,才会出现真正的、充满智慧的简单,也就是去深刻地适应生命的运动。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够过一种自发的、充满智慧的人生。


——克语

克里希那穆提微信公众号开通啦~

搜索每日一克(微信号:kmingxiang),即可关注!


这里有生与思,

这里有悲与断,

关于克里希那穆提,

记录下每日冥思与体味。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