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公权:19世纪中国乡村的形态
萧公权一生著述甚丰,《中国乡村》是他的学术代表作,奠定了他在学术界不可动摇的地位。不但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不但是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史,尤其是研究中国乡村的学者必须参考的历史巨著,而且是为政者制定和推行基层政策理应参考的重要文献。
中国乡村虽然并不是紧密组织起来的社会,但也不是毫无章法的。
环绕城(即巡抚、知府和知县的治所)周围的是广大的乡村地区——乡,包含了乡村生活的许多组织和中心。其中一些我们称为行政组织的,或多或少是帝国政府为达到控制乡村的目的而任意设置起来的,与政府的行动完全无关,另一些则是自然出现的。
清政府会给予这些自然出现的组织以官方或半官方的认可,并以此把它们纳入官方的控制架构中。
除了少数地区的乡村家庭居住在分散的独立农舍里(比如四川一些地区),或者某些省份谋生格外不易的山区外,中国乡村的居民大都集中生活在大小不同、形式不同的聚居村落(村或庄)、乡间集市(市、集、场等)和城镇(镇)里。
这些地方的大小和繁荣程度主要取决于当地的经济条件,尽管社会地位和政治因素可能也有影响。
举例来说,在靠近可耕地的地方,如果有条河川或溪流,为灌溉和其他方面提供足够的用水,就为一座村庄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
在一个特定地区里,村庄多少,以及每个村庄的大小、组织程度和社区活动数量,视当地人口密度、地方大小,特别是当地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更大、更繁荣的村庄,常常表现出“社区”(community)的特点。
实际上,村庄是组成中国乡村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如同家庭是中国社会生活的主要构成单位一样。
然而,村庄在经济上并不是自给自足的。乡人的物质需要或许相当简单、相当少,但是有可能不是他们自己村庄的有限资源所能满足的。
一些较大的村庄有由一长串小店组成的“商业街”,这解决了乡人的部分需要,但是这些村庄连同没有这种“商业街”的小村庄,都必须依靠附近的集市或城镇来交换商品和服务,以满足他们的经济需要。
集市的大小和结构各不相同。它们经常是从繁荣村庄里的“商业街”发展演变而来,它们主要因定期举行贸易活动而同普通村庄区别开来。
一个乡村集市实际上就是一座取得了特别经济功能的村庄,这会给村庄带来一定的变化。变成了集市的村庄有时会取得一个新的名字,一些非农业的居民也会住进来。然而,乡村集市保留了乡村的基本特征,其大多数居民也还是农民。
城镇通常是从乡村集市发展而来的。随着一个乡村的经济活动日益扩张,为相邻乡村提供商业服务的集市就变成了更大的贸易活动中心。这个社区达到失去它大部分纯农业属性的临界点时,就以城镇的面貌出现了。
贸易能力的增强,吸引了更大地区的乡人来从事商业活动,但是也有一些例子,证明城镇的出现是当地工业发展的结果。制造优质瓷器的江西景德镇,就是一个突出例子。
因此,城镇有两种类型:贸易型与制造型。城镇不再是纯粹的、简单的村社,实际上,较为繁荣的城镇或许拥有城墙和其他一些城市的特征。
此外,一座城镇由于其经济地位重要,或许被清政府选来作为辅助性的行政中心,并派驻一名佐贰官,帮助知县处理有关事宜;也可能成为正规军的驻扎地点,以防范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任何紧急事件。除了官方名称不同且没有知县衙门外,很难把这样的城镇与城市区别开来。
乡村、集市和某种程度的城镇,构成了中国乡村的主要形态。在随后的章节里对它们作更详细的描述是必要的,但是现在我们不得不先停下来,概略地解释一下“乡”这个属性不同的乡村区域组织。
存在于19世纪,甚至贯穿于整个清代的乡组织,是县城外面乡下地区的组成结构。它包括一系列村庄、集市,或许还包括一两座城镇。
每个县有多少乡不尽相同,但是在多数州县,都有4 个乡,分别位于州县城的四座城门之外。直隶省的蔚州城就是一个典型范例。它的4 个乡的名字如下:东乡,174(村庄数);西乡,70(村庄数);南乡,153(村庄数);北乡,89(村庄数)。
乡组织看起来并不像村庄那样是自然发展产生的。乡在古代就已经出现,而且很有可能起源于政府设置的、在乡村控制中被用到的行政单位。
在清代,它不再是官方行政单位,但仍被允许存在,并时常在乡村控制中被用到。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乡变成了村际合作或组织的单位;它受到半官方的认可,在乡村生活形态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中国乡村:19世纪的帝国控制》
作者:萧公权
译者:张皓 / 张升
完美融合了中西两个伟大学术传统的精华。
《中国乡村:19世纪的帝国控制》是萧公权先生的学术代表作之一,考察了19世纪清王朝统治中国乡村的政治体系,包括理论基础、措施和效果。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乡村地区自然的社会组织划分和基层行政体系,即村、集市、乡镇的划分,保甲和里甲的行政分配和结构特色;
第二部分考察国家控制乡村的统治体系,涉及保甲监控、里甲税收、社仓等灾荒控制以及乡约等思想控制系统的设置情况;
第三部分讨论乡村控制的合理性及其效果,以及乡村对它的回应。本书附录有关里甲、粮仓等制度的珍贵资料。
相关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读书会,成为会员,参与我们不定期举行的免费福利赠送活动;另,您也将会在每个节气日在所填写的邮箱中收到我们送出的《读·享 | 九州》电子杂志。
九州出版社读书会
ID:jzhpress
书香九州,智慧长留。
谢谢您的关注!
Copyright ©2018年
九州出版社读享团
Email:jzhpress@126.com
个人微信号:jiuzhou911,暗号:读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