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菊村:谈毛泽东与新中国治理,为什么离不开传统文化

高菊村 前线理论圈 2021-09-22

2019年12月21日至22日,第十二届全国“毛泽东论坛”在湖南韶山召开,论坛主题是“毛泽东与新中国治理”。 “前线理论圈” (id:qianxiantheory)对与会专家韶山管理局原副局长、毛泽东研究专家高菊村进行采访,文章经整理授权发表。

高菊村


高菊村,1935年生,湖南汨罗人。自1963年起一直在韶山工作,曾任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馆长、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副局长、湖南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湖南毛泽东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现任中国毛泽东生平思想研究会名誉理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南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理事、韶山市委党史联络组顾问等。在《求是》《党的文献》《北京日报》、四川《毛泽东思想研究》等20余家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100余篇,在中央党史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等,主笔、主编、参编出版《青年毛泽东》《毛泽东故土家族探秘》《韶山吟一一古今名人墨客咏韶山》等著作10余部。

照片说明:照片取自高菊村在湖南韶山2019年12月第十二届“毛泽东论坛”合影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正如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的过程,也是守正创新的过程。在此意义上,谈毛泽东与新中国治理,离不开毛泽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一、毛泽东治国思想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毛泽东是千古伟人,首先是个“文化人”。在毛泽东的学生时代,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读了“六年孔夫子,七年洋学堂”。在“六年孔夫子”的求学经历中,毛泽东熟读“四书五经”,“洋学堂”时期,则广泛接触“新学”,学习了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课程。尽管青年毛泽东与许多年轻学子一样存在“偏科”,“希望专攻社会科学”,但在老师的教诲启发下,毛泽东认真学习自然科学,数学从不缺课,甚至主动补课。在1915年9月6日写给萧子升的信中,他特别提到美术可以培养技能、审美以及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1913年,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求学时的毛泽东

毛泽东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深,这点充分体现在毛泽东灵活运用传统文化进行治国安邦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中。负笈洋学堂七年,毛泽东广泛阅读国学古籍,可以说,读古书成为毛泽东终生的习惯,为他积累了深厚的国学修养。他多次提到西汉初期政论家贾谊的《治安策》,以此警醒广大领导干部。贾谊提到“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之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无论是皇帝,还是百官,只有做到“公而忘私”,以民为本,才能实现天下大同。
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强调“民惟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毛泽东高度重视这一思想,并将其凝练升华为群众路线。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论持久战》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苏辙“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说明反腐倡廉是民心所向,刻不容缓;引用《官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要求领导干部清白做人,恪尽职守。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全面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理想,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仁者爱人”等思想精华,强调各国地位的平等性,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将实现全人类的幸福作为终极目标。
二、“两舍、两为”与毛泽东的革命初心及实践
《大学》有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在毛泽东的伟大一生中,其治国思想和实践特点之一,就是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思想,他的一切革命实践行动,不仅从自己做起,更是从家庭做起,从家人做起,从家族做起,从家乡做起。
1920年冬,毛泽东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历史的影响和指引,第一次在政治上把工人们组织起来,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1年2月,回家教育全家投身革命,他对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等兄弟姐妹说:“走向社会,参加革命,要舍家为国,舍己为民。”在“两舍、两为”思想的影响下,他和家人纷纷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0年底,毛泽东建立湖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参加党的一大后,介绍杨开慧、毛泽民入党;1923年又有毛泽建、毛泽覃及其爱人赵先桂入党。1920年至1923年,毛泽东全家的七位成年人,竟有六位是中共党员,这在中国共产党和国际共运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从他一生对自己、对亲人的无数严格要求等历史事实来看,他是运用和身体力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典范。
上述 “ 两舍、两为”,正是毛泽东的革命初心及实践。
三、毛泽东革命实践的启示
公与私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不破不立,要“立公”必须“破私”。立党为公,必须舍得抛弃个人的一切私利。从“立公”与“破私”来说,毛泽东是共产党人坚守不忘初心、坚守使命的典范。
毛泽东一家为了革命事业,不仅献出一个富裕家庭的全部财产,还有六位至亲献出了宝贵生命。1929年8月20日,年仅24岁的妹妹毛泽建高呼“打倒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于湖南衡山县马庙坪;1930年,夫人兼战友杨开慧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时年29岁;1950年,儿子毛岸英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驻地——朝鲜大榆洞牺牲,时年28岁……
1930年,夫人兼战友杨开慧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时年29岁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全党要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就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
采访整理:林苗苗

责编:林苗苗
监制:李爱玲
文中历史图片来源于新华社、人民网
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前线理论圈

 
扫一扫下载前线客户端
或在应用商店搜索【前线杂志】


◆ ◆ ◆  ◆ ◆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链接阅读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点个“在看”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