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纯东: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
摘要
在新时代,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全面领导。党的全面领导地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核心位置,落实党的全面领导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坚定理想信念,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作风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执政本领。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马克思主义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必须由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最有远见、最大公无私、最富于组织性纪律性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国家政权。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不仅保证了革命的胜利,而且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的领导的成功经验,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深刻理解党的全面领导的历史依据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甚至由什么样的政党进行领导,不是由个人主观意愿决定的,也不是由某个政党自封的,而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在旧中国,民族灾难深重,国家内忧外患,人民水深火热。在这样的状况下,中国人民没有屈服,他们奋起抗争、前赴后继,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每一次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它告诉中国,世界已经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反帝反封建的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领导。
于是,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我们党自成立之初,就把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未竟的事业——为民族求解放、为国家争独立、为人民谋幸福这个使命扛在肩上。经过几十年舍生忘死的奋斗,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使中国人民摆脱了奴役与压迫站了起来。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艰难探索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取得了伟大成就,也经历了一些曲折。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东方大国,逐步走向全面小康,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显著提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生动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论,是中华民族在艰辛摸索中,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正确结论,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继续走向美好未来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个规律概括为: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的根本前提。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的历史条件下,民主被无数探求救亡图存道路的中国人视为让民族摆脱奴役、国家赢得独立、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再到北伐战争,革命先驱为民主理想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结果却是,辛亥革命打倒了一个大皇帝,滋生出无数“小皇帝”;北伐战争打倒了卖国的封建军阀,却代之以蒋介石新军阀的独裁统治,中国人民的民主梦想在旧中国只能是泡影。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载入宪法。我国的国体确定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政体确定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些制度以宪法的方式确定下来,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确认了人民民主通过国家根本制度来实现、来保障。
然而,发展总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实现民主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从国内来看,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的发展和完善也曾经历过一段充满曲折的历史过程。从国际来看,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给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扣上“专制独裁”的帽子,一方面标榜自己的民主制度、民主模式是普世价值,并以武力为手段,强行向一些中东、西亚、北非国家进行输出,但事实是,西式民主制度并没有给苏联东欧国家带来强大的国力,给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在西亚、北非,美国直接植入的民主制度,给这些国家及人民带来了分裂、部族和教派的流血冲突、无休止的内战、恐怖袭击等后果,伊拉克、利比亚等国家的人间悲剧依旧在不停上演。
原苏东国家盲目迷信西式民主使国家和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东、北非一些国家在经历“民主化浪潮”后血流成河的人间悲剧,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中国实现民主的科学内容、正确途径,必须要从对国内民主实践的深入分析中,对国际共运、对我党的民主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总结中,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理想的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中获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等论述,就是在总结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外国所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揭示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内容与实现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经过70余年的披荆斩棘、风雨兼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进行全面封锁,后来又失去苏联援助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战天斗地、发奋图强,建立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现代工业和机器设备制造业的绝大多数门类从无到有、从接近于零到形成相当的实力,钢产量从初期的15万吨到1978年的3760万吨,万吨轮船下水,“两弹一星”发射成功,中国人口从4.5亿左右增加到1978年的8.5亿左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显著进步,人均寿命、人民文化程度得到极大提高,中国共产党领导确立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确保了中华大家庭平等、团结、和谐的生活,确保了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确保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新中国成立头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不仅在在此之前的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而且在同时期的许多落后国家中也极为罕见。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不利于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的各种体制机制进行改革、调整、完善,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从落后的农业国到实现工业化、现代化需要二三百年走完的路程,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与我国历史、人口与资源状况相似的一些亚洲国家,以及非洲大陆的许多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初、80年代初,无论是工业化水平、铁路、公路状况,还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民收入水平,均与中国相似或比中国略高一些,但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在几乎所有工业化指标和经济指标方面均大幅超过这些国家。以印度为例,80年代初期,印度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中国的3倍左右,而今天,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是印度的4倍左右。再比如苏东原社会主义国家,在没有发生剧变之前,几乎所有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民生活水平都大大高于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这些国家先后抛弃社会主义制度之后,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几乎都陷入长期停滞的状态。
以上对比的结论很清楚,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容更多、水平更高。满足这样的期待,需要我们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这些目标,最根本的是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在新时代,只有实现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凝聚起整个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力量。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华民族形成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过程中,各民族都曾作出过伟大贡献。历史经验表明,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大家庭和谐,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追求共同美好生活的前提。但如何使各民族平等、友好地相处,团结、和谐地生活,旧中国的统治者并没有做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党制定的民族政策才真正代表了各族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党从根本上使有着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宗教背景的各族人民平等相处、友好融洽、团结和谐,从而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凝聚力量。
在新时代,只有实现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使全社会不同群体、不同界别、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朝着共同目标团结奋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成员构成呈现多样化的状况,由于劳动方式、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他们构成了中国社会不同的社会群体,这些不同的社会群体,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也有各自不同的群体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近百年来的实践表明,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都可以找到中国各阶层各不同群体人民共同利益的结合点,从而提出能最大限度反映中国各阶层、各不同群体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找到全社会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在新时代,面对不同群体利益客观存在的现实,更需要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能适应不同群体共同利益、根本利益的需要。显然,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满足这样的需要,只有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党代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我们才能协调好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矛盾,处理好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使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事业沿着有利于全体人民利益的方向健康发展,使我们在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的情况下确保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充分把握党的全面领导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有人认为这是对我们党在历史上已有概念、内容的简单回归,其实不然,“党的领导”在这里是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这个大文章里面的,是包含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大背景下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论述明确了党的领导在国家政治制度、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明确了中国共产党这个领导核心和国家政权各机关、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各类社会组织的相互关系。
明确中国共产党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说:“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容很多,现代国家社会生活组织与管理必需的主体也都一应俱全,但是这个体系不是一个所谓的矩阵式体系,也不是简单的金字塔式体系,而是根据各自性质、有着不同职能、各负其责的有机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与体系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是平起平坐的关系。
明确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关系。在党的十八大以前,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性质的国家政权机关,并且宪法也明确了国家立法、行政、司法、监察等机关在宪法范围内的权力。党与这些机关不能形成组织上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认为形成这样的关系,就会影响国家机关职权的行使,就会搞成以党代政。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一些地方在实践中有时出现党政矛盾、党政关系不协调的现象,不仅影响了党的领导的实现,也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发挥。正是在总结这些不足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坚持党领导各项工作的体制机制,确保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进一步明确了党与国家政权机关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解决了过去“几驾马车平行”“多龙治水”的现象,防止了因为核心不明确导致的班子不团结等弊端。
明确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领导关系。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八个民主党派,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逐步成为我党的盟友和合作者的。在中国人民革命与斗争的实践中,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也曾作出过大量牺牲,逐渐找到正确的道路,认同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理论上和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思想言论,认为各民主党派作为有纲领、有理想的政党组织,应该成为合格的现代政党,而不是被另一个党来领导,换言之,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应该在法律上、政治上处于平等地位,而不是谁领导、谁被领导,这才符合法治原则。这些错误言论与立场完全照搬西方所谓政治理念、政治制度的说法,是完全不符合中国各民主党派成立、奋斗历史所形成的结论的,也是完全不符合中国现实政治发展实际的。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人民政协事业要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时,我国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等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其团结带领所属组织群众发挥积极作用,必须以坚持党的领导为前提。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需要党的组织体系发挥有效作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个整体概念。党的领导如何实现,过去表述为,通过政治、思想、组织领导来实现,通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实现,通过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这都是科学的原则、有效的途径。但所有这些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党的整个组织体系要真正发挥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阐明了组织体系发挥有效作用对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揭示出组织体系发挥作用的关键是发挥党中央的核心领导作用。在组织体系方面,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的组织体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通过发挥好党的整个组织体系作用来实现。在这方面,党的不同层级的组织基于在整个组织体系中的不同地位,分别承担着不同的领导职责。
在2018年7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党的地方组织的根本任务是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做到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党组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依赖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在实现党的领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企业来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作用主要是宣传贯彻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职工群众中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加强自身建设。国有企业党组织曾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内容、要求不清,实现途径不明、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在总结这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2016年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领导体制不顺的问题。从农村来看,就是要明确村党支部的领导地位,坚持村党支部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加强村党支部对村委会工作的领导。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党组织建设来看,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一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院、所)长负责制;此后,大量科研院(所)都改为院(所)长负责制,这些单位的基层党组织在本单位工作中主要发挥保证监督作用。同时,还有少量高等院校试点校(院)长负责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同时,明确在所有科研院所中,也一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所)长负责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对科研院(所)工作的全面领导。
有效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战略部署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就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理论作指导。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全过程,贯穿指导、研究、分析中国情况,对新情况作出新回答,推进理论创新发展的全过程,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确保党领导的事业成功,必须坚持好这一重要经验,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党的领导工作,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确保党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这是党的领导的组织前提。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在自己的章程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勇于自我革命的方式,与种种背离党的宗旨的行为作斗争,使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政党区别开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时,总会反复强调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强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极端重要性。他说,“苏共拥有二十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拥有二百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而拥有近二千万党员时却失去了政权”,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理想信念丧失,是根本的、致命的。因此,理想信念的根基打牢了,党的领导的根基才能打牢。
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把它作为根本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为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提供了组织保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确保党的组织的巩固、发展。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阶段,党的组织建设始终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内外环境,当内部因为不同思想观念、不同路线政策产生分歧、争论乃至激烈斗争时,我们党始终坚持用民主集中制这个根本组织原则规范党员行为,处理党员个人与组织的关系,裁定党内分歧、争论,解决党内组织不纯等问题。历史一再证明,坚持民主集中制对于将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保证党组织的巩固、发展,保证党的领导的正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像美国、澳大利亚的共产党也都有近百年历史,因为不实行民主集中制,它们至今规模很小、人数很少。二是最大限度凝聚共识。民主集中制作为根本的领导制度,旨在确保党的组织能够最广泛地吸纳党内正确意见。当组织内部就重大问题出现分歧、矛盾时,先民主后集中的形式有利于排除错误干扰、选择有益于党的事业的决策,这是世界上其他政党所不可比拟、也做不到的。20世纪80年代,欧洲一些共产党,如原意大利共产党、原西班牙共产党等,都曾在国内政治生活中具有相当的规模、地位和影响力,但它们都不实行民主集中制,因而,一遇到重大分歧,就容易产生党组织的分裂,这已成为制约这些共产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离开民主集中制,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党的领导体系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的,离开民主集中制,党就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党的领导必然是一句空话。
坚持加强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党的作风、形象就像一面旗帜,旗帜立起来,人民群众由此看到希望,才会有信心跟党走,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党在革命时期,自身生存随时面临危险,但为什么人民群众愿意跟党走?因为党的组织、党员干部在实践中展现出的扎实作风、良好形象,使我们党站在了道义与真理、民心向背的制高点。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党,我们党成为国家社会各方面生活的领导者,拥有了支配物质资源的权力,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为防止“历史周期率”在中国共产党身上重演,从第一代领导人开始就采取了许多办法,也留下了不少经验。进入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就要以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纯洁性为目标,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强力反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完善不能腐的权力体系,打造不想腐的政治生态。
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要带领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没有本领不行,本领、能力不够也不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近十四亿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他具体提出新时代我们党实现领导必须具备的八个方面本领。一是学习本领,要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二是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三是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四是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五是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和改善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六是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七是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八是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同时,结合新时代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际,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这些本领将为实现党的全面领导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邓纯东,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
本文发表于《前线》杂志2020年第1期,原标题《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
责编:易艳
版式:山中石
监制:李爱玲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前线理论圈(id:qianxiantheory)
点击图片下载前线客户端
或在应用商店搜索【前线杂志】
◆ ◆ ◆ ◆ ◆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链接阅读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