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时代如何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郑国 前线理论圈 2022-07-03

【摘要】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进入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面临着社会思潮多元化、渗透方式隐蔽化、青年压力多维化等方面的考验和挑战。应坚持知行合一、内外兼修、闭环评估的原则,统筹各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坚持正确的思想引领,综合利用传播媒介,因时因势引导,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坚定信念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这是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真实写照。年轻的逆行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青年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和骨干力量,是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能够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更是保障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面临的挑战

多元化社会思潮不断冲击青年思想认同。青年群体既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见证者,又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建设者,其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升,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不但没有丝毫减弱,反而不断加强。“近些年,世界舞台上‘中国威胁论’的声音此起彼伏,许多外部意识形态打着和平的旗号歪曲中国走上复兴之路的事实,并借此契机利用多种传媒方式向中国的青年群体渗透西方意识形态,传播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理论思想。”另外,青年群体自身的不完全成熟性,大多经历较为单一,容易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重中之重。

隐蔽化渗透方式不断考验价值信仰。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日趋多样,从文字动画到音视频,在潜移默化中煽动、影响青年群体,使其浑然不觉,青年缺乏足够的思想信念和警觉来完善自己。尤其是多媒体环境下,信息数量呈大爆炸趋势,技术手段不断升级,思想渗透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隐蔽化、快捷化,新时代我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青年压力多维化不断挑战价值认同。我国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青年的成长也面临着对美好学习生活需要同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往往面临学业、就业、工作、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在这些多维化的压力面前,青年往往容易陷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囧境,甚至把理想压垮。同时这些压力极易使一些青年形成“金钱至上,个人利益为先”的错误价值认同,人生价值信仰功利化、利己化,严重缺乏公共精神,在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认同上往往“知行分离”,对青年正确的价值认同提出巨大的挑战。

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基本原则

知行合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当代青年头脑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学习本领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第一位本领,同时要善于把学到的本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理论学得再好、再精,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难免落入纸上谈兵的窠臼,白白浪费了理论的学习,成为“空谈派”。

同样的,如果只重实践,忽视理论层面的学习与内化,就会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从而导致到处碰钉子,不仅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还可能事倍功半,成为“蛮干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既不是“空谈派”,也不是“蛮干派”,要想做好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工作,保障和提高培养的质量,就必须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一手抓理论教育,一手抓实践锻炼。既要为青年从事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提供有效供给、精准供给,又要为他们丰富拓展实践认知搭建平台,推动青年在学思践悟中铸就鲜亮底色。

内外兼修,坚持组织推动与个人努力相结合。组织推动和个人努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组织推动是培养马克思主义者的关键,只有组织推动才能将这一工作推向深入、指明方向、提供遵循。通过教育活动、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广大青年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与价值认同,让其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涵与实践魅力。

个人努力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根本,“自我革命”才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内在动力,是培养马克思主义者的内在要求和科学方法。要引导青年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充分发挥青年主观能动性,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内外结合,成为合格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闭环评估,坚持目标管理与跟踪考核相结合。要形成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质量评估与监督管理的工作闭环。人才的培养需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同样应该建立培养目标,即达到怎样的标准才算是合格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依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角色定位、地位、作用与影响等,明确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作的本质需求,设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目标。及时跟进考核机制的建设督促监管工作,保证目标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合理、健全的考核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落实进行跟踪,及时了解工作落实现状,发现问题,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破解重点难题,并提供资源资助,保障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顺利落实。

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路径

坚定理论自信,坚持正确的思想引领。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前提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

以史为鉴,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伟大成就,是因为正确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今时代,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青年,不断提升青年的理论素质和理论水平显得尤为重要。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也是被实践证明的,能够有效指导青年工作的正确的理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更可靠的人才智力支持。

注重理论宣传,坚持综合利用传播媒介。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的教化作用,将其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面对机遇与挑战,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学会改进工作理念,革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模式,结合最新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新媒体技术和工具,进行教育培养。一方面利用传统媒体的现有资源,做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导向性宣传;另一方面,要借助青年人喜欢的方式进行宣传、影响,使广大青年及时有效地关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作,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例如,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广大青年喜闻乐见的通俗读物,通过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向青年传播,以听得进、学得懂、记得住、用得活的方式方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

把握时代脉搏,坚持因时因事因势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他曾多次强调,当今时代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国的时代主题也随之发生变化。紧密结合当前中国现实国情,以时代为背景,以时代为依据,因时、因势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能够完成历史使命的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因此,只有把握时代脉搏,跟上马克思主义不断进步的步伐,才能培养造就更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作者:郑国,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前线》2020年第5期,原标题“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责编:蔡庆悦

版式:林苗苗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监制:李爱玲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新媒体矩阵


前线理论圈


前线客户端



东方红啦


中国大学生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