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泽东在南岸私塾:被送外号“省先生”,喜欢打抱不平 ​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东方红啦 Author 龙剑宇

南岸私塾旧址位于湖南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西侧,始建于清代,建筑面积几近400平方米,原为邹姓祠堂公产,右侧曾办私塾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为农历壬寅虎年,毛泽东开始脱出童蒙,到私塾读书。
在此之前,他已在外祖家唐家坨打下一些基础,随表兄弟一道跟八舅文玉钦读书。不过,他只读“白眼书”,即跟着一起念,只读不写,已能背得不少东西,有时舅舅、表兄弟也教他识字。
毛泽东进的第一所私塾叫南岸,因这个地方在韶山冲小小的溪水——韶河之南隈而得名,青砖、青瓦、马头墙,屋檐高啄,是邹姓的祠堂。邹姓在湘乡算一个大姓,在韶山冲原也聚居不少人。
南岸私塾与老师邹春培
南岸背靠一座小山包,面对着象鼻山,西侧是韶水冲积而成的一片田畴,田中凸立着韶山嘴。这所私塾就在土地冲口,与毛泽东的家仅十步之遥,门前有一口大水塘,横中一堤,右边一小部分属于毛家。塘内养着鱼,塘边杨柳依依。
毛泽东在南岸私塾读了两年。那时的教育制度,以春季始业的多,一般没有秋季始业,毛泽东入南岸私塾,当是1902年春,即刚满8岁不久。
教室在一间小阁楼上,由木制梯子上去,木板的楼面,里面摆了七八张中国式高书桌。
在每张桌子前,放着两条很高的凳子(约3尺),这便是学生的座位,毛泽东坐在靠西窗的第三排。小阁楼采光不甚好,屋顶伸手可触,瓦上装了几块明境采光。小小的窗外,松竹摇曳,光线变成了绿色。
南岸的主人叫邹春培,读过古书但年纪并不老,他在这里对十来个孩子进行初级程度的旧式教育。
据韶山地区老人回忆,邹春培“不是个随便的老师,他的书读得深,在韶山地区很有名望,韶山地区闹喜事,写对联总离不得培阿公。……毛顺生把儿子送到邹先生手里,一则是因离家近,二则也出于对邹春培的信任。”
先生面南而坐,一张大方桌,一把太师椅,一条戒尺,一本康熙字典,一叠经书。没有黑板,但立有孔圣人——中国师道鼻祖的牌位。毛泽东由父亲带着,上到楼上,首先便是向孔子礼拜,然后拜先生。同时,父亲把学俸献上。

堂内景

被同学送外号“省先生”
毛家认为《百家姓》《增广贤文》《幼学》是一些俗书,不读,毛泽东的发蒙书是《三字经》。他在南岸的私塾同学有邹普勋(邹春培的儿子)、毛新梅、毛甫存、毛春谷、毛伏元、罗石泉、钟志申等人。
邹先生教书方法全是老一套,即死记硬背。这种持续数千年的教学方法,培植了许多精通古文、书法的人才。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种机械的、苦行僧式的读书法,对儿童的自由、活泼天性则是极大的打压。当这种打压加到毛泽东头上时,他开始了反抗。
毛泽东悟性好,加之在舅舅那里已有《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基础,所以在邹先生这里“启蒙”时便十分地轻松,先生要他背书,总是难不倒他。
按邹先生的规定,背书时必须站在讲台前,背对他而立,弄得胆小而记性不好的孩子战战兢兢,一旦背错,便得遭板子打屁股、打手心。毛泽东看不惯,先生叫他上来,半天不见人动,怒声喝问,答曰:“先生是坐着的,学生为什么要离开座位站着背?!”邹先生的火往上窜,只得令其背书,他却是倒背如流,先生拿他无法。
久之,同学见他读书不费力,成绩却特好,便送他一个绰号“省先生”,意思是无师自通。
殊不知,毛泽东读书很讲究方法,他读书很少出声,只是心里默默地记;他还学会查《康熙字典》,所以认字认得快。他也不像大多数孩子“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一旦用起功来,雷打不动。不过玩起来,也是忘乎所以。
顽皮,但聪敏诚实
1903年夏天,一个闷热的日子,邹先生因事外出,众人在小阁楼里自习,觉得十分难受。毛泽东一声吆喝,带着大家跃入南岸塘打起水仗。正尽兴时,猛听岸上一声断喝——邹先生回来了!
众人湿淋淋上岸,等待惩罚。邹先生强抑火气,出一副对联,上联曰“濯足”,要毛泽东对下联,对不出打手板,毛泽东不假思索,对以“修身”;邹先生又出一怪联:“牛皮菜”,毛泽东对“马齿苋”。先生认可,便也无话。
虽然少年毛泽东有时候非常顽皮,会搞些“恶作剧”,但这些“恶作剧”给人的印象却深刻,透出他的聪敏与诚实。
一个炎热的夏天,几个同学跑到邻居毛开四阿公的菜园去摘黄瓜吃。结果被主人发现了,边骂边追着赶来,很多同学丢下黄瓜就跑,毛泽东却不慌不忙地喊了一声‘四伯伯’,说:“我们口渴了摘条黄瓜吃吃,下次就不乱搞了。”
开四阿公见他敢于承认错误,是个诚实的孩子,就没有过分责备他,还让他把摘下的几条黄瓜带回学校分给其他同学吃。
友爱同学,喜欢打抱不平
那时,大家都是提着一只饭篓,挂在小阁楼下的厅屋里,中午便在这里热了吃。
在诸多同学中,毛泽东的家境算是中上,还有许多孩子由家里送来读书,已是千辛万苦,中餐就只能节省。比如有个同学是黑皮伢子,为了说服父亲让他上学,用饿肚子和中午上山捡柴来补偿学费。
于是,毛泽东常把自己带的中餐分一部分给贫苦的汤子林、毛富伢子等人吃,有时发现贫穷的毛十二伢子等小伙伴没有纸、笔、墨,就把自己的分给或借给他们用。
他从来不欺侮弱小贫穷的同学,却喜欢打抱不平,与逞强的富家孩子作对。有一次轮到他帮同学蒸中饭,他拿一坨锅底烟灰放在一个富家子弟的饭中。这个孩子吃饭时发现了烟灰,大哭大闹,不愿意吃,引起老师来追问。
这时,毛泽东理直气壮地站出来,承认这是他放的。老师质问他为什么要放,他回答说:这个人平日不爱惜粮食,吃饭时搞得满地都是,吃不完的也不肯分给没带饭的吃,也要让他饿一餐,看看是什么滋味,使他得到点教训。弄得老师啼笑皆非,只好批评了几句,同时也教育了那个学生。

参考文献:

[1]韶山地区老人座谈会记录,1968年11月17日至21日,资料存韶山毛泽东纪念馆.

[2]唐煦存,毛泽东早年轶事,政协湘潭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政协韶山市委员会编. 巍巍韶峰[M]. 1992.03.


作者:龙剑宇,湖南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副馆长、研究员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东方红啦”

责编:林苗苗

图片来源:天下韶山网

监制:李爱玲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新媒体矩阵


前线理论圈


前线客户端



东方红啦


中国大学生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