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建新儒学体系的董仲舒有什么过人之处?

赵连稳 前线理论圈 2022-07-03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西汉广川(今属河北省景县)人,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专攻《春秋公羊传》。

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延揽四方才俊,让地方郡守、诸侯推选贤良博学之士,欲闻治国“大道之要”。

董仲舒在上《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了“天人感应”说、“大一统”的思想。董仲舒在我国思想史上的贡献,除了“大一统”思想外,还有“推明孔子,抑黜百家”的思想。

他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创建了一个以儒家思想为主,融合阴阳五行学说、法家与道家思想于一体的新的儒学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许,此后便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

董仲舒一生博览经书、勤学不辍,留下“三年不窥园”的佳话。

 一代大儒的人生之路


提起董仲舒,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这位在中国历史上闪烁着耀眼光芒的思想家有着不平凡的人生之路。

董仲舒的家乡,东南两面与齐鲁接壤,北面为燕代地区,西邻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董仲舒自幼深受儒家文化、方士文化和法家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影响。

董仲舒家境殷实,宅中藏书丰富。他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尤其对《春秋公羊传》颇有造诣,很快就成为汉景帝时期远近闻名的五经博士,掌管经学讲授。

许多人慕名而来,师从董仲舒。由于人数太多,他采用由得意门生教授新生的办法,传授学业。董仲舒讲课的时候,在讲堂里挂上一幅帷帘,他在帷帘后面讲,学生在帘外听,只有个别天资聪颖、学习刻苦的弟子才有机会见到老师。有的学生跟着董仲舒学了几年,却连他长什么样都不知道,真是不识先生真面目。今景县尚有“董仲舒下帷处”遗迹。

董仲舒为汉朝社会培养了一批儒学人才,司马迁就是他的高足。《史记》说董仲舒弟子通经学者“以百数”,褚大为梁相,吕步舒为长史,吾丘寿王官至光禄大夫侍中。

公元前141 年,景帝驾崩,汉武帝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博学多识的董仲舒,在策问中提出的“大一统”和“抑黜百家”的建议深受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认可。之后,汉朝的统治思想逐渐由黄老思想转为儒家思想。

董仲舒还建议“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为国家培养儒学人才,于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社会上逐步形成尊儒风气,儒家思想焕发生机。

东汉思想家王充说:“文王之文在孔子,孔子之文在仲舒。”充分肯定了董仲舒在中国儒学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董仲舒为人正直清廉,王充说:“董仲舒之言道德政治,可嘉美也。”班固说他“为世纯儒”。司马迁说“董仲舒为人廉直”,主张“仁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既是廉直勿欺,便使他不会曲意逢迎,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期,董仲舒并未受到汉武帝重用。

《汉书》记载:“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朝廷派董仲舒到远离朝廷的江都(今扬州)为相。

易王刘非是景帝之子,和武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为人骄奢,延揽豪杰,心怀异志。西汉经学家刘向认为董仲舒的才能超过管仲、晏婴,可以辅佐帝王,也就是说董仲舒应该在中央做官,辅佐汉武帝。但没想到,朝廷里有人暗地使坏,怂恿汉武帝把董仲舒派到江都与狼共舞。

在江都,董仲舒兴礼乐,敦教化,规劝易王不要图谋不轨、称霸一方、对抗中央。后来,还是因为受到刘非的连累,董仲舒被罢为中大夫。

在这期间,董仲舒因宣扬天人感应,触犯了汉武帝,还差点丢了脑袋。

和董仲舒同时期研究《春秋》之学的公孙弘,学术造诣不如董仲舒,但他处事灵活,擅长揣摩逢迎,“朝会议事,不面折廷争”,汉武帝“遂大悦之”,位至公卿。

董仲舒很不认可这种趋炎附势的做法,斥其“从谀”。公孙弘知道后,忿恨满腹,便想方设法与董仲舒作对。

当时,汉武帝有一位胞兄,爵为胶西王。此人行为怪僻,阴狠险毒,经常谋害朝廷派来的官员。公孙弘郑重其事地向汉武帝举荐:“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公孙弘想让董仲舒离开中央朝廷,去当胶西王的国相,企图借胶西王的屠刀,取其性命。

让公孙弘意想不到的是,胶西王听说董仲舒是大儒,一改过去的恶劣态度,对其“亦善待之”,并没有恶意刁难。但董仲舒仍担心早晚出事,便以年逾古稀、身体有病为由,辞官回家,一心著书立说,“终不问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晚年的董仲舒依然忧国爱民,反对土地兼并,不许官吏与民争利。

西安的碑林区有个下马陵街,一说是董仲舒的墓地;一说其弟子经过这里都要下马步行,故称“下马陵”;还有人说武帝幸宜春苑时,每至此必下马,时谓之“下马陵”。

西安下马陵街

 三年不窥园


三年不窥园,说的是董仲舒一心一意读书的故事。

董仲舒自幼天资聪颖,学习勤奋,3岁就能背诗写字,7岁便入学堂。关于董仲舒因为读书不窥园的记载最早见诸《史记•儒林列传》。

司马迁曰:“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董仲舒做了汉景帝时的五经博士,前来拜师的人很多,董仲舒忙得不亦乐乎,以至于很久都没有关注过自家的园子。西汉末年人桓谭的《新论》也记载,董仲舒专注于研究五经,“董仲舒专精述古,年至六十余,不窥园中菜”。

东汉人班固的《汉书·董仲舒传》和司马迁的记载基本上一样,唐朝人颜师古注:“虽有园圃,不窥视之,言专学也。”东汉人王充在《论衡》中记载:“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

后来,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的记载被演变成少年读书励志的故事,情节越来越丰满,三年不窥之“园”也由菜园变成了花园。

话说董仲舒的父亲董太公看到儿子酷爱读书,经常废寝忘食,一方面为有这么一个勤学苦读的孩子高兴,一方面又怕把儿子累坏了。他准备建造一个花园,转移一下儿子的注意力。可是,董仲舒三年都没去过这所专门为他建造的花园。

上述记载及故事,大同小异,不管是菜园还是花园,时间是三年,还是几十年,都不重要。它们反映的都是董仲舒认真读书、研究专注的特点。人们津津乐道地传诵这个故事,也是因为佩服董仲舒做事专一、刻苦学习的精神。


 启示意义


古人讲“读书即是立德”,说的就是读书对于修身的重要性。董仲舒一生读书不辍,使他能够吸收众家之长,融会贯通,成为一代大儒,而且满腹经纶,谈吐不凡,富有人格魅力。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的故事,至今仍有重要启示意义。

读书使人生更有价值。在学习的征途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勤学和专注才能接近知识的顶峰。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刻苦读书的传说,如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还有孙康映雪读书、王羲之练字吃墨、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白居易自幼“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等。此类故事都在告诉我们,勤学苦读是获得知识的不二法门。

董仲舒不为外面的花花世界所惑,专心读书,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汉朝鼎盛时期,当时六畜兴旺,马牛繁息,“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人们乘马也非常讲究,乘母马者会受人排斥,不得参加聚会。董仲舒对此却并不留意,出门乘马经常不分雄雌。

亲戚朋友们都讥笑他,说他是个书呆子。但董仲舒凭借刻苦努力,最终成为一位上继往圣起绝学,下为万世开太平的杰出思想家、哲学家。尽管他也曾仕途不顺,可到了晚年,还是因高才博学,再次受到了朝廷的重用。朝廷每有大事,汉武帝必令人到董府咨询。

刘向说:“(仲舒)以老病免归,汉有所欲兴,尝有诏问。”甚至有的刑事案件,朝廷也派廷尉张汤前去“问其得失”,而董仲舒便引《春秋公羊传》来决讼断狱,史称之为“《春秋》决狱”或“引经决狱”。

后人把董仲舒判决的大案要案编为《春秋董仲舒决狱》。该书是汉晋之间司法断案的重要参考。曾有人研究后认为,一个人要想收获成功的人生,读书时间至少达到1万小时。司马光之所以能够写出《资治通鉴》这部皇皇巨著,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完成《资本论》的撰写,都是长期勤奋读书、思考的结果。

读书使人更有涵养。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中有一句诗:“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腹有诗书”指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气”可以理解为“气质”或“精神风貌”。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强调了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此诗句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标准的写照,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只要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便自然会表现出文人的优雅举止和翩翩风度。

而史书上关于董仲舒的记载,则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王充曾评价董仲舒“策既中实,文说美善”。这是说董仲舒的建言献策不仅实用,而且文辞优美。不仅如此,董仲舒道德修养还极高,言谈举止也优雅从容,“进退容止,非礼不行”,赢得了时人的尊重,“皆师尊之”。

由此可知,认真读书的人可以允执厥中,摆脱平庸、固陋和偏执,还能更有气质。甚至,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貌,令其唇齿沁香,神采奕奕。可见,读书是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重要途径,对一个人气质的培养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重温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的故事,就是希望能够在全社会、特别是在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中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要求领导干部“少一点应酬,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

进入新时代,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将读书变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使一切有益的知识、一切廉洁的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血液里,融会到从政行为中,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拒腐蚀、永不沾,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作者:赵连稳,北京联合大学研究员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0年第7期,原标题“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责编:金蕾蕾

版式:山中石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监制:董博臣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新媒体矩阵


前线理论圈


前线客户端



东方红啦


中国大学生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