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刀不只是锋利就好

祁金利 前线理论圈 2022-07-03

一般说来,人们总希望刀要锋利一些,认为不锋利的刀不是好刀。

其实,好刀不单单是锋利一个指标,因为如果刀要锋利的话,那么就意味着刀片要薄,而刀片薄了,强度可能就不够了。
在我国历史上,汉刀在战刀演进过程中占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从近年出土的汉刀来看,这种刀的刀背达到了0.7厘米,同时刀柄比较长,可以双手握。
这种刀就比较好的体现了刀既要锐利又要有较好的强度的理念,锐利又有强度就可以用来刺破敌人的甲胄,双手握刀可以运用肩膀和全身的力量来砍杀,这样一来,即使是坚固的铠甲也可以砍透。
康熙皇帝也是一个“马”上皇帝,一辈子都喜欢打虎,为此还专门养了一支军队叫做虎枪兵。虎枪兵所使用的武器被称为“虎枪”。
与其他长枪相比,虎枪的枪杆更长、更粗。虎枪的枪头也与其它长枪不同,枪刃为圭形,刃中起棱,枪头与枪杆相套的铁管特长。最特别的是,在枪刃处左右各有一段鹿角,角下垂着两根长长的皮条。
这虎枪是专门为了刺杀猛兽而设计的。枪锋锐利,即便兽皮韧厚也能刺穿;枪杆套长,是防止刺中时被猛兽咬断木杆;枪头刃中起棱,是为了刺入猛兽体内可割断筋脉;而刃处鹿角棒用皮条勒紧,以防刺杀入枪太深而伤及自身。
这两种武器的设计有共同点,就是并非人们想象的,刀就是要追求锋利,枪就是追求扎得深。常言说过犹不及,因而要恰如其分。
不锋利的刀肯定不是好刀,扎不进老虎身体的枪也肯定不是好枪,但刀的锋利、枪的锐利,都是有条件的。当这一因素不断加重的时候,相应其他方面的副作用就会产生。
其次,刀也好,枪也好,不能只考虑锋利、锐利一个因素,对刀来说还要考虑强度,对枪来说还要考虑不能扎入太深。在锋利和强度之间,锐利和安全性之间,还有着互相影响的关系。
不同的方面要统筹考虑,最终服从于整体效果的最优。比如好的刀,就得既锋利又有强度,既坚硬又有韧性。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当我们考虑事物的一个方面的时候,一定要兼顾到可能相应带来的另外一方面的效应,避免单打一、一根筋。
比如,汽车要追求速度,但又不是单纯追求速度。速度高到一定程度,能耗就会急剧升高,相应经济性就会受影响。同时,速度高了,对汽车的安全性就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安全性,相应又会增加汽车的自重。如果通过改变材料既保持了车的安全性,又不增加汽车的自重,车又很可能会发飘,由于材料的提高,车的经济性也会降低。
这样看来,汽车追求的速度也有一个经济的区间,从而使汽车的速度、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达到整体效果最佳。
再比如人口,人多力量大是真理,但人多到一定程度,又会超过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城市规模也是如此,城市较之于农村的一大优势是有比较大的规模。一方面城市规模太小,会存在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另一方面城市的规模一旦超过一定限度,又可能患上大城市病,反过来造成城市运营成本的提高。
因而对于城市的规模,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认为城市越大越好,要根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功能定位、发展阶段等因素合理地确定规模。
实际上,现实的工程和社会问题很复杂,远非一把刀、一杆枪的复杂程度所能比拟。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但不同因素之间的取舍,取决于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更取决于整体最优的需要。前苏联制造的米格-25型飞机,按构成它的部件来说,并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但由于结构优化,装配起来之后整体的功能却非常出色,成为当时世界第一流的战斗机。
这种不追求单个因素、某个局部多过硬,而追求整体和全局的效果最佳,与单打一、一根筋思维方式相对的思维方式,就是系统思维。


作者:祁金利,中共北京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


文章来源:前线客户端

责编:易艳

版式:林苗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新媒体矩阵


前线理论圈


前线客户端



东方红啦


中国大学生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