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有哪些新的内涵?
奋斗幸福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奋斗幸福观中,奋斗具有目标性、实践性、革命性等特点,幸福具有公共性、现实性、发展性的特点,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精神动力。在跨越“三大陷阱”、克服“四种危险”、应对“四大考验”的斗争中,要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
奋斗幸福观源于历史、据于真理、证于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中国人民奋发进取的价值标准,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重要论断,牢牢建构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把“奋斗”和“幸福”联系起来,既丰富了各自内容,又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奋斗意味着毫无保留的努力,奋斗体现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奋斗创造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奋斗幸福观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得到了充分检验。
奋斗具有目标性。马克思认为,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中国共产党自诞生的那一刻起,便拥有了明确的目标,即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贯之地体现到全部奋斗之中。
社会主义每一个发展阶段,我们党都会提出富有感召力的目标来指明奋斗的方向。例如,党的十九大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对于全党和全国人民来说,目标就是召唤、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使命,意味着全党、全国人民必须做好准备,以更为艰辛的努力、更为艰巨的付出、更为艰苦的奋斗来实现目标。
奋斗具有实践性。奋斗过程是人类改造自然、创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也是将自己的本质力量外化于客观世界的过程。马克思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近些年来,三峡大坝、南水北调、青藏铁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重大奋斗目标的实现,都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的无穷伟力。
但实现目标的过程却是艰辛的、曲折的,甚至伴随着经常性的失败和巨大的牺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奋斗目标,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奋斗精神贯彻到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全过程之中,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脚踏实地、排除万难,形成竞相奋斗、团结奋斗的局面。
奋斗具有革命性。奋斗虽然是一个极其艰难的漫长过程,但是奋斗目标已为之规定了期限。这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增强本质力量缩短奋斗时间;这就要求奋斗实践不能是“请客吃饭”式的,也不能是“敲锣打鼓”式的,而必须是具有革命性的。
革命性奋斗的目的,是加快速度、提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只有当奋斗具有革命性时,实践才能发生从量到质的根本性飞跃。如历史上发生的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等,无不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奋斗的革命性还有消除异化的意义,就是要解决违背初心和使命的各种问题和影响奋斗目标实现的各类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警钟长鸣、义无反顾,敢于刀刃向内、壮士断腕,用彻底的自我革命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从而实现除疴去疾、培元固本的目的。
2020年7月20日,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举办斗茶文化主题活动,来自全县各乡镇的100余名选手在现场进行制茶技艺比赛。安泽县野生连翘资源丰富,近年来,当地积极发展以连翘茶为主的药茶产业,通过全民技能培训帮助群众掌握制茶技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幸福是人民对奋斗成果全面而现实的占有,在奋斗幸福观中,幸福具有公共性、现实性、发展性的特点
幸福是凝结在实践对象中的人类奋斗。奋斗凝结在人自身,便会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奋斗凝结在社会,便会推动形成更加美好的社会;奋斗凝结在自然界,便会生成越来越美丽的世界。奋斗不止,幸福也没有穷尽。
幸福具有公共性。马克思指出:“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人之间,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在一起的本能需要。个人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个体,个人与他人、社会和自然界之间具有共生共情的关系。
共同奋斗的队伍越大,人们越幸福;奋斗的成果被他人享用得越多,劳动者越幸福。个人享有幸福的多少并非取决于其私人占有财富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其全面发展的程度;全面发展的程度越高,便越能更多地、更充分地占有人类共同奋斗的成果,便越能享有更多的幸福。
幸福具有现实性。幸福是人们对奋斗成果的真实占有。它既不是个体在绝对孤立的环境里独自活动的成果,又不是某一群体在相对封闭的观念世界里任意地幻想,也不是仅靠主观的心灵修炼或思想顿悟便能达到的愉悦,更不是靠个体占有财富而达到的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满足。幸福就是那个向着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以及美好生活的社会进发的全部过程和结果,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确定性的现实。
因此,人们从事的一切经济生产、政治活动、社会关系、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等,都是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安排,生成奋斗目标、进行奋斗实践、形成奋斗成果并占有奋斗成果。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程度越高,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程度就越高;而且二者越统一,幸福水平就越高。
幸福具有发展性。马克思认为,“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他把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面:吃喝住等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第一需要满足之后产生的新的需要;繁殖的需要;生产关系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显然,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又引起的新的需要是符合人的本性的。
例如,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比,人的需要是发展的;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比,人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除了物质方面的需要之外,精神上的需要也会不断升级。需要决定了奋斗目标,因此需要的升级必将带来奋斗目标的升级,继而引发奋斗实践来满足人的需要升级。
查干湖大部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夏日里的查干湖风景优美。近年来,当地对查干湖及周边进行系统生态治理,整治面源污染,在周边实施种植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奋斗幸福观的现实逻辑、重大意义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奋斗幸福观的现实逻辑。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产生了人民幸福的三个维度:一是通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来壮大国民经济总体实力。二是通过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来促进公平与效率。三是通过建设教育、科技和人力资源强国来推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发展道路上面临着全新的历史性挑战。这些挑战概括起来讲就是“三大陷阱”:一是国内经济发展上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二是可能会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塔西佗陷阱”。三是大国关系上被动面临的“修昔底德陷阱”。
成功地跨越这“三大陷阱”的挑战,除了我们党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外,全党上下以及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弘扬奋斗精神、明确奋斗目标、投入奋斗实践、完成历史任务,便是奋斗幸福观的现实逻辑。
奋斗幸福观的重大意义。奋斗幸福观是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对人类幸福作出了抽象概括和准确总结,对当代中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作了针对性回答。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入,奋斗幸福观将会得到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认可。
第一,奋斗幸福观解决的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是全党全国人民为满足美好生活需要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第二,奋斗幸福观应对的是中国跨越“三大陷阱”的现实挑战,为全党全国人民跨越“三大陷阱”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第三,奋斗幸福观以人民为主体,立足于解决人民幸福的问题,从国家层面和民生层面均提供了人民幸福的中国方案。
第四,奋斗幸福观反对“享乐主义”“小富即安”等片面的、却在社会上长期流行的观点,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原理的幸福思想。
第五,针对传统的以劳动为逻辑起点的幸福思想,奋斗幸福观以奋斗作为逻辑起点,把幸福的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动力更充足、路径更明确、境界更高远,是历史上最先进的幸福观。
当前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高质量实现第一个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向第二个奋斗目标进军,就必须以更加强烈的担当精神,勇于涉险滩、破坚冰、攻堡垒、拔城池。
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各种因素具有很强的危险性和破坏性,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将是长期的、复杂的,党面临的“四种危险”将是尖锐的、严峻的。
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发扬斗争精神、加强自我革命,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
作者:张懿,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0年第7期,原标题“奋斗幸福观释读”
责编:沈聪
版式:山中石
图片来源:新华网
视频来源: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
推荐阅读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新媒体矩阵
前线理论圈
前线客户端
东方红啦
中国大学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