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应用场景落地推广,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是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助力北京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北京探索建设海淀城市大脑等首批应用场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面临着机制完善和政策提升等方面问题。基于应用场景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从选取到全面部署应用,需要更加明确的设计和谋划,助力首都城市治理和科技应用。
应用场景建设是北京推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将有力推动创新型政府建设。应用场景的热点领域集中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产业转型升级、民生服务保障等,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财政支出、企事业单位投资及社会资本投入,从展现类型看分为以无人驾驶为代表的无人场景、以在线教育为代表的在线场景、以共享出行为代表的共享场景,可以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应用机会和推广平台。加快构建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民生需求等高度契合的多元化应用场景,有利于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推广应用,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推进北京高质量发展。
海淀区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指挥大厅(2019年2月19日摄)
应用场景建设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助力。应用场景是试验空间、市场需求、弹性政策的复合载体,是加速培育新兴产业的最佳工具。加快明确应用场景建设需求及资源,布局规划场景落地路径,创新优化场景建设的政策环境,积极引入应用场景的建设主体,将为北京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应用场景建设是资源优势发挥的机会窗口。北京拥有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可把应用场景作为纽带,聚焦支撑城市发展战略需求的前沿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随着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区块链、医药健康、新材料等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产业化逐步进入成熟期,应用场景建设将为北京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样板。应用场景建设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实基础。应用场景建设通过提供技术创新的新型基础设施、真实的技术测试验证环境、广阔的产品应用新领域,能够为创新创业企业成长提供活跃的生态,能够孕育更多成长性高的科技型企业。同时,应用场景能够带动跨界合作及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企业的衍生与汇聚,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跨界融合创新,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应用场景建设是城市优化提升的迫切需要。从挑战看,北京作为特大城市面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安全等突出问题;从机遇看,大量人口和高密度商业又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培育和建设应用场景,既能够解决“大城市病”,又能有效提升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围绕高精尖产业发展、城市精细化管理、民生改善以及筹办冬奥会、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等重大需求,北京精心谋划、积极搭建应用场景,重点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云计算、生命科学、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前沿材料、新能源、机器人等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应用,目前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9年4月,北京出台了《加快应用场景建设推进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成立加快应用场景建设统筹联席会议。2019年6月19日,北京发布了首批10项应用场景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超过30亿元。10项应用场景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民生改善等领域,涵盖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医疗、节能降耗、水资源利用等内容,其技术和产品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等高精尖产业,分别位于海淀、朝阳、丰台、昌平、房山等地。如海淀区在城市管理服务中开放城市大脑应用场景,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大城管业务智能化综合管理;未来科学城展示中心设计中广泛采用全寿命周期建筑节能、空气质量净化等新技术新产品,具有显著的带动和示范效应;基于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海淀医院试点建设医学影像分析平台,为部分疾病提供辅助诊断;良乡大学城建设中引入智慧应用和解决方案,实现智慧感知和智慧处理,提高大学城运行管理水平。10项应用场景的落地建设,切实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工作、就医、养老和学习等体验,极大提升了生活品质。2019年10月,北京市与国务院国资委发布首批20项央企应用场景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113亿元。20项应用场景都是技术领先、示范带动性强的项目,主要集中在高精尖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和民生改善等需求领域以及人工智能、5G、节能环保和智能装备等技术领域。2020年6月,北京市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为加快应用场景建设,提出了《北京市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实施应用场景“十百千”工程,聚焦人工智能、5G、区块链、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领域,以应用为核心,通过试验空间、市场需求协同带动业态融合、促进上下游产业链融通发展,推动新经济从概念走向实践、转换为发展动能,促进科技型企业加快成长。2020年7月,北京市科委发布第二批30个应用场景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达52.9亿元。30个应用场景重点聚焦城市治理、产业升级和民生服务等领域,涵盖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和新首钢等地区,将带动5G、人工智能、北斗等新技术新产品的迭代升级、应用示范,从而改善城市运营管理服务、培育优化新模式新业态。
2020年3月10日,在海淀(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大脑展示体验中心,工作人员展示海淀区生态环境领域分平台
应用场景建设对推进首都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北京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必须进一步加大应用场景建设力度,使应用场景真正发挥对创新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城市治理提供新思路新手段,为技术迭代升级创造新平台新机会,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新活力。基层认识还需深化。应用场景属于新判断、新提法、新观念,各相关部门、各区对于应用场景的学习、认识和领会还处于起步阶段。应用场景建设目标比较泛化,主攻方向不明确,没有充分体现支持产业发展的根本要求。与顶层设计衔接不够,只是简单地由各部门、各区按职责承担场景建设任务,难以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对北京首批10项应用场景建设项目的调研分析发现,与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政务、交通、冬奥等重点领域相关的项目不足一半。工作机制还需完善。当前,从整体上看国内应用场景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体系化的成功模式。市级层面尚未建成应用场景布局的“四梁八柱”,市区两级尚未理顺应用场景建设中的责权利,尚未完善各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亟待总体布局、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对部分中关村企业的调研发现,北京评审、发布应用场景试点项目名单后,在后续推进过程中对试点项目指导力度不够,要下大力气宣传推广应用场景。政策执行还需提升。调研显示,北京首批10项应用场景建设项目中大部分顺利推进,但仍有项目亟待加快落实。应用场景建设的技术前瞻性和创新性不够,未能有效发挥需求拉动作用。在确定应用场景建设任务时,主要采取向各部门、市属国有企业征集项目建设需求的方式,入选的大部分应用场景已立项或在建。在评选应用场景试点项目时,未设置鼓励创新的强制性要求和量化指标。对首批20项央企应用场景建设项目的调研分析发现,为了符合财政支出的要求,确保项目通过验收,往往设定更为审慎的建设目标,选择更加成熟的技术。
精心选取应用场景。选取应用场景要符合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总体要求,明确建设目标和主攻方向。既要多元,更要聚焦,突出两到三个重点方向做好营造产业生态的顶层设计。要优先选取需求迫切的应用场景在京落地,实现原始创新重大突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等。聚焦北京具有技术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政务、交通、冬奥等重点领域,对接无人化、虚拟现实、智能社会等创新方向,重点从高新产业发展、智慧城市管理、生态宜居环境以及冬奥会、城市副中心建设等方面着力,系统化推出涵盖产业生态圈的多元化应用场景。要把应用场景纳入全市各部门、各区重点工作范围,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做到有牵头领导、有责任部门、有工作机制、有细化措施。进一步发挥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工作机制。政府继续加强与央企、科技型企业、高校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合作,主动设计应用场景需求,广泛征集场景解决方案,实现政府投资或国有资本运营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中的应用场景应开尽开。建立集中统一的应用场景建设管理机制,强化对建设的监督管理,成立专业化的技术采购机构为应用场景项目的新技术使用者提供指导、培训。统筹规划应用场景。要从政府顶层设计的角度作好规划,规划既要稳健,也要超前,把应用场景打造成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孵化平台、推动产业爆发的新生态载体和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新试验空间。在征集和确定应用场景建设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在考虑城市建设管理、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对所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标准明确提出适度超前的要求,尽量避免将既有项目“戴帽”变成应用场景项目。要转变规划理念,以未来视角开展场景谋划,在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进行场景中远期规划,为应用场景创新留白,为高精尖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通过市场化机制、资本化路径和专业化服务,形成具有内在发展动力、政府与企业共享收益的长效场景机制。要明确应用场景边界,有序发布场景建设需求,为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有详细的技术需求分解,需求指标应科学、合理、可行,将应用场景建设项目化、精细化、常态化。应用场景由项目投资、建设管理或运行单位提出,并制定工作方案,主要包括应用场景建设必要性及可行性、建设目标、需求内容、组织计划、项目资金保障、预期成果及潜在需求解决方案等内容。在具有多个技术路线可供选择的情况下,需要保持技术上的开放性,保护和发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主体积极性,鼓励不同企业、不同标准、不同产品之间的充分竞争。加速建设应用场景。要创新工作方法,深入挖掘有效供给,促进有效对接。推动已发布的北京首批10项和首批央企20项共30项应用场景建设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探索后续推广应用可行性,搭建咨询和支撑平台,吸引具有硬科技实力的中小企业参与场景建设。各部门、各区要细化技术需求,组织优势企业提出场景需求,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再谋划一批应用场景建设项目,尽早向社会发布。要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激活市区两级政府资源,市区两级分类、分层推进应用场景建设,形成全市范围内分级分类场景供给机制。市级部门抓好人工智能、5G、区块链、城市科技、政务科技、科技冬奥等重点领域,率先开放市财政资金支持建设的重点项目和工程;各区抓好智慧城市、城市科技、政务科技等方面技术和产品在本区的面上应用。健全咨询评议、评估评价、信息报送等工作制度,加强应用场景与工程项目方案编制、立项审批、预算安排、招投标等环节的配套衔接。对于能够直接采用的成熟技术和产品,加大直接采购力度,对于需培育孵化的技术和产品,开放应用场景,提供验证示范的平台和机会。全面部署应用场景。要通过推动开放包容的制度创新,营造部署应用场景的良好环境,逐步建立健全场景建设机制。政策制定应兼顾促进发展和监管要求,既要指导,也要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对市场的引导作用。实施场景分步走计划,成熟一批、推出一批、评估一批、更新一批,给予前沿新兴技术合适的探索空间和政策支持。一方面可依托类似上海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等官方或半官方机构,为应用场景建设单位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将应用场景建设项目纳入财政资金支持范围,通过“给市场、给机会、给资金”的结合,形成对建设方和需求方的有效激励。
作者:陆园园,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北京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
文章来源:《前线》2020年第10期,原标题“提高应用场景建设的含金量”
责编:高斌
版式:山中石
图片来源:新华网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