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编辑和研究工作,做好这件事情很关键
开展编辑和研究工作,离不开档案。特别是编辑领导人著作、研究其思想和生平事迹这种政治性、专业性和准确性要求极高的工作,更需要严格依据档案,确保准确无误。
如何保证准确无误呢?除了编辑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以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所依据的档案必须是真实可信的。如果将一份不可信的或者伪造的档案作为工作依据,那么得出来的结论肯定是不真实甚至是虚假的。因此,鉴定一份档案的可信度至关重要,是一切编辑和研究工作首先要开展的工作。
那么,该如何鉴定一份档案的可信度?这里,笔者仅以纸质档案为例,谈一些看法。
第一,看档案来源。
档案来源指的是一份档案是从哪里收集来的。如果来源不清楚,档案的真实性就需要仔细鉴定了。一般来说,从权威机构(比如各级各类档案馆等)收集而来的档案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当然,这并不是说从私人手中或其他社会组织机构收集的档案不可信,如果能有理有据地说清楚一份档案的形成和流转过程,那么其可信度也是比较高的。
例如,1947年毛泽东转战陕北时写的两首五言律诗——《张冠道中》和《喜闻捷报》,是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提供的。虽然是抄件,没有毛泽东的手书,但由于能说明来源,所以仍被视为毛泽东的自作诗词,收入199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这两首诗发表后,有一些读者提出质疑。后来,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原会长吴正裕专门著文,对这两首诗是否为毛泽东作品等问题进行了论证。
第二,看档案实体。
档案实体是指档案客观呈现出来的状态。看档案实体,一般要关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档案的制成材料。档案的制成材料要符合其形成时代的特点。
笔者曾看到一份自称是新发现的毛泽东作于1930年寒冬的一首词——《蝶恋花·向板仓》,写在“信笺纸”上。“信笺纸”是当时比较高档的一种纸。这就有很大疑问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毛泽东所在的赣闵地区受国民党围剿十分严重,物资匮乏,通讯闭塞,实难造出这样的纸。当时的书写用纸一般都是用秸秆等造出的“草纸”“土纸”。即便在延安时期,有了相对稳定的生产环境,党中央用纸一般还是这种“草纸”。当然,这种“信笺纸”也可能是缴获而来的,但由于没有其他材料佐证,说《蝶恋花·向板仓》是毛泽东所作的可信度就大打折扣了。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遇到造假手段比较高明的,则需要借助现代仪器,对纸张的主要成分、酸碱度、韧度、形成时间等作科学鉴定。
另一方面是看档案是否为原件。通常来说,原件比复制件的可信度高,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有些复制件能说明来源,记载的内容有史料佐证,可信度也是很高的。
在实际工作中,对档案原件必须认真鉴定,不能简单认为原件就是真实可信的。例如,现在世面上流传着一份毛泽东关于保密工作的题词:“保守机密 慎之又慎”,说这是毛泽东1940年为军委机要工作的题词,因为有手迹,所以社会认可度很高。
实际上,这是一份伪档。原中央办公厅机要局长李质忠就此事回忆过:1941年毛泽东曾为中央军委机要处题写过“保守党的机密 慎之又慎”的题词,这幅题词在离开延安时就丢失了。后来河南省委送来的“保守机密 慎之又慎”题词,并不是毛泽东的手迹。为了澄清此事,李质忠还向毛泽东打过报告,并由主席亲阅核准。笔者长期从事毛泽东档案保管工作,也从未见过这幅题词。
现实中,很多档案原件还有可能是集字得来的。什么是集字呢?就是从档案形成者的多份手迹中选出不同的字,按照需要集中起来,拼凑出一份所谓的“档案”。这个鉴定起来就非常困难,因为所有的字全是真迹。这时候,就必须弄清楚档案的来源,才能对可信度作出判断。
第三,看档案内容。
档案内容是档案记载的各种信息的综合。档案是历史的记录,一份档案记载的内容是鉴定档案可信度的重要参考。考察档案内容,一般看三个方面。
首先,看档案的形成者。同样一份档案,在其他参考因素相同,且能确保手迹真实的情况下,有形成者手迹的比无手迹的可信度高。
其次,看档案记载的史实。档案记载的史实不准确,或仅为孤证,可信度就比较低。笔者曾看到毛泽东身边一位工作人员回忆为毛泽东烹制武昌鱼的口述档案,后经笔者考证,这份回忆材料的很多内容与其他史料对应不起来,因此可以确定是一份伪档。
最后,看档案形成时间。档案形成时间确定的,就比时间不明晰或者存疑的可信度高。如果档案形成时间早于文件材料形成时间,那么这份档案必定是一份伪档。
档案可信度鉴定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对鉴定者的专业能力要求非常高。鉴定者往往要具备档案、书法、历史、物理、生物、化学、地理等多学科知识。在鉴定时,要综合考虑档案的来源、实体和内容,不能过分强调某一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对档案可信度作出较为真实的鉴定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主要是因为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要守护好党和国家的宝藏,善于运用档案,不断总结开展档案工作的基本经验,进一步提升档案工作水平。
作者:曾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责编:小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推荐阅读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新媒体矩阵
前线理论圈
前线客户端
东方红啦
中国大学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