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山”的力量

路军 前线理论圈 2022-07-03

前段时间,一张照片在网络刷屏。照片中,大连海洋大学十余名身穿防护服的志愿者齐力推着一辆满载物资的三轮车给同学们运送防疫物资,在漫天大雪中逆风前行。

这是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大连海洋大学5000余名师生在校隔离,他们的一日三餐、生活和防疫物资均需由志愿者送至宿舍。2021年1月6日凌晨开始,大连市降下近二十年来最大的一场雪,照片中拍摄的正是师生志愿者们顶风冒雪运送防疫物资。

在这被光影保留下的瞬间里,志愿者们身抵身、人叠人,用脊梁挺起来一座“人山”,给人以冲破任何艰难险阻的勇气,展现出伟大抗疫精神的雄浑伟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4亿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
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人山”精神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1941年,抗日战争正处于紧要关头。刘伯承、邓小平在太行山东部创建的第一个平原抗日根据地——冀南抗日根据地,创办了一份名为《人山报》的报纸。
放眼冀南,一马平川,“山”从何来?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就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抗战初始,按照刘、邓指示,徐向前率领129师一部开赴冀南开展抗日游击战。为了改变平原地形不利于我军游击作战的被动局面,冀南军民靠着一锹一镐挖出5万余里绵延的道沟,仿佛拱起5万余里陡峭的高山,既将敌人的汽车、坦克、骑兵等快速机动力量牢牢困住困死,又为我军隐蔽移动、出其不意提供了有力屏障。
当乔装的游击队员遇到日伪军盘查时,大娘领走“儿子”,妇女带走“丈夫”,庄稼汉叫一声“兄弟“,孩子哭着喊“爸爸”,将子弟兵隐藏于人民群众之“山”中。冀南八年抗日敌后游击战,人民群众将18万多优秀儿女送上前线,八路军取得威县战斗、粉碎敌人四路围攻、粉碎日军十一路大扫荡、香城固伏击战等一系列胜利。
在党的领导下,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冀南人民同仇敌忾、团结一心,筑起“人山”,成为我党我军的有利依靠。正如徐向前在《开展河北的游击战争》一文中所提到:“不管什么样的山,也没有这样的山好”。
当历史的时针拨转到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等地,地动山摇、天塌地陷。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救援在第一时间展开。5月13日,彭州市龙门山镇银厂沟大雨磅礴,16时左右,开展搜救的部队官兵在废墟中营救出一名重伤员。
生命在与时间赛跑,伤员奄奄一息,必须快速转移。在这条生或死的单行道上,突然一处高约40米、约60度的陡坡横亘在眼前。哪里还顾得了余震频发、乱石飞溅,几百名解放军官兵冲着、吼着站满山坡,在泥泞的陡坡上搭起一座雄浑伟岸的“山”。年轻的战士们用结实的双臂,接力传递重伤员的担架,从“山”顶传到“山”脚,直至平安脱险。 

众志成城,托举生命。刘应华摄影

撼山易,撼精神难。这个瞬间,被原成都军区空军一名摄影记者用相机定格,命名为《众志成城 托举生命》,被中央档案馆永久收藏,成为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生动体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长久以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一系列伟大革命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聚拢起前进道路上的一座座高峰。
身似山河挺脊梁,披荆斩棘谁能挡。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赞叹:“我为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而骄傲,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自豪!”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只要以民族精神为脊梁,聚个体之力成群山,在这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终将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1]陈存达等主编. 星光耀冀南[M].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4.05.
[2]姚有志,李庆山主编. 八路军震惊中外的20大战役[M]. 沈阳:白山出版社, 2009.05.
[3]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邯郸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晋冀鲁豫根据地与中国抗战文集[M].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7.12.


作者:路军,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助理研究员


责编:小林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中国军网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新媒体矩阵


前线理论圈


前线客户端



东方红啦


中国大学生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