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硬脖子县令董宣

张淦 前线理论圈 2022-07-03

董宣如此平静,是因为他心胸坦荡,对处死公孙丹一族之事问心无愧。

在行刑之日来临之时,一些老下属和钦佩董宣之人送来酒菜,为他送行。但董宣严词拒绝道:“我一生从未吃过别人赠送的食物,更何况是在将死之时,你们快拿回去吧!”说完,便登上囚车,毅然走上刑场。
眼看就要轮到董宣受刑,在这命悬一线之际,光武帝的侍从快马赶到,将他救下。
原来,光武帝得知董宣诛杀豪族公孙丹一事后,为之一震,因为当时不惧权贵的官吏少之又少,便打算亲自向他询问案件原委。
光武帝问董宣:“你为什么要多杀无辜呢?”董宣向光武帝详细叙述了公孙丹及其族人的种种罪状,并为水丘岑求情说:“水丘岑完全是按照我的命令办事,他不应该受到惩罚,请陛下赦免他的罪过,把我杀了。”
其实,光武帝早就想惩办这些气焰嚣张的地方豪族,只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董宣有情有义、刚正不阿,光武帝对其赞赏有加,命人将水丘岑赦免,并擢升董宣为司隶校尉。

皇帝敕为强项令
洛阳是东汉都城,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多居住在此。这些人常常利用自己的贵族特权,专横跋扈,从不把平民百姓放在眼里。
如何让洛阳百姓免受压迫,光武帝一时也拿不出主意。再三权衡之下,他决定任用年近七旬的董宣为洛阳令。
洛阳令一职官阶虽不高,但责任重大。董宣很清楚自己要面临的考验有多严峻,但无所畏惧,刚刚上任就将湖阳公主家的恶奴绳之以法,令权贵胆寒。
湖阳公主是光武帝的大姐,地位显赫、性情骄纵,就连公主府的奴仆也仗势欺人,做事毫无顾忌。
一日,湖阳公主府的一个家奴因与路人发生争执,竟在众目睽睽之下行凶杀人。
事后,家奴逃进公主府,用湖阳公主做挡箭牌,捕快无法将其捉拿归案。
董宣得知湖阳公主有意包庇罪犯,心想:“天子犯法尚与庶民同罪,何况是区区一个家奴呢?若是让这些不法之徒逍遥法外,社会岂能安定。”于是,他积极筹划对策,派人日夜守在公主府门口,观察逃犯动向。
没过多久,湖阳公主乘坐马车出府,这名恶奴正好是车上的陪同。董宣得知后,立刻与衙役一同在洛阳西北门的万寿亭拦截。董宣见湖阳公主的车驾过来了,便用刀画地为界,不许马车经过。
湖阳公主见此情景大吃一惊,对董宣趾高气扬地说:“你一个小小的县令,竟敢公然拦截公主府的马车,难道想犯上作乱吗?”湖阳公主想以权势压人,但董宣并没有退缩,而是细数恶奴的罪状,并指责湖阳公主:“您实在不应目无法纪,袒护罪犯。皇上委以重任,我一定要尽职尽责,保证都城百姓的安全。”
湖阳公主听后顿时无言以对,不敢再去阻拦。董宣当着公主的面,命人将恶奴拖下马车,就地正法。
湖阳公主眼睁睁看着家奴被董宣惩办,觉得颜面尽失,跑去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对湖阳公主一向关怀备至,听闻自己的姐姐被董宣当众指责,气愤万分,没等查明真相,就命人把董宣抓来,要将其杖毙。

董宣处死湖阳公主家奴,早已抱着必死的决心,入宫后面对正在气头上的光武帝,说道:“请陛下听我一言,再将我处死。”光武帝质问董宣:“你还有什么话可说?”董宣答道:“陛下英明神武,光复了汉家天下,现在却因为湖阳公主是您的亲属,就任由公主府的恶奴为非作歹。这样下去怎么能治理好天下呢?臣不需要杖击,请陛下准许我自杀。”
话音刚落,他便一头撞向身旁的立柱,顿时头破血流。光武帝连忙让近侍将他拉住。
董宣宁死不屈的行为以及发自肺腑的劝谏终于让光武帝冷静了下来。但湖阳公主毕竟是自己的姐姐,怎么也要给她一个交代。于是,光武帝对董宣说:“你向公主磕头谢罪吧。”董宣认为自己惩办恶徒理所应当,所做之事并没有错,遂坚决不从。
光武帝实在没有办法,只得让近侍按住董宣,强迫他磕头认错。董宣双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双方争执不下。
这时,湖阳公主按捺不住了,对光武帝说:“当年文叔(指光武帝)为百姓时,常常保护逃亡之人和罪犯,官府都不敢派人捉拿。今日当上了皇帝,难道还制服不了一个小小的官吏吗?”
光武帝笑着说道:“当皇帝和做百姓可不一样啊!”随即让董宣离去,对此事不再追究,并下诏敕封董宣为强项令,意为硬脖子县令,赏钱30万。董宣领到赏赐,并没有自己留下,而是全部分给了下属。
董宣坚守法令、一心为民,不向权贵低头的壮举让光武帝对其更加信任。从此,洛阳贵族无不惧怕这位硬脖子县令,再也不敢知法犯法,城内击鼓鸣冤的人也越来越少。
百姓称董宣为“卧虎”,还赞叹道:“枹鼓不鸣董少平”,将其视为不畏强权、执法严明的典范。

不畏强权申正义
孟子有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强项令董宣不畏强权、抗争到底,面对的无论是穷凶极恶的地方豪族还是后台强硬的皇亲国戚,都能够坚持锄强扶弱,维护国家秩序和百姓安危,真可谓铮铮铁骨、刀斧难屈。
从依法治国层面上讲,法度明、纪纲正,大治之势方可成。法令是国家治乱安危之所系。只有严格执法,才能长治久安。作为执法之人,只有依法办事,才能主持公正、惠及人民;相反,若心中无法律这一准则,处理起事情来便会瞻前顾后,甚至受人要挟,做出徇私枉法之事。董宣宁愿得罪权贵,也要始终坚持依法办事,不存私念,不给有权势的人可乘之机。
今天,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要努力形成、不断强化法治思维,善于在法治轨道上处理各种问题,在每一个具体事件中坚守公平正义、树立法治信仰。对执纪执法者来说,要带头做到刚正不阿、勇于担当,坚决抵制形形色色的诱惑,坚决依规依纪依法履行职责,才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社会风气才能向上向善。
从清正廉洁层面上讲,“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清正廉洁是官员执法的底气所在。敢于碰硬、不畏强权者大都是清正廉洁的官员,能够为百姓主持公道,伸张正义。
董宣任洛阳令5年,日夜操劳,病死任上。光武帝派使者探望,发现董宣家中只有一辆破车、几斛大麦,一件贵重的物品都没有。光武帝知道后,悲痛欲绝,感慨道:“董宣廉洁,死乃知之!”遂命人将董宣以大夫之礼厚葬。
后来,范晔将董宣的事迹编入《后汉书·酷吏列传》。关于“酷吏”一词,司马迁曾评论道:“其廉者足以为仪表,其污者足以为戒。”很显然,董宣足可担当“酷吏”之评价:刚直不阿正风气,两袖清风为庶民。
在中国历史上,与董宣一样刚正不阿、一生清廉的官员不胜枚举。司隶校尉李膺为人正直,面对汉桓帝时期权倾朝野、不可一世的宦官张让,无所畏惧,将其为非作歹的弟弟处死;“备棺上谏”的海瑞一生刚正不阿、两袖清风,得知总督胡宗宪之子对地方官员敲诈勒索,毫不犹豫对其严加训斥,没收黄金数千两。海瑞去世后,无钱办丧,全部家当仅俸银十多两和几件破旧衣物。百姓闻之,纷纷前来相送,“酹酒而哭者百里不绝”。
可见,唯有将廉洁作为与权贵抗衡的利器,才能抵御住各种威逼利诱,赢得百姓的认可与爱戴。


作者:张淦,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研究生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1年第2期,原标题“强项令董宣”

编辑:金蕾蕾

版式:小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新媒体矩阵


前线理论圈


前线客户端



东方红啦


中国大学生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