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

​杨金海 前线理论圈 2022-07-09

【摘要】


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自觉传播,为中国现代文化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由此开启的思想文化上的马克思主义启蒙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相辅相成,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历史走向和文化本体,深刻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典藏体系、话语体系和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方式,深刻影响了我国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深刻影响了我国社会思想文化和大众文化。从大历史观看,这是5000年中华文化发展中的重大历史转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那么,这个红色传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应当说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因此,五四运动既是爱国革命运动、社会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从大历史观看,这场文化启蒙运动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走向。

2018年5月4日,《风云激荡200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历史文献展》在南京大学美术馆举行

马克思主义指明了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方向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中国传统文化形态向现代文化形态转变的分水岭,其标志就是它使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重新观察中国和世界的思想武器。
通过深刻反思辛亥革命失败原因,陈独秀等有识之士认识到,只学西方的“器物”文化和“制度”文化不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从根本上改变国民素质,使中国人成为“新人”。于是,陈独秀1915年创办《青年》(翌年改为《新青年》)杂志,开启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推动形成了中国思想界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局面,有力荡涤着数千年的封建礼教。
但起初的新文化运动有其历史局限性,随着运动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遇到了严重的思想困惑,即如果没有政治上的彻底革命,“民主”和“科学”很难实现;至于新文化运动提倡的“白话文”,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革文风,但很难形成崭新的思想文化体系。
新文化运动向何处去?中国社会的出路何在?它们仍是悬而未决而迫切需要回答的时代问题。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李大钊成为我国自觉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他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俄国革命的材料,并仔细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思想迅速转向马克思主义。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提出中国革命必须走俄国人的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在北京中央公园作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演讲,用唯物史观分析国际形势,清醒地指出,西方列强是不会与中国平起平坐的,中国人不应对西方列强抱有幻想;这次真正胜利的不是帝国主义,而是俄国社会主义的胜利。社会主义才是20世纪世界发展的潮流。

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

五四运动爆发后,李大钊和陈独秀一起,把《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并发表长篇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并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这一时期,李大钊还在其他报刊发表大量文章。他告诉人们,要完成改造中国的任务,必须用唯物史观作指导,不能停留在精神改造上,还要在政治改造、经济改造上用力。讲民主,要讲社会主义的劳工大众的民主,而不是资产阶级民主;讲科学,也要讲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等科学理论,而不能再讲西方的进化论等。这就明确回答了中国社会向何处去,新文化运动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陈独秀也迅速转向马克思主义,并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上发表了著名的《谈政治》一文,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等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中国社会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在陈独秀、李大钊的影响下,1919年5月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逐渐形成高潮。《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湘江评论》《觉悟》等杂志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等在各地也都成立了相关组织。翻译传播和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不仅在知识分子中进行,也逐步扩大到广大工人和社会大众之中。从1920年开始,还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自觉到国外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取经潮”。所有这些活动,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政治和组织基础,而科学理论的传播又极大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深入,极大推动了新的革命文化的发展。在长达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我们党始终是革命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和主力军,在极其艰难的革命斗争环境中,组织翻译出版了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创造了一大批至今仍然脍炙人口、光辉灿烂的革命文化成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更加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极大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通过70多年的努力,我国翻译了几乎所有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的著作,出版了大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著作,成为当今世界当之无愧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和研究大国。这数以千计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和相关文献,构成了扎实雄厚的马克思主义典藏体系。
历史证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自觉传播为中国现代文化发展指明了唯一正确的方向。由此,中国人民不仅在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和社会革命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胜利,而且在思想革命和现代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胜利。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不仅完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想完成而没有完成的任务,而且已经远远超出了五四时期提出的新文化范畴,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科学完整的中国现代文化体系。在新时代,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坚持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永远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初心。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新莱茵报》印刷厂

马克思主义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基础
近些年来,在我国思想文化界存在一些模糊的乃至错误的认识,或以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入是“救亡压倒启蒙”,或以为马克思主义传入耽误了中国文化现代化,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抽象肯定、具体否定,搞历史虚无主义,等等。产生这些认识,有政治偏见的原因,也有理论研究和思想认识不足的原因。
实际上,五四时期救亡性的革命运动与思想文化上的启蒙运动不是对立的,恰恰相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若没有当时举国上下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革命搏击,就没有当时思想上真正的启蒙动力,就不可能有那么多人选择马克思主义,也就不会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历经百年奋斗而完成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深刻的思想启蒙伟业。
历史证明,这种思想启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而不是什么其他思想的启蒙。离开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讲所谓思想启蒙是不切实际的,也是错误的。不能正视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重大历史作用,企图回到五四运动初期的中国旧民主主义启蒙甚至回到西方资本主义启蒙运动,是一种历史倒退,也只能是一种幻想。
问题的关键是,怎样看待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往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成果很多,但比较偏重于政治层面的研究,而较少从文化层面进行研究,这就为上述思想流行留下了空间。今天应当特别重视从学理上分析研究马克思主义百年传播对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深远影响。10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至少在6个方面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化发展。
一是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典藏体系。文化体系的文献基础是典藏体系。五四运动之前,中国文化主要是传统文化形态,其文献基础是传统的儒、释、道等各家的典藏体系。五四运动之后,这种情况开始改变,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开始翻译引进,到今天已形成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典藏体系。这其中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和文献,也包括从毛泽东到习近平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以及相关的文本文献。正是这套崭新的典藏体系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核心和基础,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典藏以及其他文化典籍一起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化的文献基础。
二是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文化的话语体系。话语是文化之砖。任何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话语体系。五四运动之前,中国文化的话语体系主要是传统形态的,如仁、义、礼、智、信等。五四运动之后,随着马克思主义文献大量的翻译传播,才逐步形成了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现代话语体系,如经济、政治、文化、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
由于我们党领导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编译事业有专门的翻译队伍和学术规范,所以,我们翻译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在华语世界中是最准确、最规范、最权威的,也是得到人们普遍认可的。由于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影响十分巨大,所以我们这套话语体系也是与当今世界文化高度融通的。没有这套话语体系,就没有中国现代文化体系。

1986年,四川成都,街头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画像

三是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方式。哲学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是思想文化的核心。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认识是传统形态的,很多是思辨的、猜想的,没有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尤其不懂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五四运动之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逐步形成了我们今天所具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懂得了人类从何处来、向何处去,懂得了社会内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并能够自觉按照社会规律来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
由于我们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是人民群众的事业,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在人民群众中传播得十分广泛。经过100年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洗礼,今天,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方式应当说已经比较具有现代性。没有广大人民群众思想素质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四是马克思主义深刻影响了我国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是现代文化的主要载体。五四运动之前,在我国主要是传统国学占统治地位,还几乎没有现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五四运动之后,逐步形成了我们今天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等学术体系。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7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已经相当完备。
例如,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来,我们逐步形成了可以与当代世界文化相融通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这就为中国现代文化体系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学术文化基础。
五是马克思主义深刻影响了我国社会思想文化。社会思想文化包括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新媒体等。五四运动之前,在我国主要是传统的文学艺术等占统治地位,还几乎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思想文化。五四运动之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逐步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思想文化。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的革命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集中体现为革命根据地崭新的文学艺术等成果。新中国成立后,经过70多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体系。这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是马克思主义深刻影响了我国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体现在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之中,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思想、语言、风俗、习惯、节日、礼仪等。五四运动之前,在大众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时代的旧思想、旧语言、旧风俗、旧习惯、旧礼制。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新语言、新风俗、新习惯、新道德、新礼仪等,逐步传播开来。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成为新的大众文化的策源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众文化中更加充满着社会主义新的思想文化内涵。没有这些新的文化元素,也就没有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现代大众文化。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传播和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最终体现在培养时代新人方面。100年来,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和运用中,不仅产生了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而且直接产生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家、理论家、出版家、教育家等。
在我国现代文化史上,很多的思想文化名家都直接或间接地从事过翻译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事业,如陈独秀、李大钊、陈望道、瞿秋白、鲁迅、郭沫若、邹韬奋,等等,可谓群星灿烂,光照千秋。我们党培养的党员、干部、高级知识分子等更是数以万计。我们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新人。一句话,经过百年奋斗,革命先驱所期盼的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
从大历史观来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化,也是5000年中华文化发展中的重大历史转折,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也将越来越显示出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
就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文化发展的意义来看,有两个层面:一是狭义的文化意义,二是广义的中国历史文化意义。
首先,它直接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历史走向和文化本体。综观中国历史可以发现,在中华文化5000年发展历程中,有两次大的外来文化传入,一次是佛教的传入,另一次是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但这两次外来文化传入的作用是非常不同的。佛教传入上千年,对中国文化影响很大,但没有改变中国文化的本体,即它传进来之后,儒家思想仍然是中华文化的本体,佛家和道家等思想都只是辅助性的文化。
马克思主义传入就不同了,才仅仅100年时间,就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即主导性思想,或曰本体性思想,中国传统的文化,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等都成了辅助性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整个中华文化体系中的作用会越来越显著。

2018年5月9日,北京“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现场,一位外国观众被马克思原版图书墙吸引。据悉,该展览展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手稿、笔记本及亲笔签名的书籍原版等珍贵文献100余件,原版图书900余种,图片150余幅,马克思主义题材美术作品70余幅,雕塑作品6尊等。贾天勇(摄影部)/中新社/视觉中国

其次,它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和社会本体。中国历史自夏朝以来,有两次大的社会历史转折,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另一次是五四时期。这两次历史转折的共同点是都出现了思想界的百家争鸣局面,但二者的性质是非常不同的。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折,五四时期开启的则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内部各种思想碰撞交融的结果,五四时期的百家争鸣则是国内和国际各种思想碰撞交融的产物。
在五四时期各种思想的较量中,马克思主义脱颖而出是历史的必然。马克思主义吸收了西方工业文明的优秀成果,同时又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指明了人类未来必然要向社会主义新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经百年奋斗,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就,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曙光。
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对世界文化和世界历史发展的意义来看,也是显而易见的。马克思主义源于西方,但超越了西方文化,成为整个人类先进思想文化的代表。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以及它所指导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各国人民从事的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就具有了世界革命的性质。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把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开启了人类从资本主义文明向社会主义文明转变的新纪元。中国人民选择十月革命道路,由此,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就成为世界革命和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一部分。尽管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使社会主义在21世纪重新受到世界的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五四时期中国人民自觉选择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由此使得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使得中国文化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
经过百年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也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历史走向,展现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发展的光明前景。


作者:杨金海,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1年第6期,原标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化发展”

责任编辑:王晓方

版式:小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