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欲教以廉 当先使俭

“凡不能俭于己者,必妄取于人。”一个人如果不能“俭于己”,挥霍无度、欲壑难填,必定向别人乱“伸手”。

以案为鉴,很多官员的贪腐,追根溯源就是从奢侈浪费、贪图享受开始的。贪腐之风的背后往往是奢靡之风。

奢生贪,俭生廉。为官从政重在守廉,而守廉首在持俭。
清代名相陈廷敬在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期间,看到朝中不少官员贪污受贿,奢靡之风十分严重,于是上《劝廉祛弊请敕详议定制疏》,指出:“贪廉者,治理之大关;奢俭者,贪廉之根柢。欲教以廉,当先使俭。”
意思是说,治贪墨和倡廉洁是治国理政的总纲,奢侈和勤俭又是贪与廉的根本。想要教育官员廉洁,必须先让他们做到节俭。
陈廷敬本人就是“俭生廉”的典范。他从政五十余载,官至宰辅,生活上却很节俭,常说“我自长贫甘半饱”,故有“半饱居士”之雅号,康熙皇帝称赞他“恪慎清勤,始终一节”。
对于家人,陈廷敬也引导教育他们清廉自持。弟弟陈廷弼出任临湘知县时,他写诗嘱咐“慎莫爱轻肥”,即莫贪图轻裘肥马,要保持节俭之风。
清代张圻在《答周仲和书》中说“居官之所恃者,在廉;其所以能廉者,在俭。”
可见,俭为廉之根,廉为俭之果,守住清正廉洁的底线,首先要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俭是朴,朴素多了,私欲就少了;俭是实,实在多了,虚华就少了。俭可养廉,俭与廉辩证统一,都是为官的本色、为官的大德。

崇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宋代宰相李沆身居高位,生活上却节俭朴素,对狭小破旧的居室毫不介意,还说:“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丰屋哉。”包拯一生俭朴,廉,敢于拒绝皇帝送的生日贺礼;俭,临终只给自己预备了一口石棺。

第二炮兵原副参谋长杨业功,自称是“清贫的富翁”,他在一张由四个箱子拼成的床上,从结婚开始睡了三十几年,一个掉漆的搪瓷碗他用了35年。
为守廉拒礼,他在门楣上挂上“携礼莫进”的警示牌。从古及今,这些以俭养廉的人和事都彰显着为官者的操守与修为。
“俭”字除了含有“节省、朴素”之意,还引申为“约束、节制”。
元代任仁发有《二马图》,画中一瘦一肥两匹马隐喻清官和贪官,其中肥马的缰绳是松开的,意为不受节制,“肥一己而瘠万民”;而瘦马不但有笼头还套有缰绳,意为自我约束,“瘠一身而肥一国”。二马鲜明的对比意在说明,为官清廉的根本在于节欲戒奢。
《韩非子·喻老》中曾记载:贵为一国之君的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竟让太师箕子感到恐惧。其实,箕子忧虑的不是象箸本身,而是其背后衍生的奢靡享乐之风。
“欲教以廉,当先使俭。”持俭戒奢,方能生出清正廉洁的价值观,方能锤炼严紧硬实的好作风。
党员干部不仅要节约朴素,会过紧日子,还要务实节制,工作讲究实效,不搞花架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把有限的资金、资源用在“刀刃”上,多做利民惠民的实事。
诗经有云:“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如果领导干部都把不羡浮华、崇俭尚廉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素质、一种行动自觉,那么,我们干部队伍拒腐防变的能力定会有质的提升,尚俭戒奢的美德定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作者:徐荔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年8月30日

责任编辑:刘卫东

版式:刘卫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