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惟以改过为能


《资治通鉴》一书中记载了唐朝宰相陆贽上疏唐德宗时的一句话:“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指的是不犯过错并不是真正的可贵,有了错误能够改过自新才最为重要。
同样的观点,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汉纪》中也讲过,“固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
谈到过错时,我们都熟悉古人说过这样的话语,“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又不是圣贤,哪一个还没有点过错?
王阳明进而指出,“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意思是说到过失,大贤人也免不了会有。“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由于能改正,因此并不妨碍其最后成为大贤人,所以可贵的不在于没有错误,而在于能够改正错误。这和“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一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奢望“无过”,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如果像蔡桓公一样讳疾忌医,认为自己没有疾病,当病毒侵入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看不到过错,本身就是过错;认为自己没过错,本身就有问题。那些认为自己一贯正确、没有过错的,只是不愿意别人提及自己的过错。
“掩己过而过弥著”,“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才是错上加错。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错误发生后,哀之而又鉴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迅速改正,补上短板与漏洞,是应有的态度。
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下》说道:“过时而悔,悔而能改,亦可补过于来时。”恩格斯曾说过,“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汲取教训,“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才能在改正过错中不断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谈到改过迁善时,还有一个如何对待改过之人的问题。马克思曾幽默地说,“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
古往今来,一个人的成长绝不可能是没有挫折、不犯错误的。
春秋时期,秦穆公三用败军之将孟明视,孟明视痛定思痛,最终大败晋军。西晋大臣周处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改过自新后刚正不阿,轻生重义,终为一代忠良。
如果秦穆公在孟明视犯错大败时贬弃不用,就少了一位名将;如果老是以“三害”的眼光看待周处,后者则难有机会建功立业。

“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同样的道理,如果看不到人的变化,不知人昨非而今是,不知人昨是而今非,不仅与事实不符,更于事业无补。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党员干部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也不是天生就有“免疫力”,思想上也难免会“蒙尘”。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
身为党员干部,要勤于审视自我、解剖自我,时常擦拭初心,慎终如始,自觉清洗思想上的“灰尘”,进而避免行为上的错误。
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而风华正茂。党之所以伟大、光荣、正确,不是因为不犯错误,而是在出现错误之后能够“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以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我们只有始终不改初心勇担使命,永远保持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行动,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做到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错误承认并纠正错误,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作者:李中军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年10月18日,原标题“惟以改过为能”

责任编辑:小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