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摘要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世界贡献,对于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特色,体现了政治与经济的高度统一,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为少数人服务的弊端。
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将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为推动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作出巨大贡献。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深刻体现。
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拓展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丰富内涵,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的唯物史观。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相统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实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显著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对于坚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自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由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产物。资本主义现代化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作用,共同推动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资本主义现代化始终伴随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对抗,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断激化使得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不断加深,并导致经济危机反复发生。资产阶级虽然进行干预,但由于其代表少数大资本家的利益,因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和危机。可见,资本主义现代化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矛盾不断深化的过程,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与经济的矛盾具有不可调和性。
与资本主义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特色,体现了政治与经济的高度统一。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方面,党的领导通过国家治理体系转化为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管理方法,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推动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门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正常经济秩序,从上层建筑的角度确保和促进生产力发展。
另一方面,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代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全过程,始终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只为少数人利益服务的弊端,始终以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提供了根本保证,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差别巨大,真正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是少数,覆盖的人口规模不到世界总人口的八分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2021年,我国宣布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不但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贫困的困扰,而且意味着人类减贫事业取得重大进展,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改写了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为推动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作出巨大贡献。
当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万美元,拥有全球规模最大中等收入群体,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这在当今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巨大的市场意味着具有强大的供给能力和庞大的需求潜能,为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同时也意味着具有强大的抵御外部风险和危机的能力,一旦外部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故,巨大的市场可以确保国民经济稳定、人民生活安全。
在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下,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我国巨大的市场对于深受西方国家经济停滞和外溢效应拖累的全球经济走出困境是不可多得的机遇,我国与世界各国合作发展,互利共赢,必将推动世界经济实现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现代化在本质上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性质不同,人的现代化的实现结果也大不相同。资本主义现代化借助现代科技积累了庞大的社会财富,在财富分配上却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日益严重的两极分化使资本主义现代化黯然失色,难以充当世界各国追求和实现现代化的样板。
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有本质的不同。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探索和推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变革,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我国现代化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任务,朝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为内容的社会救助制度得以建立,形成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十亿四千万人,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上的平等权利。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不断提高。这些成就的取得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标志着共同富裕取得了重大进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只有首先满足了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才能进一步从事艺术、文化等精神活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是辩证统一的。
现代化的根本任务就是既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推动和实现物质财富不断丰富,又要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保证人民群众对民主参与、精神文化、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等方面的需求,使人们能够更加自觉、更为主动、更加自由地从事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活动。
现代化的进程总是在特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进行的,与特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结合在一起。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是异化劳动,劳动者的劳动异化为被资本家奴役的对象,工人的劳动产品异化为支配和控制劳动者自身的对立物,工人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
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粉碎了资产阶级粉饰资本主义制度的漂亮词藻。与两极分化相伴随的是资本主义精神和文化没落日益加快,如选举政治沦为金钱操控的游戏,政府决策效率低下,社会价值观分裂加剧等。
与资本主义现代化不同,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消除了异化劳动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要富裕,为此,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切实做到全体人民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群众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
中国式现代化将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要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要统一到共同富裕范畴,拓展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丰富内涵,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的唯物史观。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下,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有力地推动了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充满了机遇和希望,反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面临挑战和灾难。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制度体制无法有效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难以克服资本在逐利动机驱使下为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掠夺和破坏,这是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相脱节、人与自然不和谐的重要制度原因。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深刻教训是:一个仅仅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的社会,是不可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中国式现代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认识,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相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过去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着力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着力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大大提高绿色生态财富价值的创造和积累;着力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着力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用制度和政策严格规范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行为,推动绿色发展方式的形成和建立。经过长期持续的努力奋斗,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从各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看,率先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大都有战争、殖民、掠夺的不光彩记录。18世纪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为了向外推销工业产品和保证原材料稳定供应,英国用武力在全世界开疆拓土,殖民地遍布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战争和扩张史,自1776年建国以来美国有91%的年份处于战争之中。战争伴随着领土扩张,美国的国土面积从最初约80万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约937万平方公里,足足扩张了10倍多。
中国式现代化不走资本主义国家的老路。中国坚持维护世界和平,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出一条中国式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其主要特点有: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更好惠及各国人民;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坚持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现代化道路,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赢得了广泛国际赞誉,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作者:何自力,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2年第11期,原标题“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世界贡献”;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前线理论圈”
版式:林苗苗
责任编辑:曹晶
图片来源:新华网
更多精彩视频
请关注我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