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主流媒体赋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4条路径
摘要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北京要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上当好表率、做出示范。新闻舆论工作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都主流媒体主动担负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的新使命新任务,要高举思想旗帜、筑牢主流价值传播高地,要服务中心大局、凝聚首都发展强大合力,要把握时代脉搏、助推文化供给提质升级,要坚持首善标准、锻造全面过硬新闻铁军,努力创造新的扎实成果、形成新的生动实践,为繁荣兴盛新时代首都文化赋能助力、增光添彩。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建设一个国力强盛的富强中国,也要建设一个文化繁荣的文明中国,要实现富强中国和文明中国的相互协调、交相辉映。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把握文化建设规律,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战略部署,为做好新时代首都文化工作、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高举思想旗帜,筑牢主流价值传播高地
北京的工作具有代表性、指向性,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必须把脉准、方向正、挺身走在全国前列。同时,各种思想在北京交流交融交锋频繁,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发挥好意识形态工作风向标的作用。
这就要求首都主流媒体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照亮人心、温润人心、凝聚人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宣传,使首都干部群众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要注重深入浅出阐释思想内涵,将理论观点与群众视角紧密结合,以讲故事方式讲理论,立体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引导人们从身边可知可感的新变化、实实在在的新收获中深刻感悟思想的真理力量、精神力量和实践力量,不断增强人们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创新,紧密结合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等庆祝纪念活动和群众性主题教育,充分运用纪实报道、情景体验、融媒传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深入开展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公民价值准则三个方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多角度宣传“北京榜样”评选活动,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要注重道德引领和文明示范,围绕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宣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上取得的进展成效和涌现的先进事例,聚焦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大规范文明行为宣传力度,展现新时代首都市民热情开朗、大气开放、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助推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服务中心大局,凝聚首都发展强大合力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与全国政治中心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大力推动文化赋能新时代首都发展,要充分发挥文化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好地融入和支撑全国政治中心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把首都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首都发展势能。
这就要求首都主流媒体必须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北京市工作大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进一步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把广大人民凝聚到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上来,与时俱进地理解支持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要聚焦主题宣传大事宣传,把握时度效、联动大小屏,推出一批有高度、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报道和专题节目,全方位展现“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四个服务”水平提升、“两区”“三平台”建设、城市“副中心”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生动展示首都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凝聚全市人民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要强化显政思维与群众路线的结合,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动员对接政府、社会、群众各方资源力量,引导公共协商、增进社会共识,共同推动解决首都城市治理中的重点难点痛点问题,以行进化报道和纪实性呈现方式实现政党形象、治理理念、实践效能的有效传播,促进形成群众积极参与支持党和政府工作的良好局面。
把握时代脉搏,助推文化供给提质升级
全国文化中心以建设民族文化精华的展示地、各地优秀文化的荟萃地和先进文化潮流的引领地为方向,需要有丰富多样、稳定高质的文化供给做支撑,需要努力打造具有中国气派、首都水准、北京特色的文化精品,持续推出更为便捷、更为高效、更为优质的文化服务和产品。
这就要求首都主流媒体必须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大背景下,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汲取灵感,奋力推出“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留得下”的大作力作,以数字化智能化方式不断提升文化服务质量水平。
要创新节目生产传播理念,更加注重作品对时代发展的映照、与人民情感的联结,更好地契合新时代、新语境,努力提升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描绘展现、焕发提振新时代的精气神。
要以新时代文化视角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使其呈现出丰富充沛的当代价值,充分彰显中华文明的时代之美,更好助力与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和文化强国建设。
要注重科技赋能内容生产,充分应用5G、AI、区块链、VR/AR等技术,加速推进创作生产流程重塑再造,不断提升内容制作效率,创新视听呈现方式和现代化表达,深度释放内容创作者的想象力、生产力。
要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网、端、微、屏多终端优势,主动融入读书看展、观影赏剧、博物听曲等各类文化活动场景,以交互式、融合型、智能化的数字文化服务,持续拓展构建群众文化生活离不开的新通道新平台新产品。
坚持首善标准,锻造全面过硬新闻铁军
文化的主体是人,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在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需要有担当、有情怀、有水平、有能力的文化人,感时代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这就要求首都主流媒体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高位置,紧密结合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快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不断培养更多能够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的优秀人才。
要不断强化政治首位意识和媒体的政治机关意识,始终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作为常态化、基础性工程,引导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新闻志向,切实提升全媒体传播环境下的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
要加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锤炼,主动适应媒体格局、舆论生态深刻变化趋势,加快培养与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要求相匹配的全媒型、创新型人才队伍,巩固提升主流媒体做好权威高质新闻报道的基础优势,尽快增强积极有效开展融媒体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的本领能力。
要大力深化与人才队伍建设相关的系统性改革,建立完善全媒体绩效考核、融媒人才培育、“工作室制”“项目制”等一系列新制度新机制,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效率的管理体系,全面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激发投身首都新闻舆论工作、助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热情与活力。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深入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内涵内容进一步丰富拓展,新闻舆论工作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
首都主流媒体要应时代之变、发展之变,不断找准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职责定位,切实增强自身工作的适配性、主动性、引领性,以更高水平的新闻宣传、更强有力的舆论引导、更优质量的文化供给、更强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更多更大更重要的力量。
作者:石群峰,北京广播电视台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刘卫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首都文明网、新华网
更多精彩视频
请关注我们
推荐阅读
点个“在看”
鼓励一下小编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