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交流|北京市委如何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北京市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和目标任务,牢固树立首都意识,坚持首善标准,明确“争创一流、走在前列”的工作要求。
在中央第一指导组的有力指导下,全市主题教育扎实深入开展,取得了“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预期成效,达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的预期目标。特别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经受住了“23·7”极端强降雨灾害的严峻考验,实现了上半年经济整体回升向好,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精气神进一步提升,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内化于心、见之于行。
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市委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精心组织实施,高位统筹推进。尹力同志以上率下、靠前指挥,12次主持会议专题调度,30余次到基层一线调研,把主题教育牢牢抓在手上。中央第一指导组在车俊组长、李小三副组长的带领下,坚持同题共答,为我市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给予有力指导帮助。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全面落实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各项措施,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成效实实在在。
(一)
理论学习突出学深悟透、贯穿始终,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行。聚焦“学思想、强党性”这条主线,通过领导班子领学促学、党支部带学帮学、引领带动全社会学,努力做到真正学懂弄通做实。
一是坚持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建立“5+2”学习机制,形成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有效机制。
二是着力推动学思用贯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六个必须坚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从严治党等专题,深入进行交流研讨。
三是引领带动全社会学,抓实党支部“三会一课”,遴选54个主题教育现场教学点。举办党的创新理论研讨会,发表理论文章81篇,组织各类宣讲258场、受众2105万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二)
调查研究突出问题导向、身入心入,确保调研成果务实管用有效。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认真贯彻“深、实、细、准、效”五字诀,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一是市委常委会对重点问题开展集体调研。从大局出发、从具体入手,经过反复研究,确定5个集体调研课题,包括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制度机制创新实践,加快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防范首都现代化建设中系列安全风险,构建中小学通学车运营管理体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分别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市委常委集体参与,相关部门共同答题。市领导采取“四不两直”、蹲点调研等方式,切实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二是形成“六个一”机制保证调研质量。在市委主题教育办专门设立一个协调全市调研工作的机构,形成了一个包括5个集体调研课题、43个市级领导班子成员领题调研课题、276个各单位重点课题的“5+43+276”课题体系;建立了一套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成果转化运用清单,全方位推动提高调研质效。
三是紧盯问题推动成果运用转化。坚持边调研、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共发现7373个问题、解决5227个问题。特别是5个常委会集体调研课题,取得一批有价值的成果。
(三)
推动发展突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增强群众获得感,确保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聚焦“重实践、建新功”,在学思想、见行动上发力,在促发展、惠民生上见效。
一是坚持以“五子”联动为重点,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牵头举办京津冀三地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市委全会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主题,专题进行部署,有序推进100项任务落实。加快建设国际科创中心,在中关村全域推广实施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政策;推进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对标国家“数据20条”制定我市实施意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迭代推出6.0版237项改革任务。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升级实施我市“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积极探索首都乡村振兴之路。
二是持续深化接诉即办,切实办好民生实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指示精神,每月召开月度点评会进行点评,上半年共办理群众诉求近963万件。坚持“每月一题”机制,聚焦老楼加装电梯等18个群众反映集中的高频共性难题,进行系统治理。聚焦市民“七有”“五性”需求,扎实推进33项市级民生实事,各单位抓好2928个民生项目。用好用活“浦江经验”,尹力同志带头到基层一线接访,各级领导干部共接访解决4862个问题。
三是深刻吸取“4·18”火灾事故教训,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在全市开展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组织43万余家单位自查隐患34.3万余项,已整改34.2万余项,整改率99%,执法单位检查17万家次,解决问题隐患60万余项。聚焦医疗养老、动火作业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行动。
四是全力应对“23·7”极端强降雨灾害,打赢了防汛抢险救灾这场硬仗。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把防汛救灾的战场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考场。市委主要领导同志每日调度,深入一线现场指挥检查。提前监测预警,科学研判汛情,切实做好应对准备。建立央地、军地、京津冀联动机制,统筹各方力量,竭力搜救失联和被困人员,妥善转移安置山区险村险户,紧急救援三列被困列车,2381名滞留旅客全部安全脱险。深入细致做好救灾善后工作,全面启动灾后重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汛而动,向险而行,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首都社会大局稳定,党的组织优势和国家的制度优势在大战大考中得到充分彰显。
(四)
检视整改突出靶向施治、动真碰硬,确保形成可感知、可评判、可检验的整改成效。以严实的作风、坚决的态度,深入开展问题大排查、难题大治理。
一是找准问题精准整改。按照中央“五个紧盯”要求,全市各单位深入排查梳理问题,市级层面研究确定22个重点整改问题。组织开展“回头看”,对查摆的问题逐一“过筛子”,对192家单位的280个不实不准问题进行纠偏,切实提升问题清单质量。
二是动真碰硬务求实效。对纳入整改的问题,实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严格销号标准和流程,加强实地检查和抽查,坚决防止纸面整改、数字整改、口头整改。
三是集中力量专项整治。市委研究确定5个专项整治问题,各单位确定103个专项整治问题,集中火力、逐一突破,坚决啃掉“硬骨头”。
四是全面深入检视反思。高标准筹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求围绕6个方面问题,深刻进行党性分析,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真正做到“红脸出汗”“有辣味”,达到了统一思想、增进团结、互相监督、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
建章立制突出成果固化、常态长效,确保形成管根本、利长远的制度机制。坚持边实践、边总结,及时将行之有效的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
一是完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制度机制。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形成更多生动实践的意见》,从8个方面提出30条举措,形成学习抓“第一议题”、落实抓“第一要件”、监督抓“第一责任”等制度。
二是完善提高调研质效的制度机制。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将党委(党组)集体调研、沉浸式调研和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坚持边调研边解决问题等有效做法,继续推广实践,适时加以固化。
三是完善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推动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全球主要创新高地建设取得新突破、率先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新进展等方面,出台一批综合性政策,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作者:北京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
文章来源:节选自《前线》杂志2023年增刊,原标题“学思践悟担使命 凝心聚力促发展”
责任编辑:张蕾磊
网络编辑:张家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新华网
更多精彩视频
请关注我们
推荐阅读
点个“在看”
鼓励一下小编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