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的江湖与小程序的生态,开发者该何去何从?
在App竞争日趋惨烈的态势下,小程序的推出将产生什么影响,面对App和小程序,开发者又该如何选择?
微信小程序内测的消息一经公布,便吸引了国内众多开发者的密切关注。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去年微信公开课PRO版上,张小龙首次提出“应用号”的构想,在内测中,“应用号”更名为小程序。在App竞争日趋惨烈的态势下,小程序的推出将产生什么影响,面对App和小程序,开发者又该如何选择?
App的江湖 - 高增长难以为继,入口更趋集中化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移动应用曾经一度是创业者聚焦的热门领域,围绕着工具、电商、社交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创业者,也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投资热潮。然而根据IDC最新数据,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接近1.2亿,较2015年同比增长仅为5.8%。伴随着智能手机销量增速逐步放缓,移动网民数量也出现天花板,根据艾瑞预测数据,2016年中国移动网民增速将首次低于百分之十,仅为7.1%,粗放流量的红利增长期已经结束。
与此同时,1)从行业格局看,根据艾瑞mUserTracker,2016年10月移动App月度独立设备数Top50中,超六成App为BAT所属,互联网巨头企业在移动端的布局不断扩张,占据了大部分的流量。
2)从用户角度看,根据艾瑞mUserTracker, 2016年10月移动App月度总有效使用时间中,Top50 App使用时间占比超过八成,达80.7%,头部应用具有更强的吸引力,用户的主要精力被有限的App所占用。互联网入口集中化趋势更加明显,App创业成为一片红海,风口不再。
Web App的探索 - 巨头战略受阻,流量入口迅速更替
从技术底层看,微信小程序基于Web App。其实互联网企业对Web App的探索从很早之前便已经开始,自2011年起,UC、360、百度等相继推出自己的Web App产品 - 轻应用,其中,360与UC的模式类似,均基于浏览器入口,用户通过浏览器使用轻应用产品;百度与此有些不同,其基于搜索入口,无论用户是否安装百度浏览器,只要其使用百度搜索,即可使用相应的轻应用产品。
然而,仅仅到了2014年,360和百度便均将轻应用入口弱化,不再视其为业务重心,国内互联网企业对Web App的初步尝试并不成功,Web App的推出也更像互联网巨头从自身战略布局出发强行推动的业务,而非从用户需求出发的顺势而为,其发展并未朝着规划中的方向前进,反而迅速陨落、黯然退场。
1)从之前国内互联网企业对Web App的探索来看,探索者都是流量入口型企业。
UC和360是浏览器入口,在移动互联网早期,浏览器仍占据重要的入口地位,但是伴随着App对数字生活的全面覆盖,浏览器的作用大幅下滑,浏览器作为流量入口的地位也越来越弱;百度作为搜索入口,在桌面时代占据着流量霸主的地位,移动App的发展也弱化了百度的流量入口地位。
可以看到,流量入口型企业在其流量入口地位鼎盛时期推出Web App,然而Web App不仅没有巩固其流量入口的地位,反而伴随着其流量入口地位的下滑而衰落。
2)除具有稳固的流量入口地位之外,平台开放能力和用户账号体系也是影响Web App发展的关键因素。
Web App依托于相应平台,只有平台为Web App提供足够丰富和稳定的接口及其他服务,Web App才能更高效地创造有价值的产品,在过去,由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Web App很难调用系统级别的API接口,这使得大多数Web App只提供了与Web网页类似的使用体验,没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成为一种尴尬的存在。
进一步地,当没有用户账号体系时,平台和平台上的Web App、平台上的Web App之间都只是一种松散的连接,平台更多只是起到了类似导航站的作用,这种松散的连接很难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也就无法产生1+1>2的价值积聚效应。
UC、360和百度在移动端的流量入口地位未能一直维持,过去能够开放给开发者的资源也比较有限,再加上用户账号体系并不完善,使其很难为用户带来流畅、统一的使用体验。由此,其推行Web App的战略受阻便可以理解。
3)那么对小程序而言,微信是否解决了这三大问题呢?
根据艾瑞mUserTracker数据,2016年10月月度独立设备数超8.8亿的微信,已然是目前移动端最大的流量入口,也拥有着完善的用户账号体系。对小程序而言,曾经阻碍巨头战略的三大难题中,流量入口地位和用户账号体系两大难题已经得以完善,如何更好地提升平台开放能力为开发者服务成为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开发者的困境 - 推广、人才和变现三大难题
一个健康的开放平台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众多开发者的共同建设,艾瑞分析认为,能否解决开发者所面临的问题,将成为微信小程序能否助力微信从“一颗大树”生长为“一片森林”的关键因素。
10月27日,在阿拉丁社区举办的微信小程序开发者论坛现场,艾瑞就开发者的推广及变现情况进行了小范围问卷调查。
从开发者基本情况看,艾瑞调研数据显示,在活动现场的开发者中,1)有接近六成开发者现在以开发工具类产品为主,其次是电商类和社交类产品,游戏类目前占比较少,仅为7.4%;2)在开发的产品数量中,接近三成的开发者有3-5个产品在同时开发,而只开发1个产品的开发者数量占比为25.9%;3)在团队成员数量上,三成的开发者团队成员数量超过11人,个人独立开发者和两人开发者团队占比最少,仅为6.1%。
从开发者面临的困难上来看,最主要的困难是市场推广难,选择这一选项的开发者数量占比超过了46.9%,其次是人才短缺,占比为37.0%,再次为商业变现难,占比为28.4%。可以看到,市场推广、人才短缺和商业变现成为开发者最为头疼的问题,人才短缺影响着产品的开发进度,市场推广关系着产品的用户增长,商业变现则决定了开发者是否能获得收入,以保证产品持续开发。
在推广上,开发者选择过社会化媒体推广方式的,占比58.5%,其次是寻求媒体曝光和通过网络广告推广,占比均为43.9%。在这些推广方式中,开发者认为效果最好的也是社会化媒体推广,占比达到了26.8%。
艾瑞分析认为,社会化媒体推广作为一种低成本的推广方式,比较适合中小开发者在推广初期使用,通过社会化媒体也更容易发现种子用户,维护核心用户,增进与用户的沟通互动,了解用户需求,促进产品快速迭代。
在变现上,已有的变现方式中,开发者选择最多的是应用付费,占比达56.8%;其次是通过网络广告变现,占比为34.1%。收入最多也是通过应用付费的方式,占比达到47.7%;其次是网络广告,占比为20.5%。艾瑞分析认为,随着我国整体版权环境向好和用户付费意识提升,开发者通过向用户收费获取收入的难度将会不断降低。
在“希望未来哪些变现方式占比提升”的问题上,选择应用付费的最多,占比达为50.6%, 其次是网络广告,占比为37.0%,应用内购买的方式占比为33.3%。
小程序的药方 - 资源倾斜与平台开放并举
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从开发者的困境出发,作为微信下一步的战略重点,并被投入巨大资源推动的小程序有哪些药方?
1)艾瑞分析认为,对开发者而言,小程序最大的亮点在于微信为小程序搭建的开放平台。
其提供了丰富的框架组件和API接口,包括:界面、视图、内容、按钮、导航、多媒体、位置、数据和网络等。由此,小程序在运行速度、运算能力等方面能够实现与Native App几乎一致的体验。
与iOS和Android拥有自己的开发语言、指南和工具类似,微信在基于Web语言基础之上,创造了相对独立的小程序开发语言,也为小程序开发提供了开发教程和开发工具、设计指南以及运营规范,使开发者有章可循,开发难度大大降低。同时,与App开发相比,开发者不再需要过多关注底层系统的差别,不再需要耗费巨大精力为不同系统适配,一次开发,多平台适用的梦想得以实现。
2)从产品推广和商业变现两个角度看,微信也能为开发者提供更好支持。
从产品推广角度看,虽然根据目前消息,小程序不能分享到朋友圈,但是依托于微信中的强社交关系、已有的订阅号资源和微信日益丰富的广告产品(本地广告、互选广告等),小程序的推广仍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商业变现角度看,微信支付作为基础设施,通过重塑支付流程、提升支付效率、优化支付体验,有效降低了用户付费门槛,这为开发者希望通过应用付费、内购和广告的方式实现商业变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目前正处于微信小程序开发服务发展的窗口期,开发者切入的角度和速度将决定开发者所能享受的发展红利。
在这一过程中,开发者将有两种主要角色:1)小程序开发者,依托于小程序,自主创业,或在公司内部,为公司开发基于小程序的产品和服务,又或是成为小程序开发服务商,承接小程序开发服务;2)小程序开发者服务商,为微信小程序开发者开发过程提供模块化服务,如产品前期需求服务、产品设计服务、开发测试服务、推广运营服务、运维安全服务等。
小程序的未来思考 - 致“追小程序”的开发者们
小程序依托于微信日益成熟的生态体系,在小程序发布之前,微信主要依靠订阅号、服务号和企业号聚拢开发者,订阅号承担内容功能,服务号承担服务功能,企业号则为组织和机构内部管理和与外部的协同等提供支持。
订阅号的形式虽然最为简单,却获得了最快的增长,主要由微信订阅号驱动的内容创业,成为在最近一年资本寒冬里为数不多的能够保持吸引力的赛道之一。相对而言,服务号和企业号的发展并不顺利,微信已经推出企业微信以部分替代企业号的功能和定位,这次推出的小程序可以看作是对服务号的补充和升级。
小程序进一步拓展了微信的PaaS生态,使其能够提供除存储、计算和网络之外的几乎所有功能;小程序也将强化微信的入口地位,通过扫一扫和搜一下的方式发现小程序,将极大地改变用户对搜索的使用习惯,使微信兼具社交和搜索两大入口。
艾瑞分析认为,不能孤立地看待小程序,应当将小程序与微信的其他模块联系起来认识,小程序与支付、搜索等微信基础功能和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微信底层能力的结合,必将产生许多有价值的应用与服务。微信更大的潜力,则在即将到来的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如果微信能够通过小程序连接人与万物,将有机会真正成为下一个生态。
1) 用户想要什么?解决需求才是制胜之道
用户的需求对小程序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现在用户之所以集中于少量头部App,是因为:1)头部App满足了用户的大部分需求;2)满足用户细分需求的部分App因为推广等原因,没有被用户发现;3)用户的很多潜在需求并未被已有的App满足。小程序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小程序开发难度和成本低,开发速度快,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创建产品Demo,借助微信社交体系传播,快速验证用户需求。
除用户需求外,小程序的交互方式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如果使用小程序的方式与过去使用App的方式没有太大差别,那么那些没有被用户关注的App也不会因为换成小程序的形式便得到用户关注。艾瑞分析认为,微信IM的形式适合朝着与Siri、Google Now等人工智能助理类似的方向发展,依据用户所处不同场景,即时判断用户需求,为用户个性化推荐微信小程序。如果微信分发小程序,不会是过去媒体或应用市场的分发逻辑,而应当是基于人工智能的分发逻辑。
对开发者而言,开发App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实现商业价值才是目的,如果通过小程序可以更有效率地实现商业目标,开发者又有什么理由拒绝小程序呢?
2) 谁更适合尝鲜?紧追风口也需看清自己
综合来看,那些与微信自身功能互补的小程序将迎来更大发展,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成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短期而言,艾瑞分析认为,高频且刚需类产品并不适合微信小程序,低频非刚需、低频刚需类产品则比较适合微信小程序。
从产品类别看,在工具类产品中,重工具类产品(如安全、浏览器、输入法等)更适合Native App的形式,轻工具类产品(如日历、天气等)虽然能够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但发展的空间和意义并不大;电商类产品与微信巨大的互补性有助于其更快发展,小程序将有效提升现有微商城的使用体验;社交类产品,尤其是小而美的垂直社群的发展将是重要领域之一;连接线上线下的服务类产品由于契合微信对小程序的定位,或将蕴藏巨大潜力。开发者应当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资源选择合适的产品方向,快速入局,抢占先机。
3)谁能打败谁?Web App和Native App的相爱相杀
目前结合了Native App和Web App的Hybrid App也已经被众多产品采用,未来Native App的形态并不会消失,但是中长尾Native App市场将被严重挤压。与此同时,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互联网+”传统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下,传统行业向移动互联网迁移的过程,微信小程序为其提供了一种选择。
11月3日,微信小程序正式开始公测,企业、政府及媒体成为首批公测对象,伴随着公测的进行,微信小程序将逐步浮出水面,显露更多细节,而小程序开发也必将迎来一波热潮,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开发者和用户都将被裹挟其中。
艾瑞指数:
◆ 10月份PC网站榜单TOP1000,公务员类网站表现抢眼
◆ 网站排行榜 TOP1000 | 传统入口未被撼动,购物网站表现抢眼
◆ 10月亿级App格局略有变动,电商与影音娱乐领域值得关注
中国数字经济专项报告:
深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