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基因检测丨白皮书全文字数:5700字 精读时间:15分钟
核心摘要:
行业部分:
用户规模:2019年,中国消费基因累计用户规模将达到220.7万。其中,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渗透率约为1.1%。艾瑞预计2022年,消费基因检测累计用户规模将达到2070万,其增长主要来自渗透率的提升。
商业模式:中国消费基因商业模式仍在探索中,艾瑞认为企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基因行为等健康类多维数据库的构建以及应用场景的探索。
核心竞争力:在数据积累阶段,评估企业竞争力将围绕运营、产品、财务、技术、品牌等指标。当行业进入到后流量阶段,数据库、资源、财务等指标权重将提升。
用户部分:
用户画像:消费基因人群画像整体特征表现为:女性占比60.1%,26-40岁青年占比79.4%,已婚有子人士占比53.1%,本科及以上学历用户占比67.7%。
认知消费:整体来看,排名前三的认知渠道有他人介绍、品牌商官网、微信朋友圈。用户单次消费多在200-500元。关注的维度多为健康与美相关的检测维度。
满意度:整体来看,用户满意度较高,达到86.8%,其中相关性较大的指标为检测结果准确性和指导性。——艾瑞与安我基因联合发布
中美消费基因发展历程
消费基因检测市场的发展得益于芯片技术的成熟,第一款基因芯片由Stephen P.A.Fodor博士在1991年制造完成。随后的10年时间内,Affymetrix,Illumina,Agilent等公司不断提升芯片种类、检测通量、准确度与效率。2007年,23andme向消费者提供基于SNP技术的65万位点的基因检测产品,售价999美元。此后在资本的推动下,消费基因检测服务价格不断下调(目前健康类99美元,祖源类79美元),带动了更多的企业进入到消费基因领域(AncestryDNA、FamliyTreeDNA等)。中国消费基因检测市场早在2008年就出现了萌芽(周慧君创立的iDNA),然而过高的价格促使产品滞销。直到2015年,微基因、23魔方等多家基于芯片技术的产品问世,售价1000元,中国市场逐步被打开。2017年,23魔方首先降价至499元,引发价格战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用户购买。随后两年,各类中小实验室、渠道均推出消费基因业务。然而受其不确定的商业模式影响,多数企业也在一年左右消失。未来,基于基因数据的应用价值探索将成为重点。
2019年美国消费基因渗透率达8.1%,基因数据价值凸显2019年,美国消费基因检测用户规模达到2650万,渗透率达到8.1%,成为全球消费基因检测市场发展最快的国家。在10多年的发展中,消费基因数据价值备受争议。尤其是针对疾病健康路径探索的23andme,2013年,FDA下令23andme停止销售产品;随后在2015-2019年之间,23andme共获得了FDA的49个疾病的相关突变位点信息或遗传风险的批准,证明了其数据的有效性。此外,AncestryDNA围绕祖源场景探索商业模式,如提供基因检测、软件(Family Tree Maker)、照片打印及专家解读等产品服务,从而聚集了一批基因检测爱好者,形成了流量平台。
消费基因检测公司累计获得48笔融资,多为A轮或天使轮艾瑞整理公开资料显示,2014-2019年,中国消费基因检测公司累计获得48笔融资,累计披露融资金额约7亿6千8百万元。市场于2015、2016年获得融资笔数最多,于2018年获得融资金额最多,在资本的推动下,市场渗透率与认知度快速提升。然而,中国整体经济下行,资本寒冬也迫使消费基因检测市场增长放缓。目前,大部分消费基因检测公司的融资轮次为A轮,成立较早的23魔方目前已经完成C轮融资,而新玩家如圆基因则完成天使轮融资。
核心基因检测技术提供服务能力,外围技术加速价值探索目前,在消费基因检测市场中使用的检测技术有基因芯片、PCR、测序、FISH等技术,其中基因芯片以相对多的位点数量、相对低的成本与可实现的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能力胜出。基因芯片,又称DNA微阵列(DNAmicro-array),是把大量已知序列探针集成在同一个基片上,经过标记的若干靶核苷酸序列与芯片特定位点上的探针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对生物的基因信息进行分析。种类主要包括DNA 芯片(检测SNP、甲基化、拷贝数变异CGH),RNA芯片(mRNA、lncRNA、miRNA)。在中国市场中,提供该项服务的主要来自illumina和Affymetrix两家公司,且技术与价格长年维持稳定。其次,针对全外显子的测序技术也在逐步推进中,基于该类技术的产品价格较高(3000元以上),因此应用较少。但随着二代测序成本降低至100美元(预计2020年),该类产品在消费基因的占比将提升。此外,区块链、AI、5G、云计算等外围技术的加持,将从数据处理、共享、安全、价值应用等多个层面促进行业发展。
关键检测维度与资本助力,推动市场快速前行
艾瑞认为,对标美国消费和认知水平,中国消费基因检测服务将首先在一线与新一线城市中爆发。2019年,中国消费基因累计用户规模将达到220.7万。其中,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渗透率约1.1%,占比95%。基于我国民众对基因检测维度的诉求分布相对平均,如健康风险、遗传疾病、营养代谢、体型管理、皮肤管理等维度,尚未出现类似美国“祖源分析”的爆款产品,因此艾瑞认为未来市场将呈现悲观或乐观两个方向。若2020年,消费基因企业发现关键维度,广泛引起消费者兴趣,便可在资本的助力下全面铺开市场。对标美国,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渗透率为8.0%,用户规模占全国比例约为80%;同时,艾瑞认为未来两年,在价格下降及用户认知的影响下,基因检测服务将在消费者间快速传播,因此用户规模持续上升。
据网络资料显示,中国涉及消费基因检测业务的企业数量约130家左右,成立时间从1995到2019年均有。艾瑞以2014年为消费基因检测市场元年,此后成立的企业共85家,主要位于北京、上海、广东。然而,其中被消费者认知的品牌多集中在微基因、23魔方、安我基因、各色基因、水母基因等几家公司,大多企业不被所知。其中,微基因、23魔方、安我基因三家用户规模较大,抢占了市场多数用户。艾瑞认为,在行业发展初期,企业间的用户规模并没有拉开差距,其竞争格局极易改变。未来,首先达到单年百万用户规模将是消费基因数据库价值阶段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消费基因产业链中,上游试剂、仪器、软件分析提供基因检测实验室的关键能力,外围技术提升效率与价值。中游由实验室代工和品牌商构成;部分品牌商可通过实验室代工完成市场探索阶段,而头部企业多自建实验室。下游由线上和线下构成,主要为企业提供获客渠道。从产业链价值来看,1)上游试剂/仪器的供应商来自海外,仪器价格长年稳定且货源充足,单个数据价格受中游规模及位点数量影响逐年下降。其他设备与技术多来自国内企业,成本占比相对较少,然而随着数据库规模扩大与价值探索,外围技术的供给越来越重要。2)下游销售渠道,主要有综合电商平台(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官网、线下实体店、保险公司以及体检机构。此外,与海外消费基因产业链相比,我国在下游线上基因垂直评价平台、第三方数据解读以及B端合作应用三个环节存在缺失。
目前,行业并没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商业模式,现阶段多数企业通过优惠价格、返卡、低价试用等方式获取用户,在数据积累基础上,探索以基因数据为核心的衍生商业模式。基因检测产品多以人群或检测维度为导向,如针对儿童、女性、男性等人群的检测,包括祖源分析、运动基因、营养代谢等10余种。基于该类维度的数据,需要与相应科研机构、药企、健康管理等机构企业深度结合,共同探索未来发展道路。
艾瑞认为消费基因行业发展可以粗略划分成两个阶段:阶段1搭建数据库价值,阶段2探索应用场景。不同阶段,企业的竞争能力与指标略有不同。在阶段1,消费基因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打磨产品,发现亮点维度;再由运营团队快速推广至用户,搭建数据库。基于行业初期,企业无法盈利,因此低成本的获客以及融资能力是快速拓展用户的关键指标。同时,技术及品牌能力的搭建为企业进入阶段2提供有效支持。在数据积累阶段,少数领先企业已经形成头部分化态势。头部企业通过扩展销售渠道和多样化的市场营销与促销手段,快速积累样本量。
安我基因是“美好生活连接者”的生活方式服务平台。公司成立于2018年4月,经过半年的市场调研和产品设计研发,于2018年10月正式推出安我品牌。围绕女性目标人群,以新妈妈、新女性、新家庭为方向提供基因检测产品服务,经过不断细化和短短一年的飞速发展,样本库已经激增至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头部水平。
安我基因-主打产品
致力于新妈妈、新女性、新家庭方向的产品研发
安我基因深刻理解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应用场景,从帮助婴幼儿健康成长、女性孕期管理以及科学指导健康生活三大领域出发,产品与服务涵盖科学育儿、健康管理、营养规划、运动指导以及肤质管理。安我基因以专业基因检测技术,为用户提供全新的健康管理理念和科学生活方式,特别针对新妈妈、新女性、新家庭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精准解决“三新人群”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生活健康场景需求。
安我通过特有的以大数据为算法核心的GenoPB™平台为用户建立GenoPB™标签,即以基因检测结果为参考的基因标签、通过问卷分析得出的行为标签以及用户表型标签。目前每个用户可建立接近2000+个GenoPB™标签,通过这些标签,安我可以更高效的了解用户的需求,为用户精准匹配后续商品服务等,进一步留存用户。
消费级基因检测用户可细分奋斗年轻派及健康养娃族
消费基因检测用户最初得知基因检测的渠道较为多样,主要是依赖于日常社交,如通过伴侣、朋友或家人的介绍或是微信朋友圈来了解。除此之外,部分用户还通过基因检测产品的官网或体检中心、医院等渠道开始了解基因检测。
用户多会主动购买,年轻派会帮伴侣买,养娃族优先给孩子48.4%的奋斗年轻派多仅为自己购买过基因检测产品,相比来说,健康养娃族更愿意为他人购买,47.7%表示为自己及他人都购买过。奋斗青年派主要给伴侣或父母买了基因检测产品,注重家庭的健康养娃族多半是为孩子及伴侣购买。
单次消费多在200-500元之间,健康养娃族的花费相对更高本次研究发现,整体来看消费基因检测的单次产品价格多在200-500元之间。分人群来看,健康养娃族购买产品的价格水平要更高,这与养娃族更倾向给家人购买套餐产品,愿意尝试基于外显子等技术研发的高价格水平产品有关,有36.3%的养娃族购买1000元以上的产品。
本次研究发现,与用户进行基因检测的功能性动机高度一致,用户更为关注的检测维度是健康风险、遗传疾病、营养代谢等与健康高度相关的内容,而体型管理、皮肤管理等与自身外表美观高度相关的维度也获得用户的关注。但区别于曾被“祖源分析”带动起来的美国市场消费热情,中国用户对祖源的兴趣并不那么昂然,这或许是因为,中国长久以来拥有重视家庭传承的国民性,用户不难对祖辈进行归根溯源。
用户满意度较高,准确性、指导性和维度充分性至关重要本次研究发现,用户满意度TOP2(非常满意占比+比较满意占比)达到86.8%,均值4.22分,介于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之间,可见使用过消费基因检测服务的用户更倾向于给这类产品较好的评价,而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与用户满意度关系最紧密的维度是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指导性和维度的充足性。这说明,与用户体验更为相关的是,用户是否能认同检测结果的准确和充分性,主要考验基因检测产品的技术水平、数据积累和解读能力。而检测结果对生活的指导性,则对基因检测服务后的数据应用场景提出更多期待。
养娃族表现出对结果准确性、指导性和影响力更好的评价本次研究发现,虽然养娃族的产品满意度从数值上偏高(top2=88.2%),从统计学对比来看年轻派和养娃族的评价其实并没有显著差异。但从各细分维度评价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来看,养娃族对产品结果的准确性、指导性和生活影响力评分明显更高。这与养娃族的检测目的性往往更明确、且有意识的将结果尝试应用在生活场景中的特点一致,这也说明,用户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产生的影响力,基因检测产品需要向场景应用和解决方案提出的方向延伸。
91.5%的健康养娃族以及78.9%奋斗年轻派表示未来一定或可能继续购买基因检测产品。小部分基因检测用户未来不考虑继续使用基因检测产品,主要因为产品价格问题或是暂时持观望态度。
用户最期待健康管理类服务,心理、运动、皮肤管理等同样值得关注基因检测用户最期待将基因检测后的结果与自己的健康联系起来,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指导方案。一部分基因检测用户还对心理、肥胖与运动、皮肤管理等细分领域的后续服务比较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