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丨研究报告
2019年12月31日, 艾瑞咨询联合微众银行共同发布了《2019年中国金融科技价值研究报告》。报告通过对金融科技企业及金融机构的调研,对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进行了分析,并从技术落地的角度,阐述了金融科技为业务带来的价值,并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回溯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历程,金融业务的技术应用从IT基础建设向前沿科技的逐渐过渡,经历了“IT电子化-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三个发展阶段,技术在金融业务环节中实现了越来越深层次的渗透,金融科技已应用于营销、风控、金融产品设计、业务协作等方方面面,金融科技在业务中的应用价值凸显。
从金融机构Fintech投入上来看,整体以头部金融机构为主。银行方面,除国有大行、大型商业银行等头部银行外,部分地方银行也在探索人脸识别、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应用,整体技术资金投入与增速均领先其他领域;保险公司呈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态势,头部保险公司IT建设完善且自主,前沿科技投入逐年增加,中尾部保险公司仍需不断完善IT建设;证券与基金行业目前仅头部企业在金融科技方面有少量投入,特别是证券行业受监管政策的影响,相对制约了新技术的使用。但整体来看,金融科技市场空间较大,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及金融业务创新的不断尝试,金融科技市场规模在未来1~3年将进一步增长。
技术发展方面,中国金融科技专利申请量全球遥遥领先,说明了中国在Fintech自主发展上具备一定领先优势,此外,头部金融科技企业也在积极推进开源生态建设,让金融机构及企业可在开源架构基础上开发出适用于自身业务的技术方案,降低了技术使用门槛及成本,也加速了国产金融科技底层平台的创新发展。头部金融科技企业成为推动技术开源和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如微众银行在2019年FinTech Day上发布了包括联邦学习技术FATE开源平台、区块链中间件平台WeBASE、金链盟底层开源平台FISCO BCOS等10款开源技术,同时也发布了金融科技加速器“We 加速”,首批七家企业加入其中,可依托微众银行的平台和技术优势,帮助企业实现科技化升级。此外,微众银行AI团队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工业级联邦学习框架 - 联邦学习开源项目FATE(Federated AITechnology Enabler),旨在为联邦学习架构体系和各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安全计算提供强有力支持,帮助社会各界在符合数据安全和政府法规前提下,有效和协地进行数据使用和联合建模,同时为立法和监管提供技术依据,微众银行AI团队已于2019年6月将其自研的FATE捐赠给Linux Foundation。业务价值方面,金融科技已经渗透到金融业务各领域,以借贷、理财、保险、支付等为代表的典型金融领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不少业务问题,金融科技在各业务领域中的创新与应用使业务痛点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解决。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金融科技可提供更优质的金融基础服务能力、简化金融业务流程、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的同时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不断驱动业务发展。我们基于金融科技在不同业务中的创新应用和对业务痛点的改善,总结提炼了金融科技在业务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获客效率的提升、风控效果的提高、产品设计的精细化/差异化、成本结构的优化和更高效的多方业务协作。价值一:智能营销精准捕捉用户画像、深度挖掘用户需求智能营销可精准捕捉用户画像、深度挖掘用户需求,通过整合多方数据,从多个维度实现对一个用户的深度理解和精准化定位,洞察用户潜在需求,并针对性地推出个性化品牌营销策略,有效降低获客成本、提高获客效率。
传统风控主要依靠人工进行身份信息匹配与查验,风控效果有待提升。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利用多维度数据及AI风控模型实现智能风控的应用,帮助机构精准排查潜在风险用户。如微众银行推出了基于舆情的贷中风控平台,辅助识别贷中用户画像,提升风控效果。
价值三:金融科技让金融产品设计去同质化,更加满足用户需求通常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的品类较为固定,同质化严重,缺乏产品创新。通过移动端、物联网设备等多方终端数据采集,利用大数据与AI技术实现用户需求深度分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产品同质化现象。该应用目前处于行业早期阶段,保险为主要的应用方向之一,虽无法形成“千人千面”的金融产品,但一方面可以通过更加精准的用户需求定位设计出更加符合大众需求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产品品类,让金融产品在更加贴近用户需求的同时,更加多样化。
价值四:技术催化金融企业优化成本结构、增强版块协同随着金融科技在业务中的逐渐渗透与应用,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对于大量人力的依赖正逐渐变小,冗杂的业务流程和运作逻辑正被优化,大量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被技术工具承担或替代,与此同时,获客效率、风控效果、业务增长等方面也受到了科技的促进作用。金融科技极大地降低了金融业务的获客、人力和运营等成本,技术支出在企业成本结构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强,金融企业的成本结构正被逐步优化、各版块的协同性越来越强、企业的工作效率也随之不断提高。
价值五:区块链通过组建联盟链网络,提升多方业务协作效率
如供应链金融、ABS等业务都需要多方参与并进行业务协作。由于传统IT技术的数据存储方式无法满足各金融业务参与方需求,所以无法构建一套企业间的业务协作系统。而区块链通过联盟链组网,可构建一套便于多方参与的链上业务协作系统,数据可经授权查看,智能合约等技术让业务协作链上化成为可能。
2017年5月,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在重点关注金融科技发展的同时强调了监管科技的重要性。之后,一系列鼓励监管科技发展政策文件陆续下发,2018年8月《中国证监会监管科技总体建设方案》的印发等一系列举措都为监管科技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金融业发展成熟度高的企业相比,中国的监管科技企业起步晚、数量少,2013-2017年美国以外地区全球监管科技融资企业分布中,中国还不到4%。此外,金融科技在业务中的逐渐应用让传统的监管模式无法满足监管需求,监管升级迫在眉睫。政策与需求的双重推动下,监管科技将成为一个争相涌入的市场。目前政策利好区块链技术发展,且区块链在金融服务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银行风控难、部门监管难等问题上都具备一定应用价值,这将带动金融机构对区块链技术投入的增加。2018、2019年中,银行业一直都是金融机构中区块链技术投入的主力军,保险、证券的刚需场景虽少于银行,但整体技术投入仍会在政策带动下呈增长趋势。随着金融机构加大区块链的技术投入与落地探索,也将加速区块链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
趋势三:金融RPA价值逐渐显现
金融业务中流程化、重复性工作较多。相比于人工操作,RPA结合OCR、NLP等技术可降低业务执行错误率及非法操作。通过艾瑞对金融机构的调研发现:约68%的金融机构认为RPA可以对金融业务产生较大的价值且愿意尝试,以银行居多;约15%的金融机构对RPA的使用持中立态度;约17%的金融机构认为RPA在部分业务领域中很难落地,主要原因为监管制约以及目前RPA技术无法适应业务规则的快速变化,持该态度的以证券、保险公司居多。虽然目前看来中国金融机构RPA技术资金投入力度并不大,但是,RPA落地的业务场景正在逐渐丰富,且其可以加速AI等技术与金融业务的融合。因此可以预见,随着金融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未来金融机构对RPA的投入会逐渐增加,RPA所产生的价值也将更加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