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年中国基础云服务行业发展洞察报告

艾瑞 艾瑞咨询 2022-11-09

基础云服务丨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

基础云服务市场规模再创新高,达到2256.1亿元。疫情作为一把双刃剑,虽然延缓了线下云业务进程,但是有效加速了企业上云,用云的紧迫感,培养和孵化新的商业模式和用云习惯,助力公有云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而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互联网的深化,行业云的扩张也为非公有云市场带来潜在增量机遇。

从云用户的角度看,虽然产业互联网进程仍处在早期,但是企业对云计算的理解已不断加深,进而从早期的为了上云而上云,转变为更有针对性的“精细化”上云。从云玩家的角度看,当前中国基础云市场格局进一步集中,市场座次再生变数,头部云厂商竞争加剧。互联网类云厂商和非互联网类云厂商,根据企业特点,技术特色,不断发力行业市场。同时,积极拓展产品结构,向能力类云产品发力,为市场竞争提供持续竞争力。

由于数字化基础程度不同,传统行业上云进程不一。当前,汽车行业在新四化背景下,技术能力,设计理念,软硬件产品均不断更新,与云厂商的链接愈加紧密。而在以工业制造为代表的第二产业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随着工业互联网和工业云平台的广泛应用,云化也迎来新的突破。

不同类型的云厂商在构建生态时,均保持纵向生态链和横向生态圈齐头并进,线上云市场和线下云产业双管齐下的策略。在完善自身产业链的同时,扩展自己的业务触达边界,并通过产业云更好地实现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融合。通过发挥云产业园的集群效应,提高行业影响力。
基础云服务市场追踪

基础云服务概念界定

提供基于云计算的IT基础资源及软件开发资源

国内基础云服务市场规模及结构

云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市场驱动因素或将转变

2020年,中国整体云服务市场规模再创新高,达到2256.1亿元,增速接近40%。虽然受疫情影响,多数线下业务发展受阻,导致很多建设周期长的云项目被迫延期,延缓了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但从线上娱乐到线上办公等需求显著增长,驱动泛互联网行业用云需求上升,带动公有云市场的逆势增长。同时,上云进程的加快将扩大市场对云资源的需求,带动IaaS市场份额的增长;上云思维的转变,以及对能力的聚焦,将推动PaaS的成长,并成为未来推动云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

疫情催化公有云市场扩张,行业云建设驱动非公有云市场成长

突发疫情成为云计算行业发展的催化剂,加速企业上云,助力公有云市场规模在再创新高,在2020年达到1500亿元。后疫情时代,用云习惯的延续以及疫情期间积累的上云需求的释放,将进一步激励公有云市场增长。

伴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各行业上云进程加快,“行业+云服务”模式快速推广。由于政策要求、安全需要、行业特点,各行业上云多倾向采用多云模式,进而推动非公有云市场进一步扩大。

国内基础云服务产业链

国内基础云服务产业图谱

国内基础云服务市场竞争格局

市场座次再生变数,“一超多强”格局或将改变

中国IaaS公有云市场前3厂商的座次再次发生变更。其中,阿里云、腾讯云仍稳居IaaS公有云市场前两位。华为云依靠其高增长态势,跃升至中国IaaS公有云市场的第三位。中国IaaS+PaaS公有云市场格局相对稳定。在IaaS公有云市场中排名靠前的头部厂商,在IaaS+PaaS赛道中仍居于主导地位。当前,互联网类云厂商仍占据该市场主导,但IT背景厂商增速显著。中国IaaS+PaaS公有云市场格局相对稳定。此外,上云企业逐步开始聚焦云能力建设,在数据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典型PaaS领域具有优势的综合性云厂商,依托其在PaaS领域的持续投入,通过先发优势抢占市场份额,基于技术能力塑造差异化优势。

基础云服务行业洞察

基础云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行业上云仍在早期,产业互联网发展潜力巨大

虽然,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互联网行业受到各界广泛关注,但是从国民经济收入构成看,传统行业仍处在支柱地位。因此,随着互联网行业逐步和传统行业相融合,产业互联网发展将产生广阔的市场空间,新的商业场景和商业模式也将驱动云计算在更广泛的领域升级和落地。但由于各行业数字化基础不同,产业互联网发展进程存在差异,多数传统行业数字化进程仍处在早期阶段。当前,中国七大代表性行业产业互联网指数均值为17.0,除金融,零售、文娱行业高于平均水平,第二产业的主导行业制造业,以及与人民基本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行业和教育行业数字化水平扔有待进一步挖掘。

疫情孵化新机遇,助云产业转危为安,后疫情仍需居安思危

从2020年开始,产业互联网逐渐成为云计算行业关注热点。但行业上云热潮刚刚起步便由于疫情被迫放缓。疫情期间,传统行业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从各行业GDP增加值(累计值)指数平均变化看,从事线下业务的商业实体均受到较大冲击。但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行业却在疫情期间,表现突出,在2020年上半年平均增长12.1%。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各行业加快复工复产,行业上云也重新紧锣密鼓的进行。虽然受益于疫情,在线教育,在线办公,互联网音视频,短视频,游戏等需求的扩大加速了云计算的推广,并培养了用户的云用习惯。但在后疫情时代,如何更好地延续新的商业习惯,以及更好地满足和支持疫情后更丰富的商业需求所产生的用云期待,将成为云厂商所面临的挑战。

云客户

产业互联网发展深化,云用户逐渐聚焦“精细化”上云

随着数字经济深化,推动互联网行业发展重点从消费互联网转移到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逐步渗透进传统行业的进程,是指各个垂直行业通过引入数字化及智能化工具,重组产业内部价值链。在内部价值链重组的过程中,不同行业的数字化基础程度、行业特征的差异,推动企业从早期的“从众式”上云,逐步转变为“精细化”上云,即要求云计算能力与行业特性相匹配,云服务选择和企业特点相结合。

云厂商

云厂商打造差异化,扬长避短;完善生态系统,取长补短

不同类型的云厂商结合自身优势,逐步在产品、技术、商业模式上,构建差异化优势,形成厂商独特的“护城河”。当前,互联网背景云厂商针对产业互联网特性,结合自身服务C端大流量,多用户的特性,着重凸显其PaaS能力(大数据、人工智能),从能力切入B端用户,在服务客户的同时,结合其当前需求,帮助客户规划未来数字化业务场景,“由远及近”布局云服务,并引入合作伙伴,以补全其在客户服务以及硬件产品集成方面的短板。而非互联网类型云厂商,则通过其商业背景所产生的独特优势,发挥其长期服务传统行业客户积累的行业理解及客户关系,逐步将云服务带入客户业务场景。此外,加大投入提升其软件能力并引入生态伙伴。在服务客户时,聚焦在优先解决客户核心数字化痛点,并逐步拓展和升级云服务落地范围,“由近及远”地推广云服务。

云产品

资源类产品仍占据主导,能力类产品获增长空间

从产品收入构成角度看,当前云计算产品结构仍集中在资源类产品,计算,网络(含CDN),存储三者在中国云厂商的收入构成占比为75.1%。而PaaS类产品收入刚超过20%。但随着企业上云重点的转变,各类云厂商已积极布局潜在热点赛道。结合基础运领域投融资结构,2020年基础云领域的主要投资重点集中在PaaS平台产品以及各类行业云平台工具。投融资热度反映出:1,云厂商通过投资形式,逐步完善自己在行业云产品生态。2,企业上云焦点已逐步开始关注能力类产品,其中数据类产品,如数据平台、数据分析工具等,已逐步成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引入重点。

云出海

因地制宜,中外云厂商服务出海市场策略各有千秋

当前,中国IaaS/IaaS+PaaS公有云全球交付市场的主流厂商类型集中在互联网厂商、海外厂商和IT背景厂商三类。其中,中国背景的综合性云厂商,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获取出海营收:1)围绕中资企业在海外的IT类基础设施建设,为其提供配套云资源及云能力;2)服务中国企业的国际分部,针对互联网/影音/娱乐/游戏等企业业务推广需求,提供必要云技术支持。而以亚马逊云科技为代表的海外厂商则依托其全球分布的基础设施,以及对不同地区云业务相关安全和合规要求的深刻理解,借助背景及能力优势,为中国出海企业提供广泛的支持。

云场景

协同云网端,助力车企新四化,丰富汽车行业场景

近年来,软件应用在汽车投入构成的占比显著提升。随着空中下载技术的成熟,汽车电子电器架构使汽车软硬件逐步解耦,推动软件定义汽概念逐步在汽车行业普及,导致汽车智能软件设备升级周期缩短,频率提升,要求车企具备更稳固的云能力以支撑快速拓展的应用功能。同时,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为代表的汽车行业新四化正推动车企与云厂商的合作逐步深化。车企陆续发现仅通过引入顶层的数字化应用并不能从本质上推动企业数字化能力,需要通过搭建从下到上完善的基础云设施才能更好地赋能应用场景,进而更深刻的引入云计算资源和能力,以解决场景中的痛点。

联合云数智,升级工业云平台,赋能工业互联网

工业制造作为传统行业的支柱产业,其上云进展将影响第二产业整体数字化进程。《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指出,到2023年工业企业及设备上云数量比2020年翻一番。为此,工业制造企业陆续和云厂商深化合作,拓展工业云平台的使用场景,针对工业互联网落地场景中存在的痛点打造专属解决方案。此外,工业云平台及工业互联网建设在强调普及率的同时更注重建设的质量以及体系的完善,通过深化基础云建设更好地助力云能力的发挥:底层基础设施建设要更好地实现云网的协同,扩大节点规模,提高节点服务质量;功能平台领域,更强调融合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手段,注重数字化工具对业务创新的支持,进而在整体工业互联网的广度和深度上齐头并进。

云生态

依托合作伙伴拓展业务边界,构建多元云市场

云厂商生态建设主要依靠“合纵连横”策略,围绕纵向打通生态链,横向拓宽生态圈。纵向生态建设思路,更多聚焦在补全产业链各环节,通过引入合作伙伴,以“取长补短”的方式实现对客户触达、产品部署、实施、交付、维护等各环节的覆盖。在横向上,根据互联网层级特征,充分发挥云计算的底座功能,不断赋能开发平台及多种行业应用,形成相应解决方案或资源池,进而更好的服务不同行业客户的业务场景和痛点需求。

建设云园区,打造云产业集群,孵化行业增长新动力

云厂商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在关注线上业务的同时,也积极利用厂商影响力,进行线下布局。在产业互联网背景下,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更好地将云计算的资源聚合效应与地方特色相结合,从而实现地方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打通。当前,从云计算园区分布看,仍围绕在中国经济水平较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并随经济发展策略迁移,逐步向中西部扩散。从园区类型及功能看,综合型云厂商提供的园区类型全面多样,目的在于吸引多类型企业以完善生态建设,扩张行业影响。

文章精选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原文👇)


专题
推荐

专有云的发展洞察    |    数据中心行业发展

DeVOps应用发展    |    互联网通信云市场

政务云的市场发展    |    低代码行业白皮书


👇点击阅读原文

免费查看及下载36页PDF高清完整版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