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一年內兩次事故,都是英國製造......
事發昨晨約9時30分,荃灣線往中環方向一輛列車駛入油麻地站時,車長驚聞異響,立即剎車,當列車停下時,有兩卡車廂已進入月台,惟第一卡車廂有兩組車門甩脫,並與月台幕門發生碰撞,一度冒煙。車長立即通知車務控制中心啟動處理程序,包括報警和暫停荃灣線來往荔景至佐敦的列車服務。
750人緊急疏散 兩人輕傷
未幾,大批消防員及警員奉召到場,與港鐵職員一同協助600名乘客經月台離開,另有150名乘客則使用車尾緊急出口斜道步落路軌到旺角站離開。其間,一名乘客不適,經檢查後自行離開;另有一名女乘客則告手腳輕微擦傷,需送廣華醫院治療。
乘客郭先生表示,事發時坐在車尾車廂,列車由旺角站開出不久,突然急停並震了幾下,列車有煙,車長其後廣播叫乘客冷靜,又要求乘客自行打開車尾的車門,沿隧道路軌徒步折返旺角站。他說車廂內乘客當時反應驚訝及疑惑,亦不知離開車廂行路軌是否安全,相隔數分鐘後有人行落路軌,其他人才跟隨,沿途亦見到有其他列車在他們斜前方駛過。
他又指,由於隧道環境昏暗,乘客要用手機電筒照明,雖只需行數分鐘便可返回旺角站,亦有車站職員在月台,但未有特別提供協助。
車門有橫有斜 有卡在幕門
香港文匯報記者在現場所見,列車脫落的兩道車門,第一道車門其中一邊打橫,另一邊傾斜;第二道車門兩邊都甩脫,卡在幕門與車身之間。此外列車的右車頭亦告損毀,有車輪已離開路軌,港鐵工程人員及消防員則到隧道和車頭位置檢查。
警方鐵路警區總督察(行動)段雅倫表示,事發後與消防和港鐵職員調查和評估,相信事件無可疑成分,其間警員有參與協助疏散乘客及維持秩序,並派員在不同港鐵站疏導乘客和協調路面交通狀況。另有反恐特勤隊人員到場支援,並在車站上巡邏及戒備。
港鐵車務營運及本地鐵路總管黃琨暐表示,經現場初步調查發現,列車第一卡的轉向架稍微偏向路軌,以及路軌旁有設備損毀和列車上有兩組車門移位。由於維修人員要先視察及評估損毀情況後才進行搶修,包括將涉事列車移走,其後才能修復路軌旁的損毀設備,故需一段長時間進行,但無法提供確定修復時間。受事故影響,荃灣線佐敦至中環站維持每6分鐘一班車,荃灣至荔景站每8分鐘一班車。
車輪已移回路軌 拖走列車
及至昨晚約8時,肇事列車的轉向架車輪終被移回路軌,其後被拖回荃灣車廠作進一步調查。港鐵車務總監李家潤表示,初步相信列車與路軌旁的金屬結構裝置發生碰撞而導致列車偏離,稍後會進一步調查原因。至於目前的搶修工程仍在分秒必爭進行,並會在拖走列車後,通宵全力搶修路軌旁受損的設備,期望於今日清晨恢復服務。他呼籲市民留意港鐵的最新公布。
運輸署署長羅淑佩指,事發後有16條專營巴士路線加強服務,港鐵亦有安排免費接駁巴士疏導受影響乘客,她認為公共專營巴士絕對有能力應付交通,而且港鐵路線網絡相當成熟,署方會觀察交通及路面擠塞情況,特別是今日繁忙時間作出安排,盡量加班令市民可乘車。
港鐵行政總裁金澤培代表港鐵向受事故影響的乘客致歉,他指非常重視今次事故,會詳細進行調查,包括聘請外地專家參與。
信號系統須同換 拖延英製舊車退役
據了解,昨日出現甩門事故的港鐵列車由英國製造,車型為M-Stock,港鐵維修人員一般稱其為「M車」,該型號在目前服役的港鐵列車中屬最老舊。近年M車屢屢出事,去年12月2日傍晚,一輛M車駛至銅鑼灣站時亦發生車門飛脫事故。香港鐵路工會聯合會主席林偉強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透露,今次甩門的「M車」已服役逾30年,港鐵近年一直有計劃全面換車,但由於換車需要同時更換信號系統,影響日常運作,令舊車遲遲無法退役。
昨日出現事故的「M車」列車是英國都城嘉慕公司(Metro Cammell England )生產,坊間又稱CM-Stock或M-Train。「M車」最早於1979年港鐵通車時投入服務,港鐵其後至1985年間又購入多批同款列車,並於約1999年對有關車輛進行過一次翻新,改裝為現代化列車。目前港鐵仍有大批「M車」正在服役,當中荃灣線全數逾30輛列車均使用該款列車。
林偉強表示,目前港鐵市區線列車普遍老舊,瀕臨退役,維修起來非常困難,「不少車都用了逾20年,事發的車輛更用了逾30年,一般按照出廠要求,超過30年的車應該要退役了。」他指舊車或多或少出現不妥,維修工作亦較困難,「但我相信能夠經過檢修、放出來用的車輛都應該是安全的。」
近年有計劃購新車換「M車」
他亦指,港鐵近年一直有購入新車以替換老舊「M車」的計劃,但由於信號系統的原因令舊車退役一拖再拖,「新車要用新的信號系統,但現在還在用舊系統,沒辦法適配,且目前港鐵的列車亦只僅僅夠用,特別是繁忙時段,多一抽(指多一輛列車)都無,有什麼事要維修都要盡快,所以我能夠理解公司沒辦法淘汰舊車。」
港鐵事故頻仍 議員促追責
港鐵多次爆出影響列車服務的重大事故,昨日油麻地站再現列車出軌事故後,多名立法會議員均指不能接受,直斥港鐵年賺近百億元卻無做好維修工作,更指若事故發生於平日繁忙時間或列車高速行駛期間,後果不堪設想,要求港鐵徹查。有議員更促請特區政府探討引入內地或海外鐵路公司參建香港鐵路的可行性,在引入競爭之餘亦可提高質量,完善香港鐵路網。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非常關注事件,已責成港鐵盡快徹查,強調特區政府會依照現行懲罰機制處理事件。根據政府現行懲罰機制,港鐵將面臨最高罰款2,500萬元,罰款須按機制回贈乘客。
林世雄昨日到事故現場視察,並向在事件中受傷的兩名乘客致以慰問。他要求港鐵盡快進行善後工作,在確保安全的大前提下,盡快恢復列車服務;同時,已要求運輸署與其他公共交通服務承辦商緊密聯繫,確保其他公共交通服務可以有效疏導乘客。
立會或調整議程討論事件
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主席、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昨早於事發後第一時間到荔景站跟進了解,並指今次是港鐵於一年內發生的第二宗類似事故,更涉及脫軌問題,比上次更嚴重,無嚴重受傷只是不幸中之大幸,希望港鐵盡快讓列車服務回復正常,減少對乘客造成的影響。他相信今次事故會觸及罰款機制,希望港鐵同時對乘客作適當補償。
他強調,鐵路的安全性至為重要,自從東鐵線過海段開通後,近期港鐵事故有所減少,惟港鐵仍面對信號系統等不少老化問題,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本來將於下月2日討論相關工作,屆時可能會調整議程,加入項目討論今次事件。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於事發後亦到油麻地站跟進,直言不能接受港鐵再出現列車事故,敦促港鐵必須詳細徹查事件成因,包括是否涉及日常保養維修存在失誤、列車或車站機件老化出現故障等,避免同類型事故再次發生,確保市民和乘客安全。
促研引入競爭提高質量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則揶揄「港鐵服務,日日退步」,他指特區政府除了必須調查事故原因,嚴肅處理是否涉及人為疏忽或監管不力外,亦要深思假如未來多條新鐵路線的計劃只讓港鐵一家公司負責建造、營運及管理,會否對港鐵造成超負荷壓力而爆煲。
他表示,早前已向立法會提交「選定地方的鐵路營辦商在同一城市下同時營運的模式和操作經驗」議題,要求研究日本公私鐵、深圳地鐵的模式,從而探討香港引入內地或海外鐵路公司參建香港鐵路的可行性;並已向立法會提出「香港鐵路的未來發展」的書面質詢,討論參與未來的鐵路建造或營運等細節。
質疑港鐵年賺百億懶保養
工聯會會長、立法會議員吳秋北亦批評港鐵在相隔不足一年再出現更嚴重的車門脫落事故,令人無法接受,促請港鐵向公眾交代今次事故有否涉及人為疏忽或維修保養欠妥並致歉。
他同時指出,港鐵去年賺95.5億元,利潤主要來自物業發展,車務營運虧損42億元,質疑港鐵管理層是否因此而疏於車務本業的管理,罔顧乘客安全。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批評港鐵在賺大錢之餘,維修的人力資源卻十分吝嗇,「留不住人才,導致青黃不接,更濫用外判和代工,加上系統老化,類似的意外只會愈來愈多!」他指特區政府作為佔75%港鐵的大股東,相關部門必須做好監督工作。
鐵路工會促港鐵認真檢視
香港鐵路工會聯合會昨日發表聲明指出,港鐵於短時間內重複發生性質類似且嚴重影響營運安全的事故,令人疑慮並非偶發性,強烈要求港鐵必須即時對管理、運營、維護等系統作全面認真檢視,排除所有肇因紕漏,以確保公眾及員工人身安全。
社評|事故頻生凸顯管治積弊 港鐵須深刻檢討真改善
港鐵荃灣線油麻地站昨發生懷疑列車出軌、車門飛脫事故,是港鐵在不足一年內發生的第二宗類似事故。港鐵作為本港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為市民提供安全、高效的軌道交通服務是主體核心業務;採取「鐵路加物業」的發展模式,目的也是為鐵路發展提供穩定資金來源,保障做好交通主業,特別是保障交通服務安全優質。港鐵大小事故難以杜絕,反映其公司管治存在亟待根治的弊端;港鐵現行的「服務表現安排」機制,事故處罰只針對公司,與具體崗位和個人無關,無足夠壓力促使港鐵改善管治。特區政府需認真考慮設立更到位的問責機制,切實加強港鐵安全管理,提升港鐵交通服務,對市民負責。
經過兩鐵合併、特區政府入股,港鐵在本港公共交通服務市場擁有主導地位,2021年港鐵在本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的整體佔有率增加至47.3%,每日平均載客量約為390萬人次。在「鐵路加物業」的成功發展模式下,港鐵成為全世界少數不需要依賴政府補貼的公共交通服務營運商,近年港鐵積極拓展多元化業務,經常性業務包括客運、車站商務、物業租賃及物業發展,港鐵近兩年的主要利潤由經常性業務轉至物業發展,去年物業發展利潤達93億元。
不過,港鐵最核心的業務始終是公共交通服務。港鐵實行「鐵路加物業」發展模式,業務多元發展,根本目的是圍繞公共交通服務,為維修建設鐵路、保障交通服務安全可靠、優質高效,提供充足財政資源。可惜港鐵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去年12月港島線列車於銅鑼灣站「甩門」,造成港島交通大擠塞,但港鐵未有汲取教訓,如今再犯同類過失,嚴重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即使無造成人命嚴重傷亡,但亦不能接受。
有資深行內人士指出,今次事件反映港鐵檢查維修欠妥,促港鐵查找原因並作出改善,避免重蹈覆轍。港鐵行車、運作安全茲事體大,與數百萬市民的利益安全息息相關,港鐵檢查維修保養的每個環節,都不容有任何疏忽大意,否則隱伏細小風險,不斷疊加,勢必導致不堪設想的災難。港鐵在一年之內發生兩次「甩門」事故,市民不僅對港鐵的安全管理產生懷疑,更擔心港鐵的管治出現問題。港鐵擁有龐大的管理架構、雄厚的人力物力,為何不能亡羊補牢、重犯低級錯誤?市民想知道,港鐵從員工到管理層有否把安全營運始終放在公司管治的第一位,港鐵管理層須以令人滿意的迅速行動,回應市民關切。
根據港鐵現行的「服務表現安排」機制,當港鐵發生延誤超過半小時的嚴重事故,便須向政府繳付罰款,每宗上限2,500萬元。2019年港鐵發生多宗大型事故,導致罰款金額達8,650萬元的歷史高峰。其實,設立罰款機制的初衷,不是為了罰款,而在於發揮阻嚇之效、遏止事故。但港鐵事故不斷,社會上不少意見一再指出,港鐵罰款機制只是針對港鐵公司,與管理層無關,無法促使管理層提高責任意識、改善管理水平。有意見更形容,政府作為港鐵大股東,「只罰港鐵等於罰政府和納稅人。」
政府、公共機構服務關係着普羅大眾,加強問責、提升服務是必然要求。特首李家超公布的首份施政報告,訂立約110個不同類別KPI。李家超表示,要讓市民有「獲得感」,切實感受到施政成果為他們帶來裨益,以便監督進度和成效適時改進,「如果有人失職、不積極、躲懶、怠慢等,就要問責。」港鐵的管理也要與時俱進、加強問責。特區政府應檢討港鐵的罰款機制,將其與港鐵管理層的薪酬待遇掛鈎,推動港鐵各職級員工更重視安全管理,以優質服務回饋市民,重新擦亮港鐵安全可靠的「金漆招牌」 。
記者:蕭景源、文森、唐文
報紙編輯:陳戈新、邵明、簡旼
網絡編輯:許佳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