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特區政府昨公布首份「未來10年可供發展土地供應預測」,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經過幾個月密集的覆檢和跨部門的協作,確認未來10年土地供應量將會達到3,280公頃,大概是兩個將軍澳般大小,估計可以至少興建49.3萬個單位,相對於「長策」未來10年需要43萬個單位的需求更多。目前不論公私營房屋的土地都已「搵齊」,強調政府有能力主導土地供應,期盼長遠能建立土地儲備以應對市場變化。新一份施政報告的一大方向是「提量」。陳茂波昨表示,政府未來會定期公布「未來10年可供發展土地供應預測」,提高透明度,既展示政府造地的力度和決心,亦便利公眾監察。昨日公布首份預測,未來10年(2023/24年至2032/33年)土地供應量將高達3,280公頃,相等於兩個將軍澳大小,估計可最少興建49.3萬個單位,他形容不論公私營房屋的土地均已經「搵齊」。未來十年可供發展土地變化。《長遠房屋策略》預測未來10年的總房屋需求43萬伙,政府找到可供發展的土地來源已超過該數目。陳茂波指,「土地供應預測」是指可供發展的土地數目,而「長策」的數字則是實際落成量及市場需求。數據顯示政府有能力透過積極造地來主導土地供應,支撐香港未來的產業和經濟發展,並且有空間長遠建立土地儲備,應對萬一出現需求特別殷切的情況。東涌北都交椅洲先後接力數據顯示,未來10年可供發展土地供應量呈逐年上升趨勢,由首年的110公頃,至第九年的610公頃。這10年間的供應來源主要是新區的開發,初期集中於東涌新市鎮擴展,之後「北部都會區」的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厦村、元朗南及新田/落馬洲等新發展區會接力成為主要來源,在中後期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及將軍澳第137區亦有「熟地」出現。至於可用作經濟用途的總樓面約1,033萬平方米(約1.11億方呎),政府提醒,不論房屋單位及經濟用途總樓面,都需要時間建設,因此不會全數於未來10年內落成建築。值得留意的是,目前估算的49.3萬個公私營單位、逾千萬平方米之經濟用途樓面、社區及休憩樓面,都尚未包括「具體用途正在研究的用地」,預計2031/32年度供應將達頂峰,因此未來供應仍將進一步增加。屯東綠帶107公頃研建屋此外,政府早前公布,將識別約255公頃綠化帶土地,若以地積比6.5倍推算,料可興建7萬個單位。政府昨進一步披露研究範圍,相關綠化帶分布於荃灣芙蓉山、元朗橫洲、元朗牛潭尾、屯門東、新田麒麟山以南、粉嶺鄰近梧桐河、洪水橋厦村邊緣及粉嶺龍躍頭鄰近皇后山,當中規模最大的單一綠化帶研究範圍屬屯門東,達107.3公頃,佔總數42%。問到最近銀主盤及負資產數量都有上升趨勢,陳茂波指,留意到有傳媒指銀主盤數量增加與政府放寬按揭保險門檻有關,因目前1,200萬元以下物業透過按保計劃可借八九成,但他認為兩者關係不大,因數據顯示按證公司的客戶目前違約斷供只佔0.01%,即1萬個個案中只得1個。目前的銀主盤主要來自財務公司的二按。至於負資產數字,預測第三季會上升,主要因樓價調整幅度較大。簡約公屋地已覓五六處政府昨亦回應簡約公屋的選址,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指已找到五六個地方,主要在新界區,既有政府土地,亦會有私人發展商借出土地。另外,問到會否重新規劃啟德跑道區對外交通系統,黃偉綸指過去曾提出高架橋單軌鐵路方案,但經研究後發現造價昂貴且日常營運會入不敷支,因此提出以多元組合環保連接系統取代,包括環保巴士、自動行人道、水上的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