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為了訪華團席位,他們爭起來了!

香港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 2024-04-10
香港文匯報訊

德國總理朔爾茨將於4月中訪問中國,當地經濟界正密切關注。德國《商報》稱,德企高層對於同機訪華的代表團席次競爭非常激烈。隨着行程的最終確定,名單中還會有更多人加入。美媒表示,德國頂尖企業高層紛紛不顧「去風險」的聲音,加入朔爾茨的中國之行,凸顯中國作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有德國企業界人士表示,與中國「脫鈎」是不切實際的,並認為最大的風險反而來自「脫離中國」。


德國總理朔爾茨將於4月中訪問中國。新華社資料圖片


據美國之音稱,中國對德國產業極為重要,尤其是汽車製造商,它們與中國的合作夥伴,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經營多家當地合資企業。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成玉表示,企業高管隨團是德國政府首腦對華國事訪問的慣例,這反映出德國政府和企業對中國市場自始至終的高度重視。經貿合作也是中德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企業行政總裁與德國總理一同來訪,印證了中德對加強雙方經貿關係的期待。



德產業資金外逃 GDP負增長

德國經濟在2024年遭遇動力不足的困境。「德國之聲」網站報道,目前德國的經濟前景看來很黯淡。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預測,今年德國經濟的增長率為0.3%,德國權威專家更預測該國經濟增長率僅0.1%。歐洲經濟復甦也面臨很大不確定性,近日歐盟委員會發表報告,將今年歐盟的經濟增長預期從1.4%下調至1.3%。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稱,德國的一些產業資金不斷外逃,而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去年也是負增長,因此急需盡快恢復經濟。德國企業期待透過此次訪問,能進一步發掘中國市場的機會。


歐經濟領頭羊 具風向標作用

楊成玉指出,德國經濟是歐洲經濟的領頭羊,具有風向標作用,這次政府高層訪華帶來大型商業代表團,正是看到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此次訪問釋放了一個正面信號,也為其他歐洲國家樹立表率作用。儘管歐洲一些政治人物和媒體一再唱衰中國經濟,但事實證明,德國企業仍非常重視中國市場經濟發展,期待進一步深化雙邊經貿關係,這對促進疫情後德國經濟復甦也扮演重要角色。


德國工商大會總經理萬斯萊本表示,「身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中國是許多中間產品和原材料的重要供應商,也是德國產品的重要銷售市場。」然而地緣政治局勢及中美之間的緊張局勢,是企業面臨的不確定因素,萬斯萊本警告說,「德國企業對全球日益增長的保護主義感到非常擔憂。」


馮德萊恩「去風險化」政策未獲歐支持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2023年3月推出全面、系統性的去風險化策略,重點在於對外投資審查和出口控制,雖然未指明針對中國,但字裏行間卻是滿滿地針對中國。說白了就是要拉上歐盟與美國的對華經貿圍堵同步。不過馮德萊恩的政策推出快一年,還是無法得到關鍵成員國的支持,隨時無疾而終。


馮德萊恩的親美反華立場未獲歐盟成員國普遍贊同。法新社

德法對華經貿政策成阻力

歐洲正面臨民粹主義的浪潮,加上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回朝的可能性愈來愈大,歐洲最不想的就是在這個時候與中國打貿易戰,這一切使得馮德萊恩的新政策不合時宜。另外,歐盟兩大龍頭德國與法國的對華經貿政策,幾乎在所有方面都南轅北轍,也是這政策未能獲得支持的一大原因。


馮德萊恩的親美反華立場,在歐盟成員國裏並沒有得到普遍贊同,一些成員國很希望在中美之間行使自己的國家主權,而不是完全由歐盟越俎代庖。中國的強硬報復對歐洲各國也是明確的提醒。在立陶宛不自量力要提升與中國台灣關係的時候,中國事實上封禁了立陶宛的對華出口,連德國大廠在立陶宛的生產也被殃及。


歐盟還在歐洲跨國公司裏發起調查,要弄清中國的各種所謂「非市場行為」及實際傷害,但歐洲公司不願配合,也是怕歐盟的最終行動沒有什麼用,但自己在中國的利益首先遭到報復。


馮德萊恩作為美國利益在歐洲的代言人,推進美國利益高於保護歐洲利益,但又不能做得太明顯,只能用人權、價值的借口掩飾,但當歐盟經濟陷入種種困難的時候,在真金白銀的利益當前,馮德萊恩只能敗陣下來,難怪她的親美反華之路愈走愈窄。


香港文匯報綜合報道

報紙編輯:林輔賢

網絡編輯:沈雁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