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菩萨做朋友
【作者介绍】
宗翎老师,浙江大学本科毕业,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他经历丰富,曾是科研专家,也担任过扶贫副县长,曾是浙大兼职教授,也创业开过公司,又于数年前,落发出家。宗翎老师学佛三十多年,风趣幽默,知识渊博,且有多年实修经验。他的文章既轻松诙谐,又逻辑性强,既饱含哲理,又通俗易懂。
(本文约5000字,大约需要 8 分钟。为了方便阅读,特地分了小节。)
1
“唉!这个人太不靠谱了。”一个小伙子垂头丧气地来找我,说是生意遇到了严重问题,十分迷茫。
他的问题纷繁复杂,但是总结下来也很简单,无非就是遇人不淑,被合作伙伴给骗了,以至于不但投资款打了水漂,还欠了一屁股债。他为人敦厚包容,被害成这样也没有恶言相向,评论合作伙伴时最多的用词是“不靠谱”,换了别人早就破口大骂“那个死骗子”了。
我问他:“你和合作伙伴早就认识了,创业之前难道没有看出他有问题吗?”
他说:“之前我们一直关系很好,我也很信任他。当时听他说得那么好,而且做出种种承诺,感觉生意前景非常好,一时头脑发热,就投了钱进去。”
我脑海中一下子就浮现出了那个人的形象,其实我见过他几次的。
印象中,他总是不正面回答问题,给人一种“语无伦次,莫名其妙”的感觉,而且满脸堆笑,永远有说不完的奉承话。且不说按照某些相面术,这就是典型的骗子之相,就算按照孔夫子“巧言令色者,鲜矣仁”的教诲,也是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不是个正人君子。然而这个傻憨憨的年轻人就和这样一个家伙整天厮混在一起,直到彻底破产才如梦初醒。
唉,这世上不知有多少人都是因为交友不慎被害惨了!
他的经历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段往事。
我曾经花了很多金钱和时间帮助一个朋友,他最困难的时候连生活费都是靠我支持,后来创业也是靠我出钱出力帮他,简直可以说对他有“再造之恩”。当时他似乎也把我当成好朋友,但后来仅仅是因为我无法继续帮他了,他就到处说我的坏话,直到现在他还欠我一些钱没还。我当时很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没有良心呢?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想起,他曾多次和我提起他的父母,但往往都没有敬意,而是各种抱怨和指责。我恍然大悟,他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感恩,我帮的那些忙他又怎么会感谢呢?所以后来我要和一个人深度合作或交往之前,一定要考察他对父母的态度,“不孝之子必少仁义”,可以说是千古不易之定律。
2
人在世间,父母、兄弟和孩子是选择不了的。近圈人际关系中有选择余地的,只剩下朋友和配偶等不多的选项。配偶往往是人生后期才出现的,甚至有些人从未有过配偶(比如本人),而朋友则是贯穿人的一生,几乎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人要过好这一生,一定要学会如何交友。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怎么看待交友问题的呢?
在《论语》中,孔子明确提出有三种人可以交,三种人不能交。
“友直,友谅,友多闻”:要结交正直的人,结交诚信的人,结交见闻广博的人;
“不友便辟,不友善柔,不友便佞”:不交装腔作势内无信义的人,不交谄媚逢迎弯弯肠子的人,不交夸夸其谈诡辩无知的人。
有人问孟子怎样交友?孟子说:“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友其挟也。”就是说交朋友,就只是看他的品德,不要掺杂任何别的想法,比如他身家百亿,他哥哥是组织部部长,我是不是能借机捞点好处之类的。
儒家经典讲的道理都很正确,就是有点死板,读的时候总觉得有个老先生在板着脸训人。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道家交友哲学,仙气十足,那叫一个洒脱。
《庄子》里有个很动人的故事:有三个人,分别叫子桑户、子琴张、孟子反,名字虽然有些雷人,但思想真的很有境界。有一天他们在一起坐而论道说,“谁能够呆在一起而又没在一起?谁能够互相交往而又没有交往?谁能够驾雾登天,探索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穷终?” 于是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成了好朋友。
我也希望和朋友是这样的互动:平时君子之交淡如水,但又彼此温暖关怀,有什么事情,无需多说,相视一笑,彼此都懂了。哎呀,实在太美好了!
3
佛家对交友的论述也是洋洋大观。比如《佛说孛经》中,佛陀就教导人们,朋友有四种,眼睛要擦亮:
第一种朋友“如花”。不是周星驰电影里的那个丑女“如花”啊,是说他把你当成花一样对待。你盛开的时候他把你戴在头上,你枯萎了他就把你扔在地上。这种人会以自我为中心去利用别人,甚至欺负别人。
第二种朋友“如称”。他总是像天平一样不停“称”你的分量,并据此动态调整对你的态度。当你富贵的时候,他就特别看重你。一旦你穷困失意,他就轻视你。这就是势利眼嘛。
这两种朋友都不可交。那么应该交往什么样的人呢?
第三种朋友“如山”。佛陀解释说:“譬如金山,鸟兽集之,毛羽蒙光,贵能荣人,富乐同欢”。这样的人有福报,有德行,人缘好,喜欢分享和布施,能与朋友共富贵。
第四种朋友“如地”。佛陀描述说:“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给养护,恩厚不薄。”大地能生长万物,能储藏万物,能承载万物。这种朋友谦虚敦厚,平等待人,他帮助我们,包容我们,付出不求回报,更不会嫌弃我们。
传统文化经典中关于交友的标准论述极多,限于篇幅,也只能聊举数例而已。如果今天我们被朋友坑了,或者被老公/老婆抛弃了,生气郁闷寻死觅活也不起作用。我们可以好好想一想,是不是自己没有把握好交友准则?否则将来还会继续被坑。
在佛家看来,交友不但对这一世的幸福至关重要,对未来的生生世世影响也很大。
《正法念处经》中说,要想死后生于三十三天,就要“常行善业,捨于不善,其心质直,远离恶友,乃至不与同路而行,不共言论,不与同住。”连走路都别和恶友一起,真够绝决的了!
连升天都要远离恶友,想成佛当然就更不用说啦。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中,佛说:“皆因善友证菩提,出生七觉能修断,增长八正作佛事,远离恶友如怖火。”这简直说得再清楚不过了,要成就菩提,不但全靠善友帮忙,而且要“防火防盗防恶友”。
同时,佛家也深刻地认识到,交什么样的朋友既是一种因,也是一种果。要多积善行德,增长福报,才能从根本上确保远离恶友,得遇善友,否则你的恶业就会感生出一票恶友缠住你,让你生不如死还无法脱身。
佛家甚至从改善业力的角度提供了具有实操性的解决方案,比如《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说,如果众生奉施器皿,就会得到十种功德,其中之一就是远离恶友。学佛之人必须知行合一,所以这次上山,我准备供养七哥一个胖胖的卡通大茶杯。
4
可能是因为上辈子业障太重,而且没布施过茶杯,老衲这一生很容易轻信别人,在交友方面吃过很多亏。但是吃 N 堑,长 N 智,最终我也总结出一系列的交友标准,简单地说,就是“仁义礼智信”:
1)不仁之人不可深交,因为他不会为别人考虑,自私不感恩,只会利用你;
2)不义之人不可深交,因为他随时会出卖你,关键时刻不会为你说一句话;
3)无礼之人不可深交,因为他内心不尊重别人,很容易产生矛盾;
4)无智之人不可深交,因为他愚痴而顽固,会浪费你的时间,甚至还会坏事。
5)无信之人不可深交,因为他说话不算数,做事不靠谱,无法信任。
按这五个标准得分都很高的人,就是儒家说的“君子”了,无论财富、地位、学历如何,都是可交之人。这在世间已是上品,有幸遇到一定要珍惜。朋友在精不在多,审慎交友会带来顺缘与平安,而盲目社交不但浪费时间,甚至可能引火烧身。
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也要努力成为君子,否则就会成为善友们嫌弃的对象,只有“如花”才来光顾。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交往的对象其实就是我们自己业力和心念的投影。只要不断改善业力和心念,我们的朋友圈就会越来越“高大上”。
5
人的一生能深交几个真正的君子,也算是不枉此生了。如果运气好,能找个菩萨做朋友,那就更幸运了!
前些日子经人引荐,我认识了一位年轻法师。他曾七步一拜,从四川雅安一路磕大头到拉萨,整整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出发时他身上几乎没带钱,一路历尽风霜雨雪,饱受饥渴劳累,甚至冒着死亡的风险,他都丝毫都没有退却。这样的一个“金刚勇士”,待人却真诚温暖,令人如沐春风;分析问题时,又常常鞭辟入里,独具慧眼。讲起过往那段“惊天地泣鬼神”的朝圣经历,他非常谦虚淡然,然而眼神中却透出一种超越天地的坚毅和洒脱。
老衲一向又懒又怂,一怕苦,二怕死,与革命先烈完全相反。我曾经嘲笑七哥曾经要饭行脚是“自己找罪受”,象这种一路乞讨拜到拉萨的事情更是打死我也不会干的。但是那天,我被深深地触动了,感到很惭愧。我觉得真正的修行人就应该象这位法师那样,勇猛无畏,生死无惧,精进修行。有好几天的时间,我觉得自己念经观想的专注度都提高了很多,这就是善友的力量!
《大般涅槃经》云:“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不与世诤,不为世法之所沾污。何等为十?一者信心;二者有戒;三者亲近善友;四者内善思惟;五者具足精进;六者具足正念;七者具足智慧;八者具足正语;九者乐于正法;十者怜愍众生。善男子,菩萨具足如是十法,不与世诤,不为世法之所沾污,如优钵罗花。”
我遇到过不少这样的善友,他们清净、慈悲、智慧、精进,行于浊世却出污泥而不染,犹如世间罕有的优钵罗花,那种功德芬芳沁人心脾,令人一见就终生难忘。
6
前些日子的一个清晨,我突然感到特别难受,头晕目眩,胸闷气短,上吐下泻,有时感觉眼前的景物在不停地转动,甚至无法维持平衡,随时会一头栽倒。当时母亲正在住院治疗,我想到这样下去不但照顾不了母亲,可能自己都会废掉,一慌之下,瞬间进入怂包模式,我挣扎着发了个微信给七哥,麻烦他帮我念经加持一下。
七哥只回了一句话,但充满力量:“让我来承受这一切吧!!!”
过了一会儿,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虽然什么药都没吃,但我真的觉得好多了,于是我赶快告诉了七哥。
七哥回消息说:“我今天开始连续三天念药师佛心咒,为你和你妈妈还有天下所有正承受病痛折磨的人念诵,愿都能早日康复!祈请师父加持,愿我有能力替众生承受一切病痛!”
过了几分钟,七哥又发来信息:“刚发完信息,忽然号啕大哭起来。想起自己学佛晚,以前造业多,什么也不懂,持戒还很差,其实有个健康的身体太浪费,要是能供养给师父供养给师兄就好了。”
七哥这段话把我也弄哭了。后来又收到七哥的消息:“刚才接着瞎哭了一阵,眼睛居然肿了。”
我脑补着帅酷的七哥哭成金鱼眼的样子,一时又想笑又感动。
过了一会儿,一个不信佛的好友听说我病了,很担心,我就告诉他:“我们寺院有个和尚特别厉害,而且特别慈悲,他听说我病了,就发愿说把我的病转移到他身上,结果我很快就好多了,什么治疗都没做。”
他很好奇地问:“那这个和尚现在怎么样了啊?”
我想逗他一下,就说:“眼睛肿了。”但我没告诉他,七哥的眼睛其实是哭肿的。
发完这条信息,我差点笑出声来。我以为他会说:“这太神奇了!” 或者“这只是巧合。”
结果,他回复说:“这个愿怎么发?也转移到我这里吧。”
我震惊了。凭我多年来对他的了解,我知道他不是在开玩笑。
于是我说:“别转移了,我宁可这个病还是在我自己身上,也不愿意害别人。”
他很认真地说:“我年轻力壮。”
我说:“你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个美女老婆,多少人都指望着你。我是孤家寡人一个,即使我妈也还有我姐照顾。一个穷和尚,死了拿个破草席一卷,随便扔到哪里一埋就完事儿了。”
结果他竟然说:“那不是的,谁的皮囊都一样,你的意念和修行才是最宝贵和最伟大的。”
一个无神论的傻小子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我又惊讶又感动,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7
这让我想起了必经之路认识的一些朋友,他们有的是佛教徒,有的根本就没有信仰,但每个人都很纯粹,纯粹地做着纯粹利他的事。我忽然觉得,这些朋友,不就跟菩萨一样么?谁说菩萨一定高坐莲台之上?谁说菩萨一定是佛教徒呢?
就在我生病期间,他们中有很多人都关心地问候我,给我寄来药物和补品,甚至还有好几个人像七哥一样发愿替我承受病苦。
我忽然有一种幸福感,是啊,我找了一群菩萨做朋友!
那几天,这些菩萨善友汇成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深深地触动了一向自私和放逸的我。我也发了一个很真诚的愿: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我一定要把后半生用在修行佛法和利益众生上。我要用生平所学去帮助千千万万的众生,一直奋斗到死的那一刻。直到化为灰烬,直到轮回的尽头,永不退转!
在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生病也好,死亡也好,都无所谓了。
原来生病并不一定是坏事,原来这些善友都是来度我的。
8
带着深深的幸福和感动,我画了一幅小画,献给七哥和所有亲爱的善友们,并配小诗一首。
善友香高洁,如优钵罗花。
何幸于浊世,众里又逢他。
虽然在很多人眼里,我只是一个无家无业的孤僧,然而我却有幸遇到了如佛般的师父和菩萨般的善友。
这一生,我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