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库在招人,要不要应这个聘?

张立宪 读库 2020-10-31

先来几盆冷水

新年伊始,读库开始又一轮招聘。在有意找工作、换工作的同学端详具体事宜之前,请允许我先务虚一下。

发布这则招聘启事的时候,我内心也有些犯嘀咕:如果是我的弟弟妹妹或自己的孩子,会让他来应这个聘吗?

说实话,我是有些忐忑,而这是此前屡次招兵买马时所没有过的。

所以先给那些开始兴奋起来的同学泼六盆冷水。


一、我的忐忑首先来自这个数据:读库共有六十名左右的员工,比照2017年年初与年底的人员名单,这一年间有八人离职,其中四名工作时间不到一年,另四名已经有三年上下的工龄。还不包括这一年间四名短暂来去的同学。

各自有离职的理由,也有不同的情感流露,无需再矫情地表示惋惜和不舍,但这样的流动、流失,确实是俺不愿意看到的,同时也需要让大家知道:即使应聘成功,也并不意味着一份踏实稳定的工作。


二、我们的招聘条件,一言以蔽之,对出版要有真爱,要有真本事。没有真爱,熬不下去;没有真本事,做不出来。

说来简单,但真爱和真本事是笔试和面试不出来的。当事人是真的具备,还只是满足自我装饰和求职需求的一种错觉?有的人就是错爱了一辈子,力不从心了一辈子。

或者,当事人有真爱和真本事,但谁能保证对他做出准确评估?有的人就可能被误判一辈子。

残酷如斯。

有没有真爱?有没有真本事?不假思索地回答过这个问题之后,最好再问自己第二遍、第三遍。


三、编辑出版工作,面临的大部分事情都没有非对即错的标准答案,没有高下立判的最优方案,充满模糊性、不确定性,又不可几种主张并存,只能做出决断,尽管难以割舍。

所以一个编辑要做的,主要是说服。说服自己,说服作者,说服同事,说服上游和下游,说服读者和市场。

表达能力欠缺的人(我们的教育背景中尤其盛产),能把自己憋死。

在正面强攻的过程中发现技不如人,能把自己囧死。

许多微妙幽深之处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能把自己哭死。

分歧一旦产生,只能靠大嗓门、坏脾气、好体力来耗到最后,能把彼此累死。

因为理念冲突,郎才女貌的人儿不能情投意合,能把大家急死。


四、这又是一个易学难精的工作,入职的门槛并不高,但需要漫长的时间来打磨,把手足无措打磨成镇定自若,把草木皆兵打磨成眼光精准,把熟视无睹打磨成敏感而有想象力。

几年过去,十几年过去,从有想法到有办法,从可以想象到能够实现。从不耐烦到耐烦,从算计到计算,都只是一念之间。从力排众议到刚愎自用,从卓尔不群到泯然众人,也只是一念之差。

且不是人人皆可成就。稍有闪失,就会把聪明沦落为小聪明,把一个曲尽其妙的智力工作者沦落为度日如年的小时工。

风险极大。


五、更需要提醒的是,这个行业的收入还不高。这样说并非心安理得,却是无力改变的事实。无需同行之间的攀比,也不必用收入更低的职业或行业来宽慰。

普通编辑的年收入在一二十万元之间,这样的收入在这样的城市,哪怕再翻一倍,也仅能维持个温饱而已。

我们完全做不到清高脱俗,更不能听任自己员工的收入很低而无动于衷。

读库在努力活着,并尽量活得更好一些,但这是在和大家的生活成本和物质需求在赛跑,极有可能跑不过对方。

当我们能够做到收入较高时,不会用那份薪资来说事儿,但目前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提醒大家。


六、最可怕的是,如果你最终决定离开读库,却发现离开的也许是整个出版业。

新闻界的溃败已经为我们示范了先例。原来是一个人从这家报社转到另一家报社,或者从杂志社转到电视台,但如今则是各家报刊或关或停,难以为继,媒体人转向了新媒体、自媒体,甚至完全陌生的新行业。

出版界也出现了这个苗头,这片草地越来越养不活、吸引不了原来那么多、那么好的动物。一个编辑离职后,给他发工资的新东家不再是另一家出版机构,而可能是网站或其他公司,上司是他昔日的属下或晚辈、实习生。

用了许多年潜心钻研编辑业务,却需要面对整个行业日渐聚拢不起人气的事实,改行又有极大的成本。

几年的时间,耗上你最好的年华,得到这样的结果,是否会感慨自己是在虚掷光阴?


再往下说,这则招聘启事估计就没人搭理了。有兴趣探讨人生的同学,可以延伸看下我的两篇文章。

一篇乐观点儿:一个多数人不愿举手赞同的问题

一篇悲观点儿:《让我们好好悲观一下》



这次要招什么样的人?


六盆冷水依然浇不灭的同学,欢迎继续收看。


下面的招聘启事岗位明确,目标清晰,欢迎学有所长、术有专攻的同学以及业界精英加入。


请来信的同学务必注明自己想应聘的是哪类岗位,并用你所接受的专业训练、具备的职业技能,可以胜任的工作能力,以及相关经历、个人作品和业绩来增加自己的说服力。


希望你可以提供自己的个人微博或微信公共号链接,让我们可以更深入真切地了解你。


A.图书编辑

可以胜任一本书琐碎、精细、严格的出版流程,为作者、读者提供让人放心乃至惊艳的专业服务,能把寂寞又平淡的编辑工作做得漂亮又舒服。
目前我们的产品线分为以社科、纪实、人文、艺术类图书为主的“读库”,以及覆盖各个年龄层、涉及各类早期阅读的儿童图书“读小库”。欢迎在这些门类图书(以及更具体而微的出版方向)中有过深耕经验的编辑加入。

有良好外语水平、擅长处理译稿的同学是我们最需要的。

我们同时需要具有较高艺术审美能力,以及海内外美术资源的同学。

如果你对电子阅读有兴趣有感悟有经验,也欢迎与我们一起探讨另一种出版形态。


B.美术编辑

认同读库的装帧设计理念,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想象力,熟练掌握各种设计工具,可以把美好的想法付诸实现。
除图书设计之外,最好还具备文化创意产品及工业设计的兴趣和能力。

团队精神和合作意愿,可以跟编辑完成良好沟通。


C.市场营销

具体的工作有市场开拓、活动策划、客户维护、读者互动。
既有耐心又细心的性情,又有合同管理、财务统计、产品进出口等专业能力。

鉴于目前我们市场部门的小伙伴对数学的畏难情绪,具备高超熟练的数据处理能力的同学是我们优先考虑的。


D.电商运营

负责读库各网络销售平台的运营和执行工作。具体工作有店铺日常管理,制定产品销售策略和页面优化,数据监控和分析。
熟悉电子商务的运行规则、运营环境和业务流程、软件工具。


给应聘同学的提醒


请有意应聘的同学发送简历、近照、相关资料、个人要求至 zhaopin@duku.cn


截止时间:2018年1月15日。


每一封邮件我们都将在三个工作日回复以确认收到。
落选或中选结果,我们会在2018年1月31日前逐一通知各位应聘者。

办公地点在北三环、北四环之间,临近地铁十号线和十三号线的芍药居站。

因为这次招聘涉及的岗位较多,既希望有菜鸟新生,也期待有资深专家加盟,所以薪酬待遇方面容待面谈。应聘的同学也可把自己希望得到的报酬在邮件中说明。

一些岗位涉及专业技术能力,需接受面谈和笔试。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同事?


把前两年写的一篇文章再贴出来,与有应聘意向的同学共勉。希望我们可以达成以下这些共识。



我们最看重的特质是:他得是一个成年人。

这种成年,并非生理年龄,而是心智上的成熟。一个人真正摆脱了对他人经济上、情感上、精神上的依赖,没有外在的扶助和认可,也能活得好好的,能够切实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为自己的行为担当,明白做事情的分寸,和自己的行为尺度。相反,那些外表光鲜、内在孱弱,离不开别人哄劝和夸奖的心理巨婴,委实伺候不起。

既有坚持初衷的勇气,也有调整方向的智慧,既有对抗挫折的耐心,也有面对成功的清醒,他想的是如何减轻周围人的压力,而不是成为他人的负担。有这样品质的人儿,哪怕他还是个在校生,也已经成年了。

一言以蔽之。我们要的,是“管理型人才”。

没错,哪怕他目前只是一个见习编辑,暂时干的是库房小工,也需要他成为管理型人才——他要具备管理自己的能力。

古希腊哲学家六哥拉底为这种“管理型人才”列出六种特征:

一、他可以做好自己的目标管理,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规划,有实现梦想的勇气和能力,和切实可行的步骤和办法。
二、他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把自己的精力和智力做好合理配置,并不时享受到阶段性成果,而不至于对自己的拖延和虚耗无可奈何。
三、他能够管理好自己的行为,知道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一个职场中人的应有之义是什么。他既是问题发现者,也是问题解决者,而不是情况抱怨者。
四、据说智商、情商之外,还有一个词叫“群商”。他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控制住负面、不良情绪的蔓延和毁灭性后果,有和同事愉快相处、开诚布公面对分歧处理矛盾的能力。
五、他能够维护好自己的知识更新,学识和思想处于开放、活跃状态,有吸纳新鲜事物的勤勉,有检讨自己缺陷的气度,不至于固步自封,心智停滞,或洋洋自得,或怨天尤人。
六、他可以廓清事情的边界,分得出善意和恶意,哪些是无心之失,哪些是有意之为,哪些是不可救药的愚蠢,哪些是可笑又可敬的失误。

我写过一篇小文,名为“宽敞”,希望我们不阔绰,但可以做到宽敞,对员工的岗位要求是宽的,给大家的成长时间是宽的。同样,我们希望应聘者也有一颗宽广敞亮的心,可以从容地面对一些进退和取舍。

这种不愁找不到工作的人,才是我们要和他一起工作的人。

永远懈怠,永远振振有词;永远无能,永远气急败坏。对这类老师,我们只能抱有躲之惟恐不及的敬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