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永辉超市「翻车」这一幕,我终于读懂了任正非的那句「活下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王耳朵先生 Author 我是王耳朵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3W互联网深度精选
来源 / 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前几天,一则“停业公告”将永辉超市推上风口浪尖。
作为一家成立了21年的大型连锁超市,其门店数量曾在2019年达到1440家,总市值曾高达1064亿元。
可从2020年开始,门店相继减少,截至今年8月25日,在福州两家店宣布关停后,已有387家门店关门大吉,其市值也缩水700多亿。
其实,永辉也不是没有想招。
它先后进行了“超级物种”“永辉mini店”和“仓储店”等新业态探索,但迟迟未见成效。
去看看一众网友的评论,你会发现原因有很多。
除了自身“步子迈得太快”,大家提到更多的是大环境的影响,比如“疫情”、“电商”、“大众的消费习惯”……
想起前几天刷屏的那篇文章:
《任正非最新讲话:未来3年,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
“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这些大型企业尚且如此,更别说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了。
未来3年,握紧手里的每一分钱,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的必修课。
如果有一天倒下了
可能并不是我们的错
为什么这么说?
和大家看几个具体的案例。
最近知乎上有一个爆贴,一个高赞回答列举了一连串身边人的故事@心情。
一个做高端建材的朋友,之前面对的都是别墅客户群、家族企业,年产大几千万。
虽然扛过了疫情,但是这两年需求不断减少,厂子还是倒了,不仅欠了很多外债,连厂房、设备都被拿去拍卖了。
一个同学,开了两年的家装设计公司,在疫情期间彻底黄了。
自己房子车子都换作抵押,小贷也撸了一个遍,连准备结婚的女友也分手了……
做烘焙、开奶茶店的朋友,也都遭遇了危机。
有的退而求其次,换个次点的位置,改行了;有的觉得没啥希望,干脆转让了。
答主自己也曾是一位年营业额1000万的小老板,17-19年企业做得比较顺的时候,赚的钱全部用来扩张,只留2、3个月现金流。
到了今年春节,随着订单越来越少,最后也不得不给自己的员工发了遣散费,背着巨额外债,原地解散。
类似的故事,我也曾在读者留言中见过。
一个公司要招电话客服,收入结构是底薪+提成。
今年三四月份,来了不少从培训机构、房地产、纺织行业的跨行求职者。
一位本科毕业的培训老师,在和HR沟通的时候,哽咽着问道:
“如果我每天都加班,可以预计超过7000吗?我供车供楼,孩子上幼儿园……”
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碰上疫情失业了。
找不到工作,眼瞅着存款所剩无几,就去开了个茶店,可利润少之又少,还得啃老,真是难以启齿的难。
还有她,丈夫做生意亏了几百万,家里一地鸡毛,孩子跟着她这两年一直在过苦日子。
在看我文章的时候,她刚刚收到银行要起诉她的短信……
从大企业到小老板,再到平凡的我们。
每个人的生活,似乎都在同一个节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想起《三体》中的一个概念:“恒纪元”和“乱纪元”。
恒纪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大家过得是太平日子,人们按部就班,甚至躺着赚钱。
可时间一长,“黑天鹅”出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重置,这就是乱纪元。
时代的洪流下,没有任何人和事能够独善其身。
有一天倒下,或许不是因为我们做错了什么,而是世界变了。
活下来是最重要的
乱纪元之下,对于普通人来说,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活下来。
任正非的那篇文章里,给企业提出了几个要务。
1、未来三年有质量地活下去;
2、盲目投资的业务要收缩;
3、放弃部分市场;
4、让寒气传递到每个人;
5、生存危机点上不惜代价投入。
以此为鉴,作为普通人,我想至少可以做到以下4点。
第一,越是不确定,越要好好修炼内功。
这是一个读者朋友疫情期间的真实体会。
12年前,他还是一个工厂的打工仔,有一天突然想去学电脑维修。
当时身边有人扬言:“电脑维修属于夕阳行业,随便找个班上都比这强。”
可他咬牙坚持,还是决定要有一门手艺伴身。
而且勤勤恳恳,一直干到了现在。
如今虽然没能大富大贵,可也不至于跌入谷底。
尤其是经历了疫情,他更明白:
“一技之长,是普通人安身立命之本”。
这个世界,唯一没有上限的,就是技能。
还记得耳朵之前推送过的一篇文章吗?
《“老子就算被卖进青楼,也要做头牌!”》
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洛克菲勒说:
“如果把我的衣服全剥光,一个子儿都不剩,然后把我扔到沙漠里,只要一支商队经过,那我很快又会成为亿万富翁。”
我们打工人,可以把这句话改一下:
“如果公司今天倒闭,我被扔到人才市场,只要我能找到一份工作哪怕是基层工作,那我很快就能站稳脚跟,再次成为骨干主力。”
一个人要生存下去,如果做不到“不可或缺”,那么就一定要“精修内功”。
手里有“活”,心里不慌。
要跑在时代的前面
第二,要有进取的忧患意识。
2017年,百丽退市时,CEO盛百椒有过一个深刻反思:
“我已经六十多岁了,不会开电脑,连微信都没有,对市场变化没做出很好的预判,没找到转型路径,主要责任在我。”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去翻看任正非过往的文章,你会发现一个特别让人惊叹的现象。
1993年,他写过一篇文章,叫《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扛多久》。
当时,距离华为成立只有5年。
2000年底,那篇著名的《华为的冬天》面世。
当年,华为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
如今,他又一再告诫员工,未来三年我们要“有质量地活下去”。
……
这就是华为“进取的忧患”。
说一个个人经历。
当年,纸媒火得一塌糊涂,记者也是相当风光的职业。
我曾见过一个前辈,完成分内的工作后,要么去参加老板们邀请的饭局,要么组织上一群朋友,喝酒吹牛。
他曾经以为,这样美好的日子,会延续一万年。
别人和他说起新兴的自媒体,他也毫不在意。
可没几年,跑遍整个街区,都不一定能买到一份报纸了。
那时,他突然发现,自己除了好的酒量,和打遍城南无敌手的牌技,别无所长。
再次见面时,他失业了。
有句话说得好:
“这个时代,如果你跑在前面,就会发现,遍地都是机会,一切都欣欣向荣。
如果你落后于时代,则会发现,到处都是屠刀,一切都令人绝望。”
这不是盲目焦虑,而是时代车轮下自带的危机。
顺势而为可能是
上上策
第三,学会顺势而为。
一个加拿大的读者,给我写过一条长长的留言。
他和妻子,毕业后一起创业。
开公司,垮了;开面馆,黄了;做培训,也没做成……
囊中羞涩的时候,妻子点了一盘饺子,十个她吃了三个就说饱了。
后来,他们有了孩子,却连婚礼也没钱办。
这样一晃就是5年,他们终于遇到了一个风口:09年电商。
于是,风生水起,他们后来还办理了投资移民。
可风口一过,加上投资失败,夫妻俩再次遭遇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当他准备卖掉一切,从头再来的时候。
因为疫情导致的物流和外贸,异军突起。
这是他们擅长的领域,于是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人生再次被改写。
现在不仅无债一身轻,还有了更多享受生活的时间。
时代在变迁,有行业在下行,就有行业会上行。
比如上个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危机,美国进入大萧条,但是因为缓解心理焦虑和消费降级的原因,电影、文学创作、低价化妆品等领域也迎来了大发展。
作为普通人我们或许无法提前预知机遇,但是可以顺势而为。
真的需要多存钱
第四,坚持存量思维。
有人在知乎上问:后疫情时代,大家的消费观念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上海交通大学的软件硕士@吉力话 晒出了一张数据图:
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存了10万亿。
与此同时,他还给出了另外一组数据:
滴滴用户从4500万跌到1000万,打车少了3/4。
携程用户从2600万跌到600万,商旅少了3/4。
怪兽充电用户从300万跌到100万,商场逛街少了2/3。
星巴克月活用户从400多万,腰斩到200万。
唯一上涨的是Boss直聘,月活突破1亿增长100%。
我们没有迎来报复性消费,却迎来报复性储蓄。
前面说的案例里,很多人都因为“盲目投资”或者“储蓄不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任正非的文章中也一再强调“现金流”的重要性。
这一点,对普通人更加重要。
因为存量思维,就是提高生活容错率的最好方式。
就像网友@阿贷尔 在回答“你什么时候突然意识到自己该存钱”时说的那样:
当亲人突然重病,躺在ICU需要拿钱换命的时候;
当不工作的时候,你就没有钱吃饭,没有钱生活,更没有钱享受的时候;
当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摆在你面前,需要资金的支持,你却因为没有钱而让机会白白溜走的时候;
当需要完成人生大事,娶妻生子时,还要伸手向早已不再年轻的父母要钱的时候……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扩大存量思维的范围:比如多储备一些工作技能、多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这样,即使“黑天鹅”出现,也不妨碍我们“有质量地活下去”。
文章的最后,和大家分享《三体》中的一句话:
“整个人类历史也是偶然,从石器时代到今天都没什么重大变故,真幸运。但既然是幸运,总有结束的一天;现在我告诉你,结束了,做好思想准备吧。”
*参考资料:
新闻坊:《知名超市扛不住了…关店、巨亏、暴跌!》
华为内部论坛任正非:《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
*作者介绍: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3W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