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安得双全法?
问:我正值青春,正是追求爱情和事业的年龄。通过近期对佛法的初步学习,了解到这些世俗追求会给生命带来不良影响。请教法师,作为初学佛的在家弟子,怎么平衡两者的关系?
答:佛教中有不同层面的修行,对我们当下的世俗生活,如追求爱情、事业等,也有不同的看法,并不是一味否定。
从人天乘的角度来说,是通过遵循五戒十善,使我们成为身心健康、品行高尚的人。同时,佛法智慧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儒家强调伦理,以忠、孝、悌、忍、善五伦,对应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关系。而佛教的《善生经》中,则以六方来比喻亲子、师生、夫妻、亲友、主仆、施主与宗教师六种关系,阐明了彼此应尽的责任,为我们如何处理这些关系提供了行为准则。
至于对事业的追求,佛教提倡正命。一个人要在世间事业有成,需要技能和正当的谋生手段,符合法律和戒律的双重标准。如果触犯法律、违背戒律,就是不健康的谋生手段,又称邪命,是必须禁止的。
佛教还告诉我们,成功离不开福报。这就要有爱心,广结善缘,使更多人认可并接受自己。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人脉就是钱脉。这个道理是同样的。
所以在佛教人天乘的层面,学佛和工作、生活非但没有冲突,还可以引导我们更善巧地工作,更健康地生活,更有智慧地与人相处。
在解脱道的层面,是偏向出世修行。只有生起出离心,放弃对世俗、物欲的占有,断除贪嗔痴,勤修戒定慧,才能成就解脱。
在这个层面,学佛和工作生活确实会有一定的矛盾,难以兼顾。但真正走上这条道路的人,本身已经作出了选择,知道什么对自己更重要,所以也不存在矛盾。
而进入菩萨道的层面,又把出世和入世统一起来。学佛的最终目的是成佛,这就要发菩提心,学做菩萨,要入世度化众生。
对菩萨道的修行来说,可以有正常的家庭、事业,但拥有这些不是为了满足个人欲望,而是为了利益大众,造福社会。因为菩萨已经认识到这些都是虚幻的,只是为了随顺众生,为了更好地落实六度四摄,所以在积极的入世的同时,又能保有出世的超然。
一方面有慈悲心,一方面有空性慧,在世间生活,又不粘着其中,时时保持无所得的心。当然,这需要很高的修行境界。
总之,佛教并不否定世俗追求,关键在于你用什么样的心、什么样的方式去追求。
编辑将从优质留言中选择获奖者,奖品为济群法师博文书,全彩印哦。
往期回顾
沉迷不良嗜好,怎么办?
怎样才能消业?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点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