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塑子女心灵的三个基本原则
我们在教会中常用的词汇,对孩子而言,可能很难理解。泰德小时候就曾为在玉米田里宣教的宣教士们祷告。出生于平坦空旷的俄亥俄州西北部的他,对玉米田很熟悉,所以当父母在为海外的禾场祷告时,泰德就把这理解为宣教士们跋涉过一块块玉米田,寻找失丧的灵魂。每个人都对这个误解感到好笑,也意识到“海外”这个概念,是五岁的孩子很难理解的。
父母亲也常在属灵概念上犯同样的错误。类似这样的词汇:称义、成圣、罪的奴仆、死在过犯中、远离上帝、倚靠耶稣、靠圣灵而生、靠着基督、把罪治死、在基督里完全、信心、亲近神、敬拜等,对孩子而言都像神秘的宗教术语。他们只能揣测其意义,如果猜不出来就只好不知所措了。
一个五岁大的女孩,知道她母亲病得很严重,在绝望和激动中,画了张布满斑马纹的耶稣像,送到医院母亲的病房。因为她清楚记得,在领圣餐时听到的,“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女孩深深相信这些,但真理被她误解了。(注:在英语中,斑马纹与鞭伤可以是同一个单词。)
父母所期待孩子达到的态度与行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孩子的属灵认知,然而,孩子通常并不能理解,包含在我们期望中的属灵意义。孩子对福音的理解,首先是通过对世界天真、有形的感触,进而获得观念互动的抽象能力,这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期待在小孩身上,长了个大人的脑袋。我们必须用温和、渐进的方式,去教导这些属灵的概念。
有一次,我们看到非常令人震惊的一幕。在一个基督教学校的舞台剧上,他们把约拿不顺服上帝的故事,演成他去造访鹅妈妈仙境,鹅妈妈尝试给予他属灵的指引,并劝他返回尼尼微城。五六岁的小孩看完以后,真被搞糊涂了。他们分不清楚,什么是上帝介入他子民生活所行的神迹,什么是鹅妈妈童话故事。我们一定要为年幼的孩子解开误会,要选择大众娱乐角色之外的形式,为孩子讲解属灵的观念。
如果我们“把《圣经》缩小去让孩子理解”的话,孩子很快就会因为长大,而不再热爱或不好奇《圣经》的故事了。当孩子意识到《圣经》不同于其他任何文学作品时,他们对《圣经》的了解也会日益加深。因为神的话是真理,是生命(参申32:45-47)。
我记得泰德站在厨房餐桌上,试图说明巨人歌利亚的身高与体型。他量出巨人枪杆的长度,并画在地板上,然后让孩子们用脚步去测量。他还让孩子提着石头,来感受歌利亚穿着铠甲提着武器,却能轻松应战。然后,泰德再用大卫的尺寸与装备来作对比。在孩子们睁大眼睛,想象自己穿着大卫的凉鞋时,大卫“信靠上帝大能”的信心变得具体而真实。所以下次当我们说要“信靠上帝”时,这句话就有了它的实质内容。
我记得在一次长途跋涉前,我们全家一起灵修祷告,我们把自己当成亚伯拉罕、撒拉和家人。泰德说我们绝不回头,虽然他不知道我们将往哪里去,或沿途将发生什么事,但他深信上帝会带领与供应我们一切。我们的这趟旅程,成为以信心顺服上帝,并且相信上帝的应许必与我们同在的真实写照。通过激发孩子对天父单纯信心的方式,来教导这些《圣经》观念,让孩子看到至高掌权的天父上帝,掌管每个孩子的脚步。
我们还假扮自己是《但以理书》中杜拉平原上的那三个犹大少年,站在尼布甲尼撒王所造六十肘高的金像下面。我们想象着,国王威胁我们,如果不敬拜金像,就要被丢进烈火的窑中。这故事诠释了对上帝的爱、忠心与真实的属灵勇气。我们向孩子解说那三个少年的恐惧,在面对尼布甲尼撒王的暴怒与威胁时,他们长袍下的膝盖定在簌簌发抖。但这三位少年的信心不同于一般人,不是凭着血气面对严酷挑战。他们相信上帝必然拯救;即或不然,也绝不跪拜金像。对他们而言,永恒的真实远胜于短暂的存留。多么精彩的实例,让孩子感受到要为永恒而活,而不是为当下而活。
圣灵在我们心中的工作,是我们内在属灵的标尺。父母无法制造圣灵之工,但却能通过提供必要的陶塑教育,让孩子将宗教语言与每天的生活连结起来。
这几个基本原则,是我们必须掌握以传承给孩子的。某些时候,我们必须为孩子解密,使他们不致陷于基督教术语的泥沼中。对于清楚明白的概念,我们则需要时常教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作者:泰德·特里普
选自《陶塑子女心》
父母的责任【三】|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在孩子里面种什么?
孝敬父母 在家教育 儿童信仰
告诉我们你的需要和建议
mengfuzhijia@126.com
我们愿意服侍你
点击【阅读原文】建造幸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