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窃你喜乐的窃贼 ▍威尔斯比解经书《腓利比书》
基督徒都有特权体会“满足的喜乐”,但我们中只有少数人充分使用了这一特权,虽然我们可以走在喜乐的阳光下,事实上却活在失望的乌云里。是什么偷窃了我们的喜乐?
这是所有窃贼中最坏的一个,有多少人被忧虑夺去了平安和满足?忧虑甚至会产生身体上的影响,药物可以去除病症,但却无法去除病源。忧虑是“监守自盗”。你可以在药店里买到睡眠,但却买不到安息。
如果保罗想要忧虑,那他有许多理由可以这么做。他是一个可能面临处决的政治犯。他在罗马的朋友在他的案子上态度产生了分歧。他没有宣教委员会的支持,没有法律援助机构为他辩护。但是,即使面对这么多的困难,保罗却没有忧虑!相反的,他写下了一封充满喜乐的信来告诉我们如何停止忧虑。
这就是偷窃我们喜乐的四个窃贼:环境、人、事物和忧虑。那么,怎样才能俘获这些窃贼并防止它们偷窃本来在基督里应属我们的喜乐?答案是:我们必须培养正确的思想。如果是观念决定结局,那么我们养成的思想心态将决定我们是否拥有喜乐。在腓立比书的四章中,保罗阐述了产生喜乐的四种心态。拥有它们,无论在什么环境,遇到任何人和事,我们都可以保持喜乐,并远离忧虑。马克·吐温(Mark Twain)是一位幽默大师,他的演讲和作品曾使世界各地的人开怀大笑,从而在短时间内忘记痛苦。但是马克·吐温本人的生命却因忧伤而支离破碎。当吐温心爱的女儿吉恩(Jean)因为癫痫病突然发作去世,而他本人却因病无法亲自参加葬礼时,他对一个朋友说:“除了死人,我从不羡慕任何人。我一直非常羡慕死人。”
耶稣基督是一个“多受痛苦、常经忧患”的人。但是,他具有一种世上任何事物都无法带来的深深喜乐。当耶稣面对各各他的残酷死亡时,他对门徒们说:“这些事我已经对你们说了,是要叫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并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约翰福音十五11)
已经信靠基督的人都有特权去体会“满足的喜乐”(诗篇十六11)。但是只有很小一部分基督徒充分使用了这一特权。虽然他们可以走在喜乐的阳光下,但事实上却活在失望的乌云里。是什么偷窃了他们的喜乐?
这一重要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近两千年前所写的一封信里。这封信约写于公元62年,它的作者使徒保罗当时身为罗马的一个囚犯。这封信被送到了腓立比教会的基督徒中。腓立比教会是保罗在第二次宣教行程中创立的(使徒行传十六)。其中的一个会友以巴弗提,被差遣到罗马把一份特殊的奉献带给使徒,以帮助在患难中的他(腓立比书二25-30;四10-20)。保罗写给腓立比教会的信,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封宣教士的感谢信,但又远远不止如此。它是保罗对基督徒喜乐秘诀的分享!在这封书信仅有的四章里,保罗至少有19次提到了喜乐、欢喜或欢乐。
这封信的不寻常之处在于:保罗当时的处境看上去没有理由让他这么欢喜。他是罗马的一个囚犯,并且即将问审。他可能被判无罪,也可能被判斩首!使徒行传二十八章30至31节表明他被囚禁在他租住的房子里,并与一个罗马士兵锁在一起,而被禁止公开传道。保罗本想前往罗马传道(罗马书一13-16),却以一个囚犯的身份到了那里。并且,不幸的是,那时在罗马的信徒中有分裂的状况:有些人支持保罗,也有些人反对他(腓立比书一15-17)。事实上,有些基督徒甚至想给使徒保罗制造更多的麻烦!
然而,尽管饱受危险和不适,保罗的生命中仍然洋溢着喜乐。这喜乐的秘诀是什么?秘诀就在于腓立比书常常重复的另一个词——“心思”。保罗十次用到“心思”、五次用到“思想”,再加上他用“记念”的数次,共有十六次涉及“心思”。换句话说,基督徒喜乐的秘诀在于信徒的思考方式——他的态度。毕竟,观念决定结局。我们怎样思量,我们为人就是怎样(箴言二十三7)。因此腓立比书是一卷以圣经教义为坚固基础的基督教心理学作品。它并不是一本肤浅的自助书,告诉读者如何说服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这卷书阐述了信徒所必备的思想心态,假如他们盼望在这个充满苦难的世界上,经历到属神的喜乐。
全面了解本书的最好方式是先找出偷窃我们的喜乐的“窃贼”,然后确定我们应有的态度,去俘获并征服这些窃贼。
我们大多数人都必须承认,当一切都一帆风顺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比较快乐,并且与别人相处得也比较融洽。“爸爸在公司一定度过了轻松的一天,”小佩吉对来她家的小伙伴说。“他驶入车道时轮胎没有发出啸啸声,他进屋时没有使劲甩门,甚至还亲了妈妈一下!”
但是,你是否想过,能被我们控制的生活环境是少之又少。我们不能控制天气、高速公路的交通或人们的言行。一个把快乐建立在理想环境上的人大多数时候是很苦恼的。诗人拜伦曾写道:“人就是环境的玩弄品。”然而使徒保罗却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写出了一封充满喜乐的信!
当校车停在我家门口时,我女儿跳下车,冲进家门,“砰”的一声把门关上。她目中无人地快步冲上楼,进入她的房间,然后使劲甩上门,嘴里一直低声咕哝着:“人、人、人、人!”
我走到她的门旁,轻轻敲门:
“我可以进来吗?”
“不可以!”她回答。
我又问了一遍,但是这次她更加强硬地回答道:“不可以!”
我又问道:“我为什么不可以进来?”
她回答:“因为你是人!”
我们所有人都曾因为人而失去了喜乐:因为人本身、因为人说的话、因为人的所作所为。(毫无疑问,我们自己也曾使他人感到不悦。这是双方面的。)但是我们又必须和人们一起工作、生活;我们不可能在与世隔绝的同时还能为荣耀基督而活。我们是世界的光,地上的盐。但是,有时候因为他人,光会变得暗淡,盐会变得苦涩。有什么办法能够不受人们的影响而保持喜乐呢?
一位富人正搬进他的豪宅,而他的邻居是一位贵格会信徒,崇尚过简单的生活。此时他正在仔细观察富人的一举一动。邻居数着被搬进屋内的桌椅和大量的古玩。终于,他忍不住对豪宅的主人说:“先生,如果你需要什么,就来找我,我会告诉你,没有它你将如何活下去!”
亚伯拉罕·林肯和他的两个儿子走在街上,两个儿子一边打架一边哭。“这两个男孩怎么了?”一个朋友问道。
“和整个世界所犯的错误一样。”林肯回答道。“我有三个胡桃,而他们都想要两个。”
事物!它们可以是多么厉害的窃贼。然而耶稣说:“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路加福音十二15)在登山宝训中,耶稣警戒人们不要在地上积累财宝:它们不安全,它们不能长久,并且它们永远不能带来满足。然而,今天大多数人都认为喜乐来自其所拥有的事物。实际上,事物只会偷走那唯一真正持久的喜乐。
这是所有窃贼中最坏的一个。有多少人被忧虑夺去了平安和满足?忧虑甚至会产生身体上的影响,药物可以去除病症,但却无法去除病源。忧虑是“监守自盗”。你可以在药店里买到睡眠,但却买不到安息。
如果保罗想要忧虑,那他有许多理由可以这么做。他是一个可能面临处决的政治犯。他在罗马的朋友在他的案子上态度产生了分歧。他没有宣教委员会的支持,没有法律援助机构为他辩护。但是,即使面对这么多的困难,保罗却没有忧虑!相反的,他写下了一封充满喜乐的信来告诉我们如何停止忧虑。
这就是偷窃我们喜乐的四个窃贼:环境、人、事物和忧虑。那么,怎样才能俘获这些窃贼并防止它们偷窃本来在基督里应属我们的喜乐?答案是:我们必须培养正确的思想。如果是观念决定结局,那么我们养成的思想心态将决定我们是否拥有喜乐。在腓立比书的四章中,保罗阐述了产生喜乐的四种心态。拥有它们,无论在什么环境,遇到任何人和事,我们都可以保持喜乐,并远离忧虑。
威尔斯比牧师是美国著名作家、牧者、圣经学者、信徒培灵节目主持人。他曾牧养三间教会,担任“回到圣经去”广播会总干事及圣经教师,大瀑布城浸信会神学院讲道学教授。现为密歇根州大瀑布城房角石学院驻校作家。威尔斯比牧师毕生致力于著书,至今著作超过百本。福音派美国基督教出版社联会于2002年给他颁发了终身成就奖,表扬其过往40年之忠勤事奉。
“生命更新解经系列”是威尔斯比毕生巨著。本套解经书适用人群:初信徒、信徒领袖、牧者和圣经学者。
订购方式一:各地教堂内部书店购买
订购方式二:联络基督教全国两会订购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九江路219号
邮编:200002
电话:021-63210806-5008
021-63297946
传真:021-63296235
开户银行:上海工行黄埔南京东路支行
账号:1001235909014407740
孝敬父母 在家教育 儿童信仰
微信号:建造幸福家庭▼▼▼▼▼ 了解更多威尔斯比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