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沉默的天使:妈妈如何"静等"一个拒绝讲话的孩子"花开"着(珍贵的借鉴)

2017-05-16 罗新 悦享芳华 留美学子


这是一篇一位母亲静等花开了十几年后,看着女儿从出生到大学后,从失望、苦恼、到等待、相伴,关于孩子一点一滴变化的心路历程的记录。


文字里充满智慧和大爱!与其说,是女儿的改变,不如说,是一位母亲内心洗礼、修行的蜕变。


谨此向作者致敬,作者不仅是一位了不起的妈妈,更因为她无私的分享,此文会带给许多正在茫然、无奈中的其他父母们,许多珍贵的借鉴!



【留美学子】 的 读者文摘

第802 期 只精选好文  不链接任何广告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你是否为家里那个

害羞的、

胆怯的、

不爱说话的、

不参加集体活动的孩子


担忧过、

生气过、

失望过?


你是否本身曾经也是,

或者现在仍然是这样的人?


那么,你知道吗?


有一种选择性缄默症

(英语:Selective mutism)。

它是一种社交焦虑症,

患者有正常说话的能力,

但在特定情境下就是说不出话来。

这是一种罕见心理失调。


北大校友罗新的女儿,

就曾经是一个这样的孩子。


本文作者    罗新

文章来源 【悦享芳华】

版权作者所有,文章已被授权发表






今天自信写在脸上的女儿, 然而她小的时候,却......



作者简介

罗新,北大84级社会学系本科,人大88级硕士,现定居美国。



沉默的天使:

女儿与“选择性缄默”

 

罗新

 

1.


记得我大女儿ZI大概八、九岁时,我邻居的小孩当上模特,时不时地上个杂志。我邻居就鼓动我也带女儿去,说可以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胆量等。我就带女儿去了那个模特中介所。在整个面试过程中,面对对方的提问,我女儿自始至终,没有说一个字。后来那人没办法了,对我们说以她的形象,我给她找点活一点问题也没有。可是,她总不能一句话也不说啊。要不,你们先让她上一上表演培训班?"

我们垂头丧气地回家了,也知道让女儿去做这些事太为难她了。这事就这样过去了。一晃十多年了。她如今已经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了。说起当年的事,她记忆犹新。


她说:当时那人问我,你多大了?我不说话。问了我几次,我也不说。后来,那人就伸出一个手指,问,你是一岁吗?我还是不说,他又伸出两只手指,问,你是两岁吗?我还是不说....."

我俩哈哈大笑,颇有点往事如烟的感觉。


最近才知道,女儿小时候,可能患上了一种叫做选择性缄默的心理障碍。患有这症人儿童和成人能够正常说话,但是在某些社交场合却无法说出来。

讲一讲我女儿的事吧。她是我们夫妻的第一个孩子,也是我的大家庭的第一个孩子,我老公的大家庭的第一个女孩儿。可以说出生前出生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四个月大的时候,问题来了。


(选择性缄默通常在幼儿时期就能表现出来。)


她开始认人了。从那时候开始,她一见生人就哭,大人如何安慰都不行,后来发展到,只要远远地发现前方有人过来,她就大哭。好多人没办法,一看见她就赶紧躲开。罗新的女儿,成了小区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我和老公都是开朗随和的人,家里家外都正常不过。我们以为她只是胆小,多让她见见生人,多出去走走就好了。其实不然,情况根本无法改善。说实在的,我们很多时候挺尴尬。

后来大一点,还是如此。不和人打招呼,不敢看别人。她还不爱照相怕很多东西。我们想尽办法,比如家里来人了,强迫她出来打招呼,或者客人走之后,和她讲道理,甚至训斥她;强拉着她照相 (至今她小时候的照片全是皱眉头,不情愿的表情)


以为造成这一切是她胆小的原因,就千方百计地锻炼她的胆量。她怕从高到低坠落的感觉,就带她去坐电梯,坐过山车,坐滑梯。

(她小时候照相,永远是这个表情。)


我们心想:硬让她试几次就好了,她克服了恐惧感就没事了。结果,我们去迪斯尼时,仅仅硬拉她做个最简单的儿童过山车,就几乎把她吓个半死。

后来我们想开了,接受孩子和别人不一样的事实。一辈子不滑滑梯,不坐过山车也没啥,没必要就上升到她不勇敢、胆小怕事的高度上。世界上可做的事太多了,总会有她不怕的。

家里来人,她不愿意出来,就不叫她。再也不强迫她去坐电梯,陪她爬楼梯。不爱照相也没关系,就不照吧。她五岁时我们来美国,情况没什么大变化,不过这里班级人数少,老师也比较宽容。她上课不发言,平时不合群,但也可以呆下去。

我是这两年才知道这个选择性缄默的。和许多家长一起分享过心得体会。大家比较共同的看法就是:静等花开。


2.


我以前的意识里并没有静等花开的理念,我只是有意无意地无为而治。基本上我是顺着她的一切的。有少数几次我尝试改变她,比如她有焦虑情绪,一紧张就咬指甲,十个指甲都是秃的,手指都变形了。给她包胶布,给她涂药水,都改不过来。最后只有放弃。


如果和女儿在路上遇见熟人,就当女儿不存在,我们该聊就聊。绝不做那种把女儿推在身前,强迫她叫人,让她回答问题的事,但也不会有意识地把她藏身后。就是完全自然,让她觉得,路上遇到个熟人,说几句话,是件轻松正常的事。她要是有一点意愿想说话,想参与,那就更好,一切顺着她的意愿。

在任何情景下看见孩子不舒服了,难堪了,就马上转移她的注意力,往她感兴趣的地方引,尽量让她从不良情绪中脱离出来。i

12岁时,经常自己画画,我鼓励她去绘画班学习。她怕见人,不想去,我哄着她去了。结果她很喜欢,就这样学下来了。在画画中,她找到宁静,也在老师和同学的称赞中,慢慢找到自信。上大学她要学绘画,我们支持。

(她高中时的自画像)


感觉我女儿学了画画之后,有了一个她感兴趣,又可以学的不错的东西,她慢慢地feel comfortable。在艺术这方面,她可以和不少人有共同语言,慢慢地和这些人有了交流。她在高中后两年,因为基础课少了,艺术类的课多了,她发言的情况好转许多。她可以和艺术老师聊很久,在课堂上也主动地讨论。上大学就更是如此。所有的课基本上都是绘画,她说课程很轻松,老师也都喜欢她。上课时的讨论,她特别积极。

我发现,让她做自己,她一点点变了。她以前最怕受人瞩目,每次人多时,就呆在屋子一角。但她现在可以和别人讲很长时间的话。她以前是悲观主义者,但现在更积极乐观了。她自己出去上大学,和同学出去旅游,暑假找实习工作,和朋友出去租房子住。


(她两次担任学校时装表演模特。)


3.


我发现,有时候家长的焦虑,不是来自孩子,根源在家长自己身上。我女儿原来不跟别人打招呼、不说话,现在想来,我当时的担忧气愤,是因为我丢了面子。还有她高中毕业舞会和典礼,不穿裙子,我劝了她一阵,我担心她的另类打扮,会引来同学的嘲讽和歧视,其实内心深处,我是怕别人议论我,觉得我家孩子古怪。她坚持不穿裙子,说妈妈,穿裙子,就不是我了。我一想,这是她的毕业舞会和典礼,穿什么衣服,是她自己想要的。她都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我还纠结什么呢?马上,带着银子,鞍前马后地和女儿去买服装了。

静等花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鲜花总有绽放的那一天。女儿身上的变化是一点点发生的,但是把上了大学的她,和小时候的她相比,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给大家看看我女儿的变化。我们周围有几家中国人,每年春节的时候都在一起聚会。以前每次她在那里,从来不说话,与周围大家的欢声笑语格格不入。有时候我就让她吃完先回家。她小学、初中基本上是不主动在课堂上发言的,可能老师叫到,会小声答两句。高中时,许多课要做presentation。她经常是提前两周就紧张,前一天就紧张地睡不着。做presentation当天,她基本上做完都是要去学校的护士室,因为紧张过度,腹部痉挛。这事发生过好几次。

从上大学那年开始,春节聚会,我女儿几乎成了主角,所有大人都围着她,听她滔滔不绝地讲。我们小区每年搞pool party, 以前她是不去的,可是最近的poolparty她去了。参加party的多是她不认识的老头老太太,她居然也跟大家聊的很开心。


后来这些邻居都跟我提:一般这个年纪的青少年很少愿意和他们呆在一起的。他们对女儿赞不绝口。女儿说我喜欢和老年人谈话,他们有丰富的人生智慧。她上课也爱发言了。又参加了学校的swing dance 俱乐部,同学还要推举她当俱乐部主席。她现在开始给老师当助教,学生们也都喜欢她。学期结束还用她的头像做了饼干送给她。


(学生给她做的饼干很可爱。)


我女儿原来不敢学车,她的同学们在高中时167岁开始就都陆续学车开车了,我和她提了几次,她根本不学。想到这么多年她的性格特点,我已经做好这孩子以后一辈子也不会开车,只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准备了。结果大一放假回来,她自己找个驾校教练,练了三次,拿到了个permit。然后就是天天让我跟她出门,由她来开车,反而搞的我有点心惊胆战。


(她三次去科罗拉多,进行考古绘画实习。)


4.


最近和女儿就选择性沉默聊了很多。她说自己实际上是个high competitive (有高度竞争意识)的人。她无法忍受别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优秀。但是她又时时面临别人比自己强的事实:这个女孩比自己漂亮,那个女孩比自己聪明,这个孩子天生快乐,那个孩子朋友众多.....。她内心感到无能、自卑,就用退缩、沉默、敌意来应对。

我就琢磨,是不是有选择性缄默的孩子都是完美主义者,所以对自己要求高;他们比别人敏感,所以容易看到别人的长处;但他们又是悲观主义者,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于是,外界的人,对他们都是很大的威胁。这一切,造成他们选择性地不说话呢?

和其他家长交流,有人提到,她让小儿子晚上学一年,孩子身心发育的都很好。还有人说,孩子和比自己小的玩,就挺正常。这些可以解释成:当这些孩子内心有安全感,不是受到威胁时,就会表现正常。

这几天我和她聊了不少选择性缄默的例子。她说大人不知道小孩心里在想些什么,好多时候大人的帮助,根本帮不到点儿上。比如我一直以为她小时候不说话是怕人,对人有恐惧感。她说,她现在回忆起来,不记得自己是害怕人,而是记得自己是完全不知道说什么,或者是怕说错话。她认为看心理医生,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会有作用。

她现在可以坐电梯,可以坐飞机,可以和生人说话。但她还有许多怕的东西,比如打雷、电影电视里的巨大声音,她会堵耳朵。每年国庆时镇上放烟花,她和朋友通常一起去,她特意找大耳机戴上。


还有和我弟弟去打枪。她戴着消音耳机,选的是声音较小的长枪。她打完后,尽管还戴着耳机,仍然无法忍受其他人短枪的射击声,就先出门了。但她觉得这些没对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觉得不是个大问题。其实谁都有点禁区,人无完人,家长和孩子都不必过于焦虑。



结语:


从当年的一句话不说,到现在的主动去报表演培训班;


从当年的从不肯照相,到现在给实习公司做模特;


从当年上课不发言,到现在批评其他同学不发言;


从当年不敢跟生人说话,到现在实习的第二天就和同事们一起去看电影;


从跟中介机构的人一句话也不说,到现在参加微电影的拍摄。


这段路,她走了十几年。


我的体会是:


孩子是主角,我们是配角。配角是为主角服务的。我们自己要放松,要放手,要珍惜孩子的每一个优点,要慢慢地陪他走。必要的时候,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可以自信地面对镜头,这个过程经过了二十年。)

小时候沉默的天使,长大后不但说话,而且有时成为话痨了。


“静等花开”,真不是空话和幻想。只不过,它常常考验我们家长的智慧和耐心。相信孩子,并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和帮助,然后,就是等待。



部分读者反馈分享:


张晓松
我们当年的无知不知耽误了多少孩子的成长,中国的家长只知道让孩子好,却不知道孩子好首先得自己好的深层次道理,总以为让孩子吃好,穿好,学习好,孝顺就行了,就完成了做家长的教育任务,很少从心理上去考虑孩子在想什么。孩子的行为举止与心理有什么关联性,往往把心理疾病当成性格问题对待,结果影响了孩子的成长,甚至是耽误了孩子的一生。罗新的女儿是幸运的,“静等的花”终于开放了,可是还有多少家长还在苦苦的等着自己的“花”开放啊!这可能是等一生也看不到“花”开的等待。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光彩,能给自己带来面子,这是家长的共同心理,但做家长的要有这样的心理: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自己,让孩子成长首先得自己成长,才能陪孩子共同成长。

  
回首风飘袖
一口气看到最后,我哽咽了,"静等花开"是对人性的尊重,更是为人父母大智慧,二十年,二十年的等待,是理性更是爱,接纳和包容在理解中释放爱的温暖和人性的光辉⋯⋯罗新和罗新的女儿谁更幸运,无须答案。

子皮
这篇文章太有帮助了。谢谢!

陈飞
有启发!静等花开考验的是家长的耐心、宽容与智慧。

老表钟
看完了。我记得芊芊自小是不爱说话的,但没想到还有“原则性缄默”这个情况。这个词都是第一次听说。也难为你们两口子,那么细心耐烦地陪她成长,“静等花开”。花,果真开了,开得还那么鲜艳可爱。而反思一下我们自己,孩子也有这个那个问题,我们没去细究缘由,更很少去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致使孩子得完全靠自己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就留下“病症”。面对你们,我们惭愧。

CY
有爱、有耐心的妈妈,说的太好了:家长的焦虑其实根源往往来自于自己而不是孩子,非常有帮助,谢谢分享

六六
有智慧淡定的父母不是把自己的担心和焦虑投射给孩子,而是允许、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静等花开,看了以后,又感动又汗颜。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孩子的问题,其实是自己的问题。

常青藤
说得真好,你的细腻值得学习,想想我们当初对孩子的一些强迫行为,焦躁情绪,如果早早看到了你的文章,用静等花开的心态对待孩子,该有多好!不过现在知道也为时未晚,坦然面对孩子的一切,谢谢!

原味
如果一直在国内成长,在国内的教育模式下不知能开成怎样的花

西西Tracy
谢谢您的分享, 给有类似经历的父母智慧与信心!
 
阿华    
这是一篇点开就会一直拉到赞的实话文,文笔流畅,教育意义广泛,女儿好福气遇到了好父母,@罗新你女儿漂亮又有气质,好好的福气哎!



文章来源:【悦享芳华】




关于公众号 【悦享芳华】

《悦享芳华》是由北大86级学子创办的自媒体平台,鼓励和传播高质量原创作品,涵盖文化、艺术、教育、健康、时政、生活等各方面,着重文章内涵和编排精美。我们欢迎各类作品,包括小说、评论、散文、杂文、游记、诗词、摄影、绘画、书法等。邮箱:yxfh86@163.com


【留美学子】 的 读者文摘

第802 期 只精选好文  不链接任何广告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长按【留美学子】二维码    订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