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硅谷神人: 左手设计电脑·右手写诗, 疫情下又....

陈汉平 留美学子 2020-09-13

留美学子】第1934

国际视角的精选文摘

教育·历史·人物·旅游·读书·财经


硅谷在这里



硅谷有位神人,神在于他右手设计电脑、左手书写文章,这可是一位全方位电脑界才子型人物,他的名字叫陈汉平博士。


陈博士是硅谷成功创业者、电脑科学家,在科技界颇负盛名。閒暇之馀爱好写作,科学是他的专业,文学是他的嗜好,文笔清新,题材广泛,并著有多本散文集,并发表新诗近百首。 


作为理工大咖,他擅长写现代诗、散文和科幻小说,同时他又热心海外侨学界的公益奉献,曾获海外杰出青年、拿破崙杰出成就奖等殊荣;并曾任许多协会会长。


陈博士认为:

科学与文学的互动整合,

可以迸发出最美的火花,

在逻辑中寻得感情,

在感情中找到逻辑,

修炼自己成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

建立起成功快乐的人生观。 



疫情隔离期间,陈博士又起笔写起心得,这一次,他写了自己对音乐的回忆和之魅力所在!读他的作品,读者定会感受着这位理工先生的情义与幽默!


正如本文作者陈博士所述:

音乐给予人平安、

快乐和希望。

不仅心理上,

在生理上也能提高免疫力,

有止痛疗伤功效。




仙乐飘飘慰疫情 

文:陈汉平


巴哈被尊称「音乐之父」,他汇集了巴洛克音乐的精华,开啓了音乐的黄金时代。



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擅长演奏巴哈的乐曲,今年三月原本要在台北小巨蛋举行「全球巴哈计画」音乐会,却因新冠疫情而延期到年底。然而马友友并未歇息,他发起了「安慰之歌」(Songs of Comfort)运动,呼吁用音乐发声,为受困于疫情的人,带来心灵上的安慰。


马友友啓动的安慰之歌的第一首乐曲,是捷克音乐家德弗札克的第九交响曲《新世界》(New World),又称《归家》(Going Home)。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居家避疫时刻,归家的喜乐和安全感,非言语所能形容,唯有音乐才能表达。



对旅居海外的华裔爱乐者,这首歌又名〈念故乡〉,由李抱枕填词。我就读高中时,它就收录在音乐课本裡。这首歌琅琅上口,衷心嚮往著梦裡故乡。「念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多年后,歌声仍袅绕在耳,倾诉怀乡之情。


音乐课本裡另一首令人难忘的歌曲,是弘一法师李叔同作词的〈送别〉。对天涯游子而言,它激发无限共鸣,使离家的人兴起了「出家」的衝动。无论在青春少年时,或饱经沧桑之后,每次聆听或吟唱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心中总如醍醐灌顶,顿然大澈大悟——在悠悠历史长河裡,有兴衰起落,眼前这一点挫折、疫情、动乱,又算得了什麽呢?



〈送别〉这首歌原名〈梦见家乡慈母〉(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是南北战争时,波士顿作曲家欧德威(John Pond Ordway)所作。抒发思乡感怀,原无苍茫尘世之意。引进东方后,柳暗花明,在中国成为〈送别〉,在日本成为〈旅愁〉,脍炙人口,风行至今。


学校音乐教育,奠定了鉴赏音乐的基础。当年台北学风鼎盛,我就读的建中,师长群裡藏龙卧虎。我的音乐老师张世杰就是位著名的作曲家,创立了「中华合唱团」,是当时颇具盛名的大型合唱团,许多声乐名家、气质美女,常出于该团。日后「新韵乐坊」的范宇文,就是当年主唱的女高音。


有一次张老师受了些风寒,我从收音机听到他感冒的消息,并播出一位作家描述此事的短剧,名为《音乐家的休止符》。我这才知道张老师的名气真不小,也体会到当年台北音乐、文艺、社会之间,互动之密切。


十几年后,台湾经济突飞猛进,艺文也蓬勃发展。大学校园兴起民歌风气。到处充满希望,似乎幸福就在眼前。


那时,台湾流行乐坛推出了一首合唱曲〈明天会更好〉,由罗大佑作曲,多位歌手联合作词,其演唱阵容,更是几乎网罗了当时当红的所有名歌星,超过了五十位,每人唱一句,接力演唱。歌声奇峰迭起、绕梁不去、迴盪不已,是震撼人心的世纪盛事。


当时我在美国,是「美西华人学会」会长。开年会时,我很荣幸邀请了「新韵乐坊」范宇文、简文秀等声乐家,在晚会中演唱。她们美妙的歌声,惊豔全场,群情激昂、掌声雷动。我接过麦克风的第一句话,即引杜甫诗句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会后我们在即将创立「东华大学」的牟宗灿校长家中欢聚庆功。声乐名家们又演唱多曲,接著众人怂恿我也唱一曲助兴。我拗不过大家,且无法落跑,于是灵机一动,将杨三郎的台语歌曲〈港都夜雨〉改编成国语歌词,在名家钢琴伴奏下唱出。


原词是:「今夜又是,风雨微微,异乡的都市。路灯青青,照著水滴,引阮心悲意。」被我改编成:「新韵乐坊,各位朋友,欢迎到美西。你们的歌声,我们一定,永远难忘记。」其后在台北又遇见新韵乐坊的歌唱家们,他们还记得那天的情景,并且向我开玩笑:「你的歌声我们也永远难忘记。」


这次居家避疫期间,网路上兴起一种「虚拟交响乐」(Virtual Symphony)。类似「视讯会议」,演奏者各自「居家演奏」,再组合起来,同步播放。观众屏幕上,切割成许多方格,每个方格是一位演唱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couA_oWsnU

上图为英国百岁老人为医疗 NHS 协会捐款,歌唱家和医护人员一起唱的  “You'll Never Walk Alone" 。老人 Tom Moore 两周募集到1000多万英镑!


今年三月,荷兰鹿特丹爱乐乐团取消了美国巡迴演唱,运用虚拟交响乐,在网上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Ode to Joy)。〈欢乐颂〉了充满喜乐,也代表著自由、和平、团结,欧盟已正式选此曲为「欧盟国歌」。它可能是全世界唯一只有音乐、没有歌词的国歌。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而且是一种科学。两千五百年前,发明了「毕氏定理」的希腊哲学家、数学家、音乐家毕达哥拉斯,发明了「毕氏音程」,计算出一个「八度」裡全部音符的频率,奠定了西方音乐学的基础。


其实,音乐不仅是一种数学,更是一种电子学。每一道高低起伏的音波,都可用「傅立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分析出频率。电脑化「数位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更可美化音波,使它柔美动人。


因此,专业名歌手不但要有金嗓子,还要有昂贵的音效设备来录音。业馀的音乐爱好者,也需要够水准的音响和储存量大、具信号处理功能的卡拉OK伴唱机。


居家避疫时,音乐是最佳良伴。有些人心血来潮,将一些歌曲改编成抗疫歌。



疫情刚开始,有人将电影《毕业生》的插曲〈宁静之声〉(Sound of Silence)改编成抗疫歌。歌词中说「上万人都有可能」(Ten thousand people maybe more),如今新冠确诊人数早已远超过此数。


披头四的成名曲〈我要握住你的手〉(I Want To Hold Your Hand)被改编成「我一定要洗手」(I Gotta Wash My Hands);


蜜蜂合唱团(Bee Gees)的迪斯可名曲〈活下去〉(Staying Alive)被改编成「待在家」(Staying Inside);


也有人改编国语歌曲〈掌声响起〉,将「掌声响起来」改成了「把门关起来」或「口罩戴起来」。


听见这些抗疫歌,为打发居家寂寞,我也忍不住技痒,将国语歌曲〈梦醒时分〉改编成抗疫歌。



节录如下:


「你说你不该上那艘公主邮轮,

你的心中满是悔恨。

你说你不该见那个陌生的人,

才发现他已经确诊。

你说你尝尽了隔离的苦,

酒店餐厅都已经关门。

你说你感到万分沮丧,

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早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

在每一个梦醒时分。

有些地方你现在不要去,

有些东西你永远不要碰。」


记得小学时曾有一首〈洗手歌〉,提醒小朋友养成卫生习惯。


原词是:「剪剪指甲洗洗手,剪剪指甲洗洗手。微生虫儿不入口,百样疾病不会有。」


因应新冠疫情,我将它改编成一首〈居家避疫歌〉:「戴上口罩勤洗手,待在家裡别乱走。新冠病毒不入口,社交距离定要有。



今日的新冠疫情,

只不过是人生乐章中的

一枚「休止符」而已。

人类文明在短暂歇息后,

必定再现风华、

再创高峰。


歌声带来安慰,

音乐带来欢乐和希望。


窗外虽风雨不断,

家中却充满温馨。

等到雨过天晴,

必能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寄自加州)

作者:陈汉平 电脑博士&作家 

 新竹交通大学电子工程学士、美国 UCLA 电脑博士 

 曾主持美国星战计划第五代电脑设计工程 

 创立IC公司Active Design为上市公司高价併购 

 现经营IC公司,为阿波罗科技公司总经理

 著有《在硅谷喝 Java 咖啡》《超越达文西密码》《生活方程式》《爱与幽默》《谁怕电脑》等书 。







近期发表

美国教育的STEM: 18类400科目·清单汇编

耶鲁教授: 提醒住校如住院 做好死亡心理...

人生无法逃避的"五种风景"

倾家荡产 我也要在美国讨回这公道!结果百万大赢家

【留美学子】已发1933期

国际视角精选文摘

脚踏实地·坚守6年公益分享

公众号:留美学子

投稿/联系:studyusa88@yahoo.com

喜欢就点个好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