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彩演讲:父母如何“积极管教” (万字笔录收藏版)

2016-04-11 谢刚博士 留美学子

历时一个小时里,具有美国中国教育背景的心理学家,利用大量实例,系统、生动的讲解了如何展开对青少年的积极管教与实用方法。

“留美学子”好文精选天天读!公益“自留地”


谢刚简介


笔名心桥,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美国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学校心理学博士,从2000年起任职美国加州湾区弗里蒙特市(Fremont)联合校区学校心理学家, 并兼任加州州立大学学校心理系实习生指导老师。她主要从事学前儿童到高中生的教育心理測評及咨詢、行为管理、教育方案的设计等工作,同时在校外积极参与社区的教育活动,其亲子讲座也广受旧金山湾区华裔欢迎。



〖积极管教〗


首先感谢燧石义工团队和家长对“积极管教”的兴趣。请对讲座有现实的期待值,因为研究证明,一两个小时的讲座内容再丰富,如果能记住一到两点,运用到生活中,就是最大的收获。 

积极管教的核心思想基于 Dr. Alfred Adler and Dr. Rudolf Dreikurs 的儿童行为理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 Dr. Jane Nelsen and co-authors Lynn Lott 的畅销书 <> 中 得以被大众了解和接受。它的中心思想是:管教的目的是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成 36 41238 36 15232 0 0 834 0 0:00:49 0:00:18 0:00:31 3748负责任,尊敬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强,对社会有贡献的成员,要达到那一步孩子需要 学习很多生活和社交技能,所以管教的方式一定充分体现亲子之间的相互尊重和鼓励。如果孩子和自己的家人,学校,社区有亲密的关系,他们一定不会 misbehave。 


积极管教中的 “积极”不光有 “正向”, 还有主动的意思。 发生了事情再去管已经迟了一步.重要的是预防, 预防大于善后。今天主要讲一些它的特点和生活中的应用。 

积极管教强调管教的目的是让孩子掌握生活中需要的技能。我的体会是积极管教和传统管教最大的不同是管教的目的到底是为过去而赔偿 (pay for the past)还是为未来而学习 (learn for the future).只要记住最终目的是为未来而学习就能比较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管教,管了没教,等于白管。英文中Discipline词根也是to guide,引导。为错误的行为受到惩罚,比较容易上火。可是我们时常提醒自己孩子犯错是暴露哪里需要加强学习的话,比较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 

举个最近的例子:上周三下班后接孩子,11岁的老大首次带回家一张 referral form,因为两位同学嘲笑他没赢校际的拼字比赛,他气头上说了一句带威胁性的话:“I’ll wipe out your Google Doc account”,被罚第二天午饭时在校园捡垃圾。传统的管教理念下,这让父母很丢人,会严厉地批评他。但在积极管教的理念下,不会感到任何“恼羞”,只会感恩,感恩孩子缺乏社交判断能力的问题暴露在五年级,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帮助他理解自己不当的言行可能造成的后果。


我先告诉威廉,看到了他的感受,很委屈。我们不能左右别人的言行,可以控制的只有自己的反应。说出去的话像泼出去的水,也许他只是发泄,让自己痛快一时,但对别人的影响已经无法挽回了。我们一直在告诫两个孩子,说话前尽量先想两点:是否 necessary(必要),是否 helpful(有帮助)。我知道气头上很难做到,但有了这次教训,印象会深很多。威廉也承认说的话没任何作用,反而让自己受罚,以后在公共场合一定注意表达方式。他早就从下象棋的过程中学到,输的一盘一定比赢的棋教给他的多,因为输的棋最能暴露他需要改进的路数。生活中的错误如出一辙,走过的弯路,学到的教训,最长经验和记性。 

积极管教有5个特点: 

1. 帮助孩子感到和管教者间的亲密关系,自己受重视,有归属感; 

2. 被管教的和管教者相互都感到受尊重和鼓励; 

3. 有长期效果: 考虑到孩子们还在学习如何思考、感受和决定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观点以及将来类似情况下如何应对; 

4. 教给孩子重要的社交和生活技能,比如如何尊敬、关心他人、解决问题、合作、为家庭、学校和社区贡献力量等; 

5. 给孩子们机会去发现自己的潜力,鼓励建设自主性。 

今晚讲座中强调其中两点:1.相信孩子的错误都是学习的过程 2. 目的是教给孩子重要的生活技能,是为了learn for the future.一旦掌握这个理念,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就会有不同的反应。我工作的高中曾有几位男生在facebook上对某位老师讲了有失尊重的评语,每个高中有resource officer(警察), Internet bully是警察监管的一部分,如果涉及老师的人身安全是会管的。开会时可以看出几位家长的反应不一。其中四位非常恼火,只有一位家长比较平静。事后与这位家长交谈,他说谁年轻的时候没冲动过,他已经和孩子谈过了,孩子并没有上过这位老师的课,当时因为附和其他朋友,为了得到其他人的认同才在facebook上发表不好的言论。这是很好的教训,让孩子学习到不能随波逐流,不是朋友的话都要支持,这不是真正的友谊,这是学习的过程。管教是把错误看成是孩子学习的过程。Good judgment comes from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comes from poor judgment. 



积极管教强调计划和预防,认为建立相互信任的亲子关系,让孩子经常从父母这里感到尊敬和归属感,是所有管教问题的金钥匙。比如全家一起打扫房间来避免关于家务的争执,每周固定时间开家庭会议讨论不同问题等。如果孩子事先参与设立合理一致的规范,他们就不会反感惩罚。 

帮助大家心平气和的管教孩子,先要了解孩子大脑发育的状况。孩子自控能力3岁才刚开始发育,大脑成熟的顺序是脑神经被髓鞘包裹的过程。神经只有被髓鞘包裹好后它的信号才能最快地传导到目的地。青少年时期记忆力、阅读理解、数学分析、运动等功能逐渐达到顶峰,但与其它的脑叶相比,大脑的额叶(frontal lobe) 最不成熟、信号传导性能最差,要到25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而额叶却总管对危险和冒险的判断能力,控制冲动,计划和选择自己的行为,是大脑的总指挥。这是很多青少年情绪化、易怒、冲动、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欠条理、易受毒品、酒的诱惑以及喜欢冒险的本质原因。下面这张图可以看出到二十岁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 


这篇文章 The Teen Brain 可以帮助家长了解为什么计划能力,判断能力不到位是有生理原因的。 

积极管教还需要了解孩子的行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 指出不良行为不对的同时,一定要教给孩子正确的行为。行为,不管是父母和老师想看到的还是不想看到的,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目的, 特别是12 岁之前的行为,大多可以分成两类:为了得到想要的或者为了避免不想要的 (to get or to get away)。分析孩子行为背后可能的原因和想达到的目的,然后想办法帮助他们找到并练习更合适的表达方式,才能达到更长远的效果, 在管教过程中教的成分就会比较多 

美国50个州中19个州还允许在学校体罚孩子。50个州在家体罚孩子是合法的。当然如果体罚留下痕迹,会把孩子送到Children’s Protective Services,后果严重。 

六十多年来研究的综合分析发现,与很多成人的期待相反,体罚对孩子道德观念的内化并没有任何长期作用,同时更容易造成对亲子关系、社会性、同情心和攻击性行为的负面影响。对34,653位成人的调查发现,小时候经常被严厉地体罚和成人后的情绪障碍、焦虑症、酒精或药物依赖,以及一些人格障碍显著相关。一位成年朋友告诉我,他的父亲从小对他管教的唯一方式就是拳打脚踢,然后他就在学校对同学动手,闯祸以后回家里再受体罚。这种恶性循环直到初中以后才终止,因为那时候他的身高超过父亲所以开始还手。二十年后和父亲还是形同路人。这种例子不乏其人。 


这里并不是说曾经对孩子动过手的家长都是罪人。就像 “狼爸” 萧百佑先生,以体罚著称,号称 “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 ,但他的孩子可不是 “打”出来的。他执行的过程有两点可取之处。一是家规事先定好,规矩非常一致,做错了什么,打哪,打几下,孩子知道, 体罚不是父亲气头上的冲动。再是他能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对父母绝对尊敬,他对自己的母亲也十分恭顺。立的行为规范自己先做到,身教大于言传。比如我们不希望孩子玩手机,那家长在孩子面前就尽量不要玩微信,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都是观察学习来的。 

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决定了惩罚的效果。平时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多鼓励表扬,他们常被尊重才会对父母的奖罚更接受,积累由衷的尊敬而不只是恐惧。一位父亲曾告诉我,他和儿子关系一直很好,一生只在九年级时打过他一次,因为“不可原谅的原因”。父亲说自己在打之前告诉儿子今天不得不打他的原因,而且打的时候父亲是边打边哭。打完后儿子抱着父亲,感谢他的惩罚,如今依旧尊敬热爱父亲。这种体罚的效果和盛怒之下出气就有天壤之别了。 


管教中也需要注意孩子的个性,。有些孩子还没等父母变脸色,声调提高就已经吓坏了;有的大吼他几句,还不知道错在哪里。孩子的气质 (temperament)不同,也许逻辑性强但不会察言观色,也许外向友好但自控力弱,也许善良但偏怯懦,也许勇敢却莽撞… 不要惩罚孩子的个性特点。多了解特点,temperament没有好坏之分,只有good match. 

另外, 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需要不一样。 

0-2岁: 建立对世界的信任感 

2-4岁:这个时期发现自己和周围世界是分开的。出现第一个叛逆期。爱用no来显示独立性。 

4-5岁:是探索世界的高峰期。不提供安全的环境,自由探索的过程很容易压伤他的求知欲。 

6-18岁:如果没有sense of connection and competence, 成就感和健康的人际关系,会造成心理和情绪的问题。 


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特点,学前期一般需要纠正的行为来自于不理解规则或原来坏的行为被奖励过,比如在商店孩子看到想要的东西就要买,不买就哭闹。那这时候一旦满足,下次一定会用类似的方式变本加厉地达到同样的效果。 

学前期预防大于善后。 一定提前准备好,出门前准备很多书,玩具来distract.4岁之前最有效的管教方式就是distraction. 

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很多行为都是比较透明的。学前期生理的不舒服马上会反应在孩子的行为上。到学龄期早期都是比较明显的。我在学校工作的时候,很多老师会叫我去看看孩子有没有多动症。去之前我一般会问孩子头天晚上有没有睡好觉,当天早上有没有吃过饭。生理的原因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反应。 

学前期孩子都是在探索过程中寻找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有次一个四岁的妈妈告诉我她的孩子要被爸爸给 “毁了”。爸爸是做股票的,情绪被工作上的业绩影响。有时候孩子无理取闹,爸爸心情好的时候就一笑了之,有时侯孩子没有做错什么,如果爸

爸心情不好也会大发雷霆。4岁的孩子都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每次爸爸回家,都是看爸爸的脸色才决定自己如何表现,对孩子健康的心理成长不利。 



学前期强调规范简单明了,孩子能够明白routine,规则一致。学龄期不一样的是boundary 一定要和孩子一起来制定。孩子自己同意的计较容易遵守。在合理的范围内给孩子的选择越多越好。 

举个例子:两周前一位华裔妈妈找到我,很担心自己八年级儿子的状况: 首先是原来很乖的孩子现在天天顶撞父母,家里气氛像地雷区一样紧张,稍不留神就引爆。再就是花在乐队上的时间太多,原来不错的数学成绩下降。还有常熬夜.让我和他谈谈。 

四年前我在棒球场上常见孩子,当时和父母关系很好。这两年在初中他是乐队的主角之一,经常演出。在校园里又碰到他时,我请他放学后到我办公室来一下,他马上就一脸警惕:“我妈跟你发牢骚啦?”我说是学校正在抽查八年级孩子的时间管理状况。(事实上我和 counselor 也确实在非正式地了解如何帮助学生们更有效地管理时间。) 

放学后见到,他第一句话是“我还是有点怀疑”。但开始聊天后他就越来越放松了。他诚 实地告诉我自己做作业时常走神,效率低,但知道轻重,自己最喜欢的科学课上还是花了不少时间,因为有兴趣将来去大学深造神经科学专业。电脑游戏对他没太大 吸引力,我马上匿名举例最近几位八年级学生在家电游失控的现象,赞扬他的自控能力。他好像很吃惊,语气也更缓和了。他说其实自己的父母,比起多数同学的父 母,已经算很开通。他说同学中比他紧张的多得是,各种才艺班喘不过气来。同时他也很不满父母会不经他同意就给他报数学补习班。“我爸还整天说让我考 UC Davis,根本不问我的意见!”孩子很聪明,听我讲长期睡眠不足对学习,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很认真,答应以后做作业时把脸书关上,可以提高效率,也提早休息。 

给妈妈回电话时,我告诉她孩子对将来方向的规划,指出他很有自己的思想,懂事,也了解父母的爱,妈妈非常欣慰。同时,我建议父母从几件小事上开始扭转亲子关系。首先,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他的尊重和信任,关心他的健康,为他着想。“我们注意到你最近睡眠时间少于6个小时。我们商量一下,看看哪些活动可以取消。比如钢琴课?反正已经花这么多时间在乐队上,钢琴就没必要继续了。”再就是不再安排孩子不感兴趣的补习班或夏令营。告诉他:“好的夏令营二月就截止报名了。你现在大了,自己去研究一下对什么课感兴趣,爸妈都会全力支持。”同时,问问孩子对这个暑假有什么期待,想去哪里旅游? 大家可以一起计划假期,顺便参观几个大学,不再把选择局限在 UC Davis上。 


上周妈妈打来电话,感谢上次谈话后,孩子对父母态度缓和很多,家里气氛放松了,关系融洽了。我告诉她不是外人的帮助,而是父母和孩子态度的改变提高了亲子关系。 积极管教最强调的就是和孩子交流时需要传递尊重和鼓励,6/7岁后家规等一定和孩子商讨后定夺,不然孩子遵守起来不心甘情愿,还消磨了生活中的主动性。这 么懂事的孩子,更要让他多为自己的课外活动等做决定,不然只会打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制造亲子间不必要的矛盾。 

父母准备得再充分,孩子也有做不到的时候,因为他的自控力还没发育完全。当问题行为出现时,管教前一定要问自己:目的到底是为过去而赔偿 (pay for the past)还

是为未来而学习 (learn for the future)。为过去而赔偿,在面对不恰当行为时会产生愤怒、暴力和损坏性的反应,但积极管教是用以下四种方式来帮孩子为未来的成长而学习: 

1. 正面反馈好行为 positive reinforcement: 抓住孩子做得对的时刻,及时表扬; 

2. 负面反馈 negative reinforcement: 比如忽视用哭闹的方式提出的无理要求; 

3. 正面惩罚 positive punishment: 比如要求孩子把自己弄乱的玩具收拾整齐; 

4. 负面惩罚 negative punishment: 明知故犯时把某特权收回,比如明明解释过不可以砸玩具可还是砸,那就把怕砸的玩具拿走,今天不可以再玩。 


在积极管教的过程中,父母的语气是镇定的,态度是平和的,因为目的是为了孩子能从错误行为中提高将来处理问题的能力。问题行为发生后处理的基本原则有: 

1. 自然后果: 比如不交作业,成绩就下滑; 

2. 逻辑后果: 比如不能遵守约定的游戏时间, 本周就失去再玩的特权; 

3. 让孩子们了解犯错误并不可怕,只要从中学到教训,因为机会=责任=后果。 

有些后果是自然关系。孩子不吃饭就饿一晚上,更容易记住这个教训。学龄阶段,“逻辑后果”是很有效的工具,尽量让孩子需要承担的后果和行为有逻辑关系。我的孩子的中文课后辅导班里曾有一位高年级的孩子常常欺负其他同学,吓得他因此而要求换学校。我去咨询辅导班的负责人,她们谈起这位孩子的父亲也是胆颤心惊。说是父亲其实十分爱孩子,但不能容忍任何错误,特别是饭盒或外套忘在学校时,父亲可以当着老师的面使足了力气对他一脚就踹过去。疼是肯定疼了,可孩子爱忘事的毛病还是没改,每次都是辅导班老师怕父亲发脾气而反复督促他检查。 

希望孩子把自己的东西管理好,出发点是正确的。有些孩子天生自理能力强,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讲,这个好习惯需要慢慢培养。 “踹一脚”和要纠正的“爱忘事”没有任何逻辑关系,所以对孩子今后在这一方面的提高也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外套或饭盒落在学校里,不如提醒他第二天去“失物箱”查找。如果又忘了找,那父母需要抽出时间上课前或放学后和他一起去找。反复几次,费时费力,孩子肯定会意识到忘事带来的不便。如果每天能把东西都带全时获得鼓励,那他会学得更快。 


比如说打游戏,事先说好平时不打周末一起打。如果是征得孩子的同意,比较容易遵守。比如家务活,积极管教强调是大家找一固定时间一起来打扫卫生或养成习惯早上起来马上把床叠一下,日积月累习惯养成了,就比房间乱七八糟的时候去吼孩子好很多。 

孩子做的好的时候一定要表扬。积极管教强调在给建设性意见之前,至少表扬5个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我的经验告诉我,如果能找到两样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孩子就已经更容易接受批评了。有的家长说如果表扬,孩子会不会骄傲,其实不会的。孩子做得好的时候需要大人的认同,同样的情况就更容易重复正确的行为。 

比如, 很多家长反应弹钢琴是亲子关系的 “杀手”。有个爸爸询问我能不能帮他女儿。每次弹钢琴的时候就和妈妈吵个不停。妈妈弹得非常好,听到孩子谈的不好的地方就指正。就算有才能的孩子也不可能一次就把新曲子弹得很好,总是有个学习的过程。如果孩子听到的反馈都是负面的,弹钢琴成了批评的过程,很快就会没有努力上进的兴趣了。不如先表扬孩子每天坚持练习的认真,记谱的速度,节奏的准确,再提需要改进的 dynamic 等地方,才更能让孩子接受。 

其实在工作中也是一样的。老板看到我们做的好的地方多一些肯定,我们的动力就会更大。孩子也是一样,如果做得好的时候家长多些肯定,孩子在遇到困难就更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面对挑战。这就是Positive Reinforcement. 

Negative reinforcement 比如孩子哭闹,需要家长 ignore。一次破例的话,下次孩子不良行为的可能性就大很多。一定不要让他通过哭闹得到想要的东西,这是我们家长要坚持的地方。 

Positive Punishment 孩子洒了水在地上,自己擦干净就是了。屋里很乱,就一起来收拾,但家长要提供途径。比如洗衣服,准备洗衣筐,脏了的衣服放在筐里。Lego都放在lego盒子里。这样break down 分成小步骤的话, 孩子比较好执行。 

Negative Punishment 本来讲好打游戏的时间,但打过了时间,就要讨论下后果。没有管住自己就失去了父母的信任,那下星期就不能打了。大点的孩子,很多16岁有了车就不见人影了,有些家长就事先讲好规则。第一次11点没有回家,那下星期就不能用车了。第二次也这样就两星期不能用车,第三次还做不到的话,就没有用车的权利了, 爸妈就把车卖了。前提是这些都是和孩子事先讲好的。 


积极管教中的亲子交流原则强调避免无效说教或旧事重提,减轻对后果的耻辱感,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孩子如果感受到父母的理解,会更容易从失败中学到教训。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父母重视他们的贡献,他们会感到归属感和价值。常用的交流方式有: 

1. “什么”和“如何解决”问题: 通过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 、“你觉得怎么发生的?” 、“你怎么看?” 、“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好主意吗?” 一类的问题,帮助孩子们发展思考和判断能力。 

2. 问好奇的问题: “请再说清楚一点” 、 “还有吗?” 、“要不要我们一起想想所有的可能性?” 

3. 反馈式聆听: 父母重复听到的信息。 

4. 积极式聆听: 听出孩子言语中表露的情绪,帮孩子感受到他们被理解和认同。 

5. 专心听不发表意见。 

6. 用“我注意到……”来点出问题,避免指责的语气,比如“我注意到你还没收拾被子。” 

积极管教之所以有长远的效果,最重要的是认为家人和孩子之间亲子关系越健康越积极。孩子的行为管理起来更容易。在学校也很容易看到,如果孩子喜欢哪个老师,一定是从那个老师那得到了尊重和信任,他才愿意做老师让他做的事情。这和训练海豚如出一辙。为什么海豚会做些和本性相差很远的事情? 看照片不难发现,教练们笑容和蔼,一步一步示范动作,海豚们达到要求就马上奖励鱼吃,还伴有教练的爱抚甚至亲吻。这个过程至少包含了几个心理学推荐的亲子教育原则: 身教大于言传、规则一致、善于抓住做的好的时候并及时鼓励。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练赢得了海豚的信任和喜爱,和海豚有亲密的关系,它才会尽最大努力做教练要求的动作。 


爱和尊重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亲子关系,并不是对他们有求必应。相反,家里合理一致的规范是帮助孩子未来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美国最常被引用的父母管教方式的研究来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由加大伯克莱分校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博士(Dr. Diana Baumrind) 做的跟踪调查。她根据父母对孩子需求的反应和对孩子的要求/期望,把大多数家庭归纳为三种,其中“放纵型”(Permissive parenting)对孩子有求必应却没有规范,养育出来的孩子情绪管理能力弱,在成年期的成就不如“权威型” (Authoritarian parenting,对行为期望值高,强调孩子需要完全遵从父母的要求,不然就会受到惩罚)。最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成人来自“民主型”父母(Authoritative parenting),因为他们以孩子为本,尊重孩子的意见同时,对行为有一致的要求,让孩子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不难发现,优秀的家教方式和优秀的教学方式非常类似,都是温暖而严格(Warm but Firm)。真正的“爱”和积极管教设立的目的一致,是希望我们的下一代成为负责任、尊敬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强、对社会有贡献的成员。 

再次感谢大家的时间。为人父母,一路同行。 


来源: 亲子教育  张华 编辑   燧石系列 

Reference: 
• www.positivediscipline.com 
• 《为孩子立界限》Boundaries with Kids: When to Say Yes, When to Say No, to Help Your Children Gain Control of Their Lives (2001) by Henry Cloud & John Townsend. 
• 《優秀是訓練出來的》劉志雄博士, 北方文藝出版社, 2010 


“留美学子”好文精选天天读!公益“自留地”

微信公众号: “留美学子”

一块分享心路、了解真实的平台!

学业、生存、就业、困惑,携手并肩,一起抗!     

联系我们:china_usa6688@163.com

 

最近发表了

被叛逆儿女折磨的妈妈痛苦回顾以及19点问答 (演讲万字笔录)

美国名校之路的“道与术” (演讲万字笔录)

启迪青少年的 TED 四场精彩演讲 (上、下)

选错高中比上错大学还灾难

不要膜拜美国教育,而要辩证看待中国教育。

12小时6部电影之精华,浓缩在此8分钟视频里

美国100名大学优势专业汇总

中国学生最扎堆的大学

海外调查留学生对祖国的看法,结果令人惊讶!

混淆一起“忽悠”你的美国大学校名

价值连城的家庭教育表

未来属于具备6中关键能力的人

美国大学看重申请人的12项素质 (中英文)

美国名校录取大饼如何被分割?

全世界智慧人享有的16个特质

 

还发表了数百篇美国教育文章在《留美学子》高中、大学系列介绍里。

【郑重声明】文章授权《留美学子》转发,感谢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